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587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应用在车用连接器生产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振动盘、设置在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处用于将连接器推出第一振动盘的换位件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将被推出第一振动盘输出端的连接器抓取至安装槽内的第一机械手;换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处的换位块,换位块上设有供连接器滑入的换位槽,工作台上设有驱动换位块移动的换位气缸;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将单个连接器方便、精准的抓取出来,并将这个连接器放置到指定位置。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connecto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connector, which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automotive connector production.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device include: a worktable, a first vibration disk set on the worktable, a transposition set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vibration disk for pushing the connector out of the first vibration disk, and a transposition set on the worktable for pushing out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vibration disk. Connector grasps the first manipulator in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transposition device: including transposition block set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vibrating disc, transposition slot for the sliding of the connector on the transposition block, transposition cylinder driving the transposition block to move on the worktable; the technical effect is that the single connector can be easily and accurately grasped out, and the connector can be placed in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Lo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连接器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一种车用连接器,如图12,包括连接器、橡胶圈以及胶塞,生产时,操作者需要将胶塞塞入连接器内,然后将连接器的盖子压合,再将橡胶圈套设在连接器上,以完成整个车用连接器的生产流程。目前,生产车用连接器时,一般通过振动盘输送至生产线上,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得连接器不能一个个精准的落在生产线上,从而导致连接器落在地面上,及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优点是:可以将单个连接器方便、精准的抓取出来,并将这个连接器放置到指定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振动盘、设置在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处用于将连接器推出第一振动盘的换位件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将被推出第一振动盘输出端的连接器抓取至安装槽内的第一机械手;换位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处的换位块,所述换位块上设有供连接器滑入的换位槽,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驱动换位块移动的换位气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器被第一振动盘输送至换位块上的换位槽后,换位气缸工作推动驱动块移动,从而使得落在换位块上的连接器与第一振动盘输出端上的连接器分离开来,此时第一机械手便可以方便、精准的将连接器抓取出来,并将这个连接器放置到指定位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换位板,所述换位板与换位块朝向工作台的一侧固接,所述换位板沿换位块移动方向的侧壁上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匚形限位板,所述限位块位于匚形限位板的两个对边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换位气缸可以通过换位板驱动换位块移动,且此时限位块在匚形限位板的两个对边之间移动,从而匚形限位板可以限制换位气缸的工作行程,以防换位气缸工作因异常而导致换位块移动距离过大的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振动盘输出端的侧壁上连接有L形导向板,所述换位块沿换位块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和L形导向板朝向第一振动盘输出端的内壁相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L形导向板可以对换位块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换位块可以更加精准的移动,以便于第一机械手精准的抓取连接器,减少第一机械手抓取失误的可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形导向板上设有朝向第一振动盘输出端的第一红外线感应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红外感应器可以检测第一振动盘输出端上是否有连接器,若没有则会控制整个系统停止工作,以防整个系统空转,此时工作人员可以观察到并向第一振动盘内进行加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处设有朝向连接器盖子的第二红外线感应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红外线感应器可以检测从第一振动盘输出的连接器上是否有盖子,若无盖子则第二红外线感应器可以控制第一机械手将这个无盖子的连接器抓取并投至废料处,以防无盖的连接器进入下一道工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处设有正位板,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驱动正位板向着连接器移动的正位气缸,所述正位板朝向连接器的一端设有顶正端,所述顶正端与连接器盖子相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正位气缸工作时可以驱动正位板向着连接器移动,此时正位板上的顶正端与连接器的盖子相抵触,从而将连接器的盖子顶正至预定位置,以保证后期工序的正常进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振动盘输出端和转盘之间设有废料通道,所述废料通道的出口端设有废料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从第一振动盘输出的连接器质量不合格,则第一机械手可以将其抓取并投落于废料通道内,不合格的连接器再落入到废料箱内,从而快速便捷的将不合格的连接器收纳起来,以便于集中销毁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在第一机械手的下一个工位上设有胶塞填充机构;胶塞填充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振动盘以及用于抓取第二振动盘输出端处的胶塞并将胶塞填充进连接器内的第二机械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振动盘可以将胶塞输送出来,然后通过第二机械手将胶塞抓取放入连接器内,快速自动的完成连接器的塞胶过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在第二振动盘输出端处设有朝向胶塞的第三红外线感应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红外线感应器可以检测第二振动盘输出端处是否有胶塞,若没有则可控制整个系统停止工作,以便于操作者检查第二振动盘的工作情况或向第二振动盘内加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防脱气缸,所述防脱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延伸至连接器上方并限制连接器从放置槽内移出的防脱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机械手将胶塞塞入连接器内后,防脱气缸工作驱动防脱块移动至连接器上方,此时第二机械手松开胶塞并向上移动,若胶塞在第二机械手的抓取力下带动连接器有一个向上移动的趋势,则此时防脱块可以将连接器挡下,以防连接器脱离固定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机械手便可以方便、精准的将连接器抓取出来,并将这个连接器放置到指定位置;2、将胶塞塞入连接器内时,防脱块可以将连接器挡下,从而防止连接器脱离固定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胶塞填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图;图9是图7中D部的放大图;图10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E部的放大图;图12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车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工作台;11、第一振动盘;12、换位件;121、换位块;122、换位槽;123、换位气缸;1231、换位板;1232、限位块;124、匚形限位板;125、L形导向板;13、第一机械手;14、第一红外线感应器;15、第二红外线感应器;16、正位板;161、正位气缸;162、顶正端;17、转盘;171、驱动电机;18、安装板;2、废料通道;21、废料箱;3、胶塞填充机构;31、第二振动盘;311、第一电机;312、第一磨头;32、第二机械手;33、第三红外线感应器;34、防脱气缸;35、防脱块;4、固定件;41、安装块;42、安装槽;5、翻转机构;51、固定板;52、翻转轴;53、齿轮;54、压杆;55、驱动件;551、齿条;552、第一气缸;553、同步板;5531、配合槽;554、同步块;5541、环槽;56、推送气缸;57、推块;6、收料机构;61、第三机械手;62、导料通道;63、收料箱;7、第四红外线感应器;8、四爪卡盘;80、第六红外感应器;81、第四机械手;82、扩张针;9、输送机构;91、第三振动盘;92、第五机械手;93、辅助件;931、辅助台;932、第一挡板;933、推动块;934、辅助气缸;935、第五红外线感应器;936、第二挡板;937、第二电机;9371、第二磨头;95、封闭板;951、封闭气缸;10、连接器;101、橡胶圈;102、胶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车用连接器的生产设备,如图1和图3,包括工作台1、转盘17、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用于驱动转盘17转动的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振动盘(11)、设置在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处用于将连接器(10)推出第一振动盘(11)的换位件(12)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上用于将被推出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的连接器(10)抓取至安装槽(42)内的第一机械手(13);换位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处的换位块(121),所述换位块(121)上设有供连接器(10)滑入的换位槽(122),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驱动换位块(121)移动的换位气缸(1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振动盘(11)、设置在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处用于将连接器(10)推出第一振动盘(11)的换位件(12)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上用于将被推出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的连接器(10)抓取至安装槽(42)内的第一机械手(13);换位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处的换位块(121),所述换位块(121)上设有供连接器(10)滑入的换位槽(122),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驱动换位块(121)移动的换位气缸(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位气缸(123)的输出端连接有换位板(1231),所述换位板(1231)与换位块(121)朝向工作台(1)的一侧固接,所述换位板(1231)沿换位块(121)移动方向的侧壁上连接有限位块(1232),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匚形限位板(124),所述限位块(1232)位于匚形限位板(124)的两个对边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的侧壁上连接有L形导向板(125),所述换位块(121)沿换位块(121)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和L形导向板(125)朝向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的内壁相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连接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向板(125)上设有朝向第一振动盘(11)输出端的第一红外线感应器(14)。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远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