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东晖专利>正文

微张力膜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04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张力膜片设备,利用一离膜模块、一第一吸附模块、一第二吸附模块下压在一膜片上,使该膜片脱离于一基板;该第一吸附模块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吸附并沿着第一吸附路径上抬,该第二吸附模块的第二吸附轮微卷动将该膜片予以离型,且利用一第一夹制模块、该第一吸附模块与一第二夹制模块、该第二吸附模块将该膜片与基板予以分离,再者,该膜片与基板离膜后些许旋转保持膜片张力,让该膜片离型后保持平整无皱褶。

Microtension diaphragm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cro-tension diaphragm device, which uses a separating module, a first adsorption module and a second adsorption module to press down on a diaphragm to separate the diaphragm from a substrate; the first adsorption module adsorbs the initial diaphragm off the side of the membrane and raises it along the first adsorption path, and the second adsorption wheel of the second adsorption module micro-coils the diaphragm to be separated, and The first clamping module, the first adsorption modul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module are used to separate the diaphragm from the substrate. Furthermore, the diaphragm rotates slightly to maintain the tension of the diaphragm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diaphragm from the substrate, so that the diaphragm remains flat and wrinkle-free after the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张力膜片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膜片制造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膜片在离型后,利用两侧的滚轮给予离型后的膜片张力,使膜片离型后不产生皱折的膜片制程设备。
技术介绍
膜片大量应用在电子产品,例如:显示器面板、太阳能电池、触碰面板等电子产品;而膜片主要在一可挠性基板上利用如喷涂固化、涂布固化、电铸长成等制程,在该可挠性基板形成该膜片,再通过一机具将膜片从该基板上分离而取得膜片。现有的制造方法如利用雷射将膜片的两侧与基板分离,或者通过剥离单元的剥离件插入膜片与基板之间,将膜片分离于基板;但是现有的技术却有下列问题:1、膜片脱离基板时,会受弹性回复而产生皱折,造成不良品产生。2、膜片要经运输到其他的治具上进行其他制程,但是在运输的过程或者架设在治具时也会造成皱褶。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微张力膜片设备,在膜片成形后,利用多个滚轮将膜片离型于基板,再利用滚轮均匀的拉撑于膜片的两水平两侧给于膜片一张力,据此,膜片能保持平整的状态,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制程。为达上述目的,微张力膜片设备包含有:一基板,该基板上供成形一膜片,该膜片贴附于该基板;一离膜模块,该离膜模块设置在该基板上方,该离膜模块包含有一离膜轮及一离膜驱动器,该离膜轮受该离膜驱动器带动并沿着一离膜路径移动,该离膜轮在该离膜路径位移对该膜片剥离于该基板;一第一吸附模块,该第一吸附模块设置在该基板上方的一侧,该第一吸附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吸附轮及一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驱动该第一吸附轮沿着一第一吸附路径移动,该第一吸附轮系吸附于该膜片的一起始离膜侧,且该第一吸附轮沿着该第一吸附路径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上抬,使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脱离于该基板;一第二吸附模块,该第二吸附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吸附模块的相对一侧,该第二吸附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吸附轮及一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驱动该第二吸附轮沿着一第二吸附路径移动,且该第二吸附轮吸附于该膜片的一末端离膜侧,再者旋转该第二吸附轮使得该末端离膜侧脱离于该基板;一第一夹制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一夹制轮,该第一夹制轮设置在该第一吸附轮一侧,该第一夹制轮及该第一吸附轮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沿着一第一拉撑路径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拉动位移;一第二夹制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二夹制轮,该第二夹制轮设置在该第二吸附轮一侧,该第二夹制轮及该第二吸附轮将该膜片的末端离膜侧沿着一第二拉撑路径将该膜片的末端离膜侧拉动位移。据此,该离膜模块、该第一吸附模块、该第二吸附模块下压,接着第一吸附模块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吸附并沿着第一吸附路径上抬,该第二吸附模块的第二吸附轮微卷动将该膜片予以离型,且利用该第一夹制模块、该第一吸附轮与该第二夹制模块、该第二吸附轮,在该膜片与基板离膜后些许旋转保持膜片张力,让该膜片离型后保持平整无皱褶。其中:该第一吸附轮及该第二吸附轮是真空吸附轮。通过上述说明,本技术可以达到的产品优势在于:1.利用该离膜模块、该第一吸附模块、该第二吸附模块将该膜片予以离型,且利用该第一夹制模块、该第一吸附轮与该第二夹制模块、该第二吸附轮,在膜片离型后旋转保持膜片张力,让该膜片离型后保持平整无皱。2.当膜片离膜后,因两端的拉力让膜片保持张力,将膜片送往一治具加工前都能保持膜片的微张力,当放上治具后能保持膜片的平整性,大幅提高合格率。3.由于膜片的厚度介于1~100υm,是相当容易折伤或破裂的片材,利用该第一、二吸附轮、该第一、二夹制轮能将膜片保持微张力,防止如现有技术可能造成膜片因剥离件插入而折伤、破裂等问题发生。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设备示意图。图2为该离膜模块、该第一、第二吸附模块下压于该膜片的示意图。图3为该第一吸附模块沿着该第一吸附路径上升,使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脱离基板的示意图。图4为该第二吸附模块旋转使该膜片的末端离膜侧脱离基板的示意图。图5为该第一、第二夹制模块夹持该膜片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该第一夹制模块与该第一吸附模块带动该膜片往第一拉撑方向位移,且该离膜模块沿着该离膜路径朝该第二吸附模块移动示意图。图7为该离膜模块沿着该离膜路径朝上方位移,且该第二夹制模块与该第二吸附模块沿着该第二拉撑方向位移的示意图。图8为该膜片离型后,保持微张力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基板1;膜片2;起始离膜侧21;末端离膜侧22;离膜模块3;离膜轮31;离膜路径32;第一吸附模块4;第一吸附轮41;第一吸附路径42;第二吸附模块5;第二吸附轮51;第二吸附路径52;第一夹制模块6;第一夹制轮61;第一拉撑路径62;第二夹制模块7;第二夹制轮71;第二拉撑路径72。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微张力膜片设备由:一基板1、一离膜模块3、一第一吸附模块4、一第二吸附模块5、一第一夹制模块6及一第二夹制模块7所构成。该基板1上提供如喷涂固化、涂布固化或者电铸长成的制程在该基板1上成形一膜片2,该膜片2贴附于该基板1。该离膜模块3设置在该基板1上方,该离膜模块3包含有一离膜轮31及一离膜驱动器图未绘出,该离膜轮31受该离膜驱动器带动并沿着一离膜路径32移动,并且该离膜驱动器带动该离膜轮31旋转,该离膜轮31在该离膜路径32位移对该膜片2剥离于该基板1。该第一吸附模块4设置在该基板1上方的一侧,该第一吸附模块4包含有一第一吸附轮41及一第一驱动器图未绘出,该第一驱动器驱动该第一吸附轮41沿着一第一吸附路径42移动,该第一驱动器带动该第一吸附轮41旋转,该第一吸附轮41系使用时吸附于该膜片2的一起始离膜侧21,且该第一吸附轮41沿着该第一吸附路径42将该膜片2的起始离膜侧21上抬,使该膜片2的起始离膜侧21脱离于该基板1。该第二吸附模块5设置于该第一吸附模块4的相对一侧,该第二吸附模块5包含有一第二吸附轮51及一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驱动该第二吸附轮51沿着一第二吸附路径52移动,且该第二吸附轮51吸附于该膜片2的一末端离膜侧22,再者旋转该第二吸附轮51使得该末端离膜侧22脱离于该基板1。其中,该第一吸附轮41及该第二吸附轮51可选用真空吸附轮,利用真空吸附轮上的孔洞,经由真空吸气的方式吸附膜片2,并将其带动。该第一夹制模块6其包含有一第一夹制轮61,该第一夹制轮61设置在该第一吸附轮41一侧,该第一夹制轮61及该第一吸附轮41将该膜片2的起始离膜侧21沿着一第一拉撑路径62将该膜片2的起始离膜侧21拉动位移。该第二夹制模块7其包含有一第二夹制轮71,该第二夹制轮71设置在该第二吸附轮51一侧,该第二夹制轮71及该第二吸附轮51将该膜片2的末端离膜侧22沿着一第二拉撑路径72将该膜片2的末端离膜侧22拉动位移。如图1所示,该膜片2凭借喷涂固化、涂布固化或者电铸长成等制程,使得该膜片2形成于该基板1上。如图2所示,该离膜模块3沿着该离膜路径32下压在该膜片2中间,而两侧的第一吸附模块4、第二吸附模块5沿着第一吸附路径42、第二吸附路径52压在该膜片2的起始离膜侧21及该末端离膜侧22。如图3所示,该第一吸附模块4的第一吸附轮41吸附于该膜片2的起始离膜侧21,并使其剥离于该基板1。如图4所示,该第二吸附模块5的第二吸附轮51受该第二驱动器带动下旋转并卷收该膜片2的末端离膜侧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张力膜片设备,其特征是包含有:一基板,该基板上成形一膜片,该膜片贴附于该基板;一离膜模块,该离膜模块设置在该基板上方,该离膜模块包含有一离膜轮及一离膜驱动器,该离膜轮受该离膜驱动器带动并沿着一离膜路径移动,该离膜轮在该离膜路径位移使该膜片剥离于该基板;一第一吸附模块,该第一吸附模块设置在该基板上方,该第一吸附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吸附轮及一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该第一吸附轮沿着一第一吸附路径移动,吸附于该膜片的一起始离膜侧;一第二吸附模块,该第二吸附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吸附模块的相对一侧,该第二吸附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吸附轮及一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能够驱动该第二吸附轮沿着一第二吸附路径移动,吸附于该膜片的一末端离膜侧;一第一夹制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一夹制轮,该第一夹制轮设置在该第一吸附轮一侧,该第一夹制轮及该第一吸附轮能够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沿着一第一拉撑路径将该膜片的起始离膜侧拉动位移;一第二夹制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二夹制轮,该第二夹制轮设置在该第二吸附轮一侧,该第二夹制轮及该第二吸附轮能够将该膜片的末端离膜侧沿着一第二拉撑路径将该膜片的末端离膜侧拉动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张力膜片设备,其特征是包含有:一基板,该基板上成形一膜片,该膜片贴附于该基板;一离膜模块,该离膜模块设置在该基板上方,该离膜模块包含有一离膜轮及一离膜驱动器,该离膜轮受该离膜驱动器带动并沿着一离膜路径移动,该离膜轮在该离膜路径位移使该膜片剥离于该基板;一第一吸附模块,该第一吸附模块设置在该基板上方,该第一吸附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吸附轮及一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该第一吸附轮沿着一第一吸附路径移动,吸附于该膜片的一起始离膜侧;一第二吸附模块,该第二吸附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吸附模块的相对一侧,该第二吸附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晖
申请(专利权)人:张东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