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井筒,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其中的一端侧壁共同固定有分流塔,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固定有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煤矿老通风系统的改进,解决了倒机过程中不能保证通风动力不能持续供应的问题,实现了煤矿通风机倒机前热备用技术,备用风机提前启动,保证了倒机过程中通风动力的持续供应,保证了风量、负压的平稳过渡,有效预防瓦斯超限,降低了发生人身事故的概率,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不停风倒机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的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同时煤是我国主要能源,我国广大农村近9亿农民的衣、食、住、行都靠煤提供能源,维持正常生活,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了很大比例,主要利用煤发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从事采煤工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广大矿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工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事采煤工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采煤工人用他们的血和汗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可歌可泣的赞歌,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矿难不断给科技人员和矿工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长期从事采矿的科技人员为防止瓦斯爆炸产生的矿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矿井通风系统包括通风巷道(包括进风井、回风井、通风巷道)、通风设施(风门、风窗、风桥、密闭、测风站等风流控制设施)和通风机(包括主风机,局部风机)。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的应用仍然是相对独立,不能与其他监控系统共享配合使用。当今,煤矿瓦斯研究是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炭开采的难点和热点技术。一是瓦斯涌出是制约煤矿安全、高产、高效开采的主要障碍;二是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威胁;三是瓦斯排放大气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四是瓦斯是重要的能源,我国瓦斯资源居世界第三位。如何利用瓦斯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瓦斯地质规律是瓦斯涌出,瓦斯突出的重要规律。瓦期含量、涌出量大小和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受地质构造演化条件的控制,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做到区域控制矿区、矿区控制井田、采区,搞清煤层高瓦斯赋存区、高地应力区、挤压剪切破坏区的分布是瓦斯预测和治理的关键技术的组成部分。矿井瓦斯地质图是以矿区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地理底图,主要反映矿区构造演化作用对瓦斯保存、赋存的控制;不同方向的断裂受构造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控制;各个井田在矿区构造中所处的构造位置;压扭性构造带以及挤压、剪切作用形成构造煤造成构造复杂区的划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分布和预测情况,瓦斯涌出量等值线等。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是直接面对瓦斯灾害防治措施和瓦斯抽放措施的,要随着采掘进程,随时收集、整理填绘瓦斯监测资料和揭露的所有地质资料,尤其是要对小断层和构造煤的厚度变化随时进行编录,编制煤巷和剖面的瓦斯涌出量随不同地质因素的变化曲线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值变化图,并对瓦斯突出危险性随时预报。目前瓦斯地质和瓦斯地质图的应用仍然是相对独立,不能与其他监控系统共享配合使用,但是传统倒机方式均以手动完成,具体倒机操作程序:主通风机停止运行、关闭主通风机立闸门、开启备用通风机立闸门、备用通风机启动运行,此时主备用通风机倒机工作完成。因为主备用通风机倒机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存在以下问题:1、倒机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段时间井下无风,容易造成高突矿井瓦斯超限问题。2、因为备用通风机处于冷备用状态,即主通风机停转后再启动备用风机,如果备用风机因某种原因突然无法启动,而主风机已经停转,容易引发事故。3、在备用通风机故障情况下,即使迅速恢复主通风机的运行也会造成倒机时间过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井筒,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其中的一端侧壁共同固定有分流塔,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固定有门板,所述检修门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两个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两端均固定有两个限位板,且同一风道的两个限位板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板之间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贯穿设有立闸门,所述限位板上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内安装有T型滑块,同一组的两个T型滑块之间分别固定在立闸门的两端侧壁上,所述立闸门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活塞杆的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载板的下端,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两端侧壁上均设有凹槽,且同一风道内的两个凹槽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凹槽的相对侧壁之间共同安装有立式旋叶风门,所述立式旋叶风门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齿条,且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同一组的两个第二齿条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的下端,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的两端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滑块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滑块的一端侧壁上共同固定有第一齿条,两个第一齿条的相对侧壁上固定有水平对空旋叶风门,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等间距啮合有多个第一齿轮,同一侧的两个第一齿轮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密封板,两个第一齿条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一端侧壁上共同固定有支撑板,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一端侧壁上均安装有六个安装块,且同一侧的三个安装块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安装块的下端共同转动连接有通风机,同一组的另一个安装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四油缸,所述第四油缸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通风机的一端侧壁上。优选地,所述门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门板的一端侧壁上,所述门板的一端侧壁上粘贴有密封胶条。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T型滑块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限位孔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贯穿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孔并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限位孔内。优选地,所述门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拉手。优选地,所述拉手上设有防滑纹。优选地,所述安装块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一端侧壁上。本技术中,在使用时,抽出插杆,利用第一油缸带动第一承载板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立闸门通过T型滑块在T型滑槽内向上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利用插杆和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配合将其固定,使用第三油缸带动第二承载板向上移动,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的配合,实现了第一密封板的角度转变,从而达到通风效果,使用第二油缸带动支撑板移动,从而带动连接块移动,继而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继而带动水平对空旋叶风门上的第二密封板角度变换,实现了水平对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包括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井筒(1),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其中的一端侧壁共同固定有分流塔(15),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内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固定有门板(3),所述检修门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两个转动块(13),所述转动块(1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2),所述第一固定件(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两端均固定有两个限位板(40),且同一风道的两个限位板(40)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板(40)之间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贯穿设有立闸门(5),所述限位板(40)上设有T型滑槽(30),所述T型滑槽(30)内安装有T型滑块(32),同一组的两个T型滑块之间分别固定在立闸门(5)的两端侧壁上,所述立闸门(5)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承载板(17),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油缸(16),所述第一油缸(16)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载板(17)的下端,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内的两端侧壁上均设有凹槽,且同一风道内的两个凹槽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凹槽的相对侧壁之间共同安装有立式旋叶风门(18),所述立式旋叶风门(18)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密封板(37),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齿轮(33),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36),所述第二滑槽(36)的内安装有第二滑块(35),所述第二滑块(35)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齿条(34),且第二齿条(34)和第二齿轮(33)相互啮合,同一组的两个第二齿条(34)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固定板(38),所述固定板(3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承载板(19),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三油缸(23),所述第三油缸(23)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19)的下端,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的两端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21),所述第一滑槽(21)内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7),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滑块(7)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滑块(7)的一端侧壁上共同固定有第一齿条(6),两个第一齿条(6)的相对侧壁上固定有水平对空旋叶风门(20),所述第一齿条(6)的一端等间距啮合有多个第一齿轮,同一侧的两个第一齿轮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密封板(12),两个第一齿条(6)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块(24),两个连接块(24)的一端侧壁上共同固定有支撑板(8),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油缸(9),所述第二油缸(9)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8)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内的一端侧壁上均安装有六个安装块(25),且同一侧的三个安装块(25)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安装块(25)的下端共同转动连接有通风机(22),同一组的另一个安装块(2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四油缸(27),所述第四油缸(27)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件(11),所述第二固定件(11)的一端固定在通风机(22)的一端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老通风系统不停风倒机装置,包括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井筒(1),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其中的一端侧壁共同固定有分流塔(15),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内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固定有门板(3),所述检修门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两个转动块(13),所述转动块(1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2),所述第一固定件(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两端均固定有两个限位板(40),且同一风道的两个限位板(40)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板(40)之间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贯穿设有立闸门(5),所述限位板(40)上设有T型滑槽(30),所述T型滑槽(30)内安装有T型滑块(32),同一组的两个T型滑块之间分别固定在立闸门(5)的两端侧壁上,所述立闸门(5)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承载板(17),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油缸(16),所述第一油缸(16)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载板(17)的下端,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内的两端侧壁上均设有凹槽,且同一风道内的两个凹槽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凹槽的相对侧壁之间共同安装有立式旋叶风门(18),所述立式旋叶风门(18)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密封板(37),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齿轮(33),所述凹槽内的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36),所述第二滑槽(36)的内安装有第二滑块(35),所述第二滑块(35)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齿条(34),且第二齿条(34)和第二齿轮(33)相互啮合,同一组的两个第二齿条(34)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固定板(38),所述固定板(38)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承载板(19),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三油缸(23),所述第三油缸(23)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19)的下端,所述第一风道(14)和第二风道(10)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内的两端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21),所述第一滑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校卫,韩传功,何胜良,贾洋洋,宋可可,李亚飞,王欣新,薛欣欣,郭任戌,王建博,韩广,李梅,李蕊,葛清品,侯正伟,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