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98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腔体,该装置本体的长、宽、高或直径均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m,开口面积≥10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至1997年国内开始大力推广清水混凝土以来,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京、上海、湖北、河南、四川等省、市均相继建成了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项目。近几年,清水混凝土更是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大放异彩,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清水混凝土的建设势必又将迎来一次发展高峰。然而在清水混凝土取得如此巨大进展的背后,外观缺陷一直是限制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发展的一大难题。清水混凝土由于不加装饰,通常以其“素面”的外观面对世人来展现自然美,故其对外观的要求非常高,这无疑对建筑施工水平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故国内真正掌握此类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不多,同时能够规范、正确的评价清水混凝土外观的相关方法、设备更是寥寥无几。现实工程中,多数是采用制作样板墙的方式来评价清水混凝土外观的好坏,费时费力,而且没有一种小而简便的装置来迅速高效的评价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至今还没有一种应用于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的装置及其评价方法的专利被披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和方法,它的结构简单易制,安全环保,能方便成型外观评价试样,为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中,所述装置本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腔体,该装置本体的长、宽、高或直径均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m,开口面积≥100cm2;该装置本体至少由两个拼装模块拼装而成,拼装模块采用透明的硬质板制作,装置本体的内腔形状与建筑设计图样相同并与建筑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尺寸等比例缩小。上述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其中,所述拼装模块之间通过凹槽和凸缘相互契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清水混凝土材料性能,选择脱模剂,并在装置本体的内腔表面均匀涂抹脱模剂;步骤二,根据现场施工工艺或要求将施工方提供的清水混凝土浆液分一次或多次注入装置本体的内腔中;步骤三,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频率≥10000次/分钟,计时装置计时,振捣时间为15~60秒;振捣间距为10cm~40cm;若振捣时间≤60s时,通过装置本体透明的腔体围板观察清水混凝土浆液中产生的气泡小、细且均匀,则停止振捣,并记录振捣时间作为实际施工参考的振捣时间,再进行下一步骤;若振捣时间超过60s,清水混凝土浆液的表面四周依旧不断生产大气泡,则可直接判定外观不符合要求;步骤四,振捣结束后,在装置本体的开口处覆盖养护材料,在室温为15℃~25℃的环境下至少静置1d,然后拆除装置本体取出试样,并在室温为20℃±2℃、相对湿度为90%RH以上的环境下养护7d;步骤五,养护结束后,先在室温为15℃~25℃的环境下将试样静置1d,再观察清水混凝土试样的外观;步骤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上的规定判断清水混凝土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试样不符合要求,则建议施工方重新配置清水混凝土或改进现阶段清水混凝土的配方,再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重新制作试样;如果试样符合要求,则将步骤一至步骤五所涉及的工艺参数作为实际施工参考的数据。上述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模剂为水性或油性脱模剂。上述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其中,所述振捣棒为高频振捣棒。上述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其中,所述计时装置为秒表、手机或手表。上述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其中,所述养护材料为水或湿润的土工布。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和方法,结构简单易制,重量轻,便于携带,能方便地在室内成型与建筑设计图样相同的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采用透明的材料制作,便于观察试样在成型过程中的情况,为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能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安全环保。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不仅在施工前就能准确判断成型后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还能准确把握时机,改善清水混凝土成型条件,为提高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效果显著,因此能极大的提高清水混凝土外观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a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一拼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中的装置的第二拼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清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图2中的装置的第一拼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中的装置的第二拼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腔体,装置本体的内腔形状与建筑设计图样相同并与建筑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尺寸等比例缩小。该装置本体的长、宽、高或直径均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m,开口面积≥100cm2;该装置本体至少由两个拼装模块拼装而成,拼装模块采用透明的硬质板制作,拼装模块之间通过凹槽和凸缘相互契合。拼装模块可采用透明的有机硅板制作请参阅图1至图1b,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装置本体10呈圆桶形(见图1),并由第一拼装模块11和第二拼装模块12构成,第一拼装模块11为圆形板,即为空腔底板,该第一拼装模块11的上表面近边缘处同轴地设置一个圆环形凸缘11a(见图1a);第二拼装模块12为外圆直径与第一拼装模块11的直径适配的直圆筒形,即为空腔围板,该第二拼装模块12的底面设置一个与第一拼装模块11上的凸缘适配的环槽12a(见图1b),使第一拼装模块11通过其底面的凸缘嵌置在环槽内与第二拼装模块12连接。当然,第二拼装模块12还可以由两个半圆弧环板拼接而成。本实施例的装置本体10能够成型圆柱形清水混凝土试样,用来评价圆柱形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如立柱。再请参阅图2至图2b,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装置本体20呈空心扇环形(见图2),并由第一拼装模块21和第二拼装模块22构成,第一拼装模块21为扇环形板(见图2a),即为空腔底板,该第一拼装模块21的上表面四周边缘设置一个扇环形凸缘21a;第二拼装模块22由第三至第六拼接模块构成的扇环形空腔围板(见图2b);第三拼装模块23为外圆弧板,该第三拼装模块23的底面和两侧面均开设凹槽23a、23b,第四拼装模块24为内圆弧板,该第四拼装模块24的底面和两侧面均开设凹槽24a、24b,第五拼装模块25和第六拼装模块26的结构相同并为矩形板,第五拼装模块25的底面和第六拼装模块26的底面均开设凹槽25a、26a,第五拼装模块25的内侧面和第六拼装模块26的内侧面均对应第三拼装模块23和第四拼装模块24侧面上的凹槽23b、24b设置两条凸缘25b、26b。第三拼装模块23和第四拼装模块24通过其侧面上的凹槽23b、24b与第五拼装模块25和第六拼装模块26内侧面上的凸缘25b、26b嵌合连接构成装置本体20的空腔围板。空腔围板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腔体,该装置本体的长、宽、高或直径均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m,开口面积≥100cm2;该装置本体至少由两个拼装模块拼装而成,拼装模块采用透明的硬质板制作,装置本体的内腔形状与建筑设计图样相同并与建筑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尺寸等比例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腔体,该装置本体的长、宽、高或直径均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m,开口面积≥100cm2;该装置本体至少由两个拼装模块拼装而成,拼装模块采用透明的硬质板制作,装置本体的内腔形状与建筑设计图样相同并与建筑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尺寸等比例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模块之间通过凹槽和凸缘相互契合。3.一种用于制作清水混凝土外观评价试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清水混凝土材料性能,选择脱模剂,并在装置本体的内腔表面均匀涂抹脱模剂;步骤二,根据现场施工工艺或要求将施工方提供的清水混凝土浆液分一次或多次注入装置本体的内腔中;步骤三,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频率≥10000次/分钟,计时装置计时,振捣时间为15~60秒;振捣间距为10cm~40cm;若振捣时间≤60s时,通过装置本体透明的腔体围板观察清水混凝土浆液中产生的气泡小、细且均匀,则停止振捣,并记录振捣时间作为实际施工参考的振捣时间,再进行下一步骤;若振捣时间超过60s,清水混凝土浆液的表面四周依旧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坤鹏陈克伟刘思楠张晓乐梁远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