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37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轮,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轮,第一传动辊轮与第二传动辊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箱体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表面一次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一齿轮,箱体内壁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控制技术领域。该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易造成位移偏差的问题,避免了每次检测前需要复位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An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ontro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re connected successively betwee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driving roll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with the second driving roller. The first driving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driving roller through a conveyor belt. The surface of the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elt pulley, one sid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shaft,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elt pulley and the first gear at one time,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reducer in turn, the output shaft end of the reduc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first gear is meshed with the second gear. The field of detec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control device solves the problem of displacement deviation caused by the existing detection, avoids the need for reset before each detection, and improves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控制
,具体为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检测使用各种高精密自动检测仪器,检测各种被测量物的一种技术。它与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能迅速、稳定地自动读取、存储、判断、分析和处理测量信息。自动检测不仅是质量管理系统的技术基础,而且是自动化生产系统本身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机械工业中,从制品的形状、尺寸、缺陷、性能等的自动测量,到成品生产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从各种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调节与控制,到实现最优条件的自动生产,都可以采用自动检测技术。但在自动检测中,对检测的控制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检测的效率与质量,在一种生产线上的自动检测设备,由于通过齿轮带动传送带移动,每次检测前都需要进行复位,同时由于齿轮的间隙,会造成一定的偏差,影响检测触头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易造成位移偏差的问题,避免了每次检测前需要复位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轮,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轮,所述第一传动辊轮与第二传动辊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元件固定架,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一传动辊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轴相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箱体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触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箱体内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一转轴延伸至箱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箱体的外部且位于转盘相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光电开关。优选的,所述减速机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中心与传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盘位于光电开关的卡槽内,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均匀分布于转盘的边缘处。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为第一齿轮齿数的六分之一。优选的,所述光电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阻尼器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箱体转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第一转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一传动辊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轴相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箱体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为第一齿轮齿数的六分之一,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避免了现有的直接利用皮带传动,解决了由于减速机齿轮间隙而造成传送带位移偏差,保证了移动位置精准,提高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传动辊轮、5-第二传动辊轮、6-传送带、7-元件固定架、8-第一皮带轮、9-传动轴、10-第二皮带轮、11-皮带、12-第一齿轮、13-伺服电机、14-联轴器、15-减速机、16-第二齿轮、17-固定框、18-电动伸缩杆、19-检测触头、20-转盘、21-光电开关、22-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第一转轴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轮4,第二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轮5,第一传动辊轮4与第二传动辊轮5通过传送带6传动连接,传送带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元件固定架7,通过元件固定架7固定待检测元件,传送带6带动元件固定架7移动,实现自动检测。第一转轴2的表面且位于第一传动辊轮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8,箱体1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轴2相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轴9,传动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10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第一转轴2的转动。传动轴9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箱体1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14固定连接有减速机15,减速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6,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6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6为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6直径相等,第二齿轮16的齿数为第一齿轮12齿数的六分之一,通过第二齿轮16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解决了由于减速器15造成的虚位问题,保证了传送带6准确移动。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7,固定框17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8,电动伸缩杆18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触头19,通过电动伸缩杆18带动检测触头19移动对元件进行检测,第一转轴2的一端贯穿箱体1内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第一转轴2延伸至箱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0,箱体1的外部且位于转盘20相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光电开关21,减速机15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的中心与传动轴9的表面转动连接,提高传动轴9的稳定性。转盘20位于光电开关21的卡槽内,转盘20的表面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均匀分布于转盘20的边缘处,实现信号的传递,光电开关21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18的输入端连接,到达检测位置后再自动进行检测,避免了利用定时器自动检测不能对应一一对应检测的问题。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通过阻尼器与箱体1转动连接,避免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在检测时发生转动,传动轴9通过轴承与箱体1转动连接。使用时,将元件固定在元件固定架7内,通过伺服电机13带动减速机15转动,减速机15通过第二齿轮16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通过传动轴9带动第二皮带轮10转动,随后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传送带6移动,带动元件固定架7到检测为,同时转盘20转动,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轮(4),所述第二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轮(5),所述第一传动辊轮(4)与第二传动辊轮(5)通过传送带(6)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元件固定架(7),所述第一转轴(2)的表面且位于第一传动辊轮(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8),所述箱体(1)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轴(2)相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0),所述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10)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9)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箱体(1)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14)固定连接有减速机(15),所述减速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7),所述固定框(17)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8),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触头(19),所述第一转轴(2)的一端贯穿箱体(1)内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转轴(2)延伸至箱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0),所述箱体(1) 的外部且位于转盘(20)相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光电开关(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轮(4),所述第二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轮(5),所述第一传动辊轮(4)与第二传动辊轮(5)通过传送带(6)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元件固定架(7),所述第一转轴(2)的表面且位于第一传动辊轮(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8),所述箱体(1)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轴(2)相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0),所述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10)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9)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箱体(1)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端通过联轴器(14)固定连接有减速机(15),所述减速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7),所述固定框(17)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8),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郑东一金尚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众山电池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