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它包括锁闩、穿过锁闩的转动栓及组装于锁闩两侧的内、外把手;锁闩包括两相对侧设有圆孔的括壳体、设于壳体前端并可回缩入壳体的门闩、与门闩连接并滑动装置于壳体内推抵片、装设于壳体内并顶抵于推抵片的主弹簧、设于锁闩上连设一体成形有凸点卡栓的控制钮及分别由控制圈及一体连设的操作块构成的内、外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栓包括中栓、套设于中栓一端可带动中栓转动并与内把手连接的内栓及套设于中栓另一端可相对中栓转动并与外把手连接的外栓;转动栓穿设于壳体两相对侧圆孔及内、外凸轮控制圈,并令中栓及外栓分别卡制于内、外凸轮控制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锁,特别是一种门锁。如附图说明图14所示,常见的门锁具有装置于门板中的锁闩90、转动栓93及装设于门板内、外侧的内、外把手94、96。锁闩90一端凸设有门闩901,并于锁闩90侧面设有贯穿锁闩90的圆孔902,锁闩90内并设有可带动门闩901回缩至锁闩90内的凸轮92,凸轮92相对于圆孔902部分形成有供转动栓93穿设的贯穿方孔922。转动栓93形成内、外节932、934。内、外把手94、96分别设有对应并供转动栓93内、外节932、934穿设的方槽942、962。贯穿于凸轮92方孔922的转动栓93的内、外节932、934分别穿入内、外把手94、96的方槽942、962中。便可藉由转动内把手94或外把手96转动转动栓93而带动锁闩90内的凸轮92转动,从而控制门闩901缩入锁闩90内,以控制门的开关。但上述门锁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这种结构的门锁在功能上并不完整,因锁闩90未配设有以相应的钥匙予以解锁的锁心,所以此种门锁仅具有单纯由门内反锁的功能。即藉由于门内侧按压控制钮98而将门锁锁上,从而不能由门外打开,故此种结构的门锁一般仅应用于室内的门,而不适合组装于需上锁的门。本技术包括锁闩、穿过锁闩的转动栓及组装于锁闩两侧的内、外把手;锁闩包括两相对侧设有圆孔的括壳体、设于壳体前端并可回缩入壳体的门闩、与门闩连接并滑动装置于壳体内推抵片、装设于壳体内并顶抵于推抵片的主弹簧、设于锁闩上连设一体成形有凸点卡栓的控制钮及分别由控制圈及一体连设的操作块构成的内、外凸轮;转动栓包括中栓、套设于中栓一端可带动中栓转动并与内把手连接的内栓及套设于中栓另一端可相对中栓转动并与外把手连接的外栓;转动栓穿设于壳体两相对侧圆孔及内、外凸轮控制圈,并令中栓及外栓分别卡制于内、外凸轮控制圈。其中外把手装设有的锁心;锁心位于把手部表面的外端设有钥匙孔,其内端设有与转动栓中栓连接的控制片。转动栓中栓具有卡制部延设于卡制部两相对端的内轴及外轴;转动栓的内、外栓分别套设于中栓的内、外轴上。转动栓外栓具有沿轴向贯穿藉以套设于中栓外轴上的轴孔。转动栓中栓外轴近卡制部处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外栓轴孔设有与中栓外轴上外螺纹相对应并螺接的内螺纹。转动栓中栓外轴自由端设有自端面向卡制部供锁心控制片嵌合的嵌槽。转动栓内栓具有沿轴向贯穿藉以套设于中栓内轴上的轴孔。转动栓内栓紧邻中栓卡制部的端面一体凸设卡制块。转动栓中栓内轴近卡制部处设有嵌设抵靠于内栓卡制块侧弹簧销的销孔。转动栓中栓内轴上套设有弹簧。转动栓中栓内轴自由端嵌设有E形垫片;套设于中栓内轴上弹簧两端分别抵靠于E形垫片及内栓上。转动栓中栓及外栓上分别嵌设有抵靠于锁闩两侧面以将转动栓固定于锁闩上的E形垫片。转动栓中栓的一面刻有表示装配时朝上的‘UP’,转动栓内栓的两面分别刻有表示适用于左、右开门的‘LH’、‘RH’。由于本技术包括锁闩、穿过锁闩的转动栓及组装于锁闩两侧的内、外把手;锁闩包括两相对侧设有圆孔的括壳体、设于壳体前端并可回缩入壳体的门闩、与门闩连接并滑动装置于壳体内推抵片、装设于壳体内并顶抵于推抵片的主弹簧、设于锁闩上连设一体成形有凸点卡栓的控制钮及分别由控制圈及一体连设的操作块构成的内、外凸轮;转动栓包括中栓、套设于中栓一端可带动中栓转动并与内把手连接的内栓及套设于中栓另一端可相对中栓转动并与外把手连接的外栓;转动栓穿设于壳体两相对侧圆孔及内、外凸轮控制圈,并令中栓及外栓分别卡制于内、外凸轮控制圈。当门锁未上锁时,故使用者可藉由转动外把手带动转动栓的外栓转动,并同时带动外凸轮转动,以经推抵片使得连接于其端部的门闩内缩至锁闩内,以将门开启。上锁时,藉由连设形成凸点卡栓的控制钮卡制外凸轮,使穿设于外凸轮控制圈的外栓不能转动,外把手便呈不能转动的上锁状态。上锁时,转动内把手以带动内栓转动,并经内栓带动中栓转动及带动内凸轮转动,以经推抵片使得连接于其端部的门闩内缩至锁闩内,以便将门开启;与此同时,藉由卡栓的凸点使卡栓向内把手方向移动,解除对外凸轮的卡制,进而解除门锁的上锁状态。可分别以钥匙及把手解锁、使用安全方便,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2、为本技术细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转动栓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剖视图(未上锁、转动外把手开门状态)。图7、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剖视图(未上锁、转动外把手开门状态)。图8、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剖视图(上锁状态)。图9、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剖视图(上锁状态)。图10、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剖视图(上锁、转动内把手开门状态)。图1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剖视图(上锁、转动内把手开门状态)。图1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剖视图(上锁、以钥匙开门状态)。图1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剖视图(上锁、以钥匙开门状态)。图14、为习用的门锁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如图2、图3、图4所示,锁闩10包括壳体102、与壳体102构成管状体的侧盖104、栓座1047、圆柱状卡栓1049、推抵片12、门闩126、两弹簧1266、1268、主弹簧13及内、外凸轮14、16。壳体102前端设有固定片106,固定片106中央设有贯穿固定片106及壳体102前端的门闩孔1062,并于门闩孔1062两侧设有固定孔1064。壳体102后端处侧面形成有贯穿壳体102的圆孔1022,壳体102相应于圆孔1022位置的边缘分别设有半槽1023。壳体102内凹的侧面中段处一体凸设挡部1024。侧盖104系以螺钉1042组装于壳体102一侧,从而与壳体102一起合成中空的管状体。侧盖104设有对应于壳体102圆孔1022的贯穿圆孔1044,并相应于圆孔1022位置的边缘分别设有与壳体102半槽1023相对应并与其合成两位于锁闩10外侧长槽的半槽1045。侧盖104内凹的侧面中段处一体凸设与壳体102挡部1024相对应并配合的挡部1046,以将中空管状的锁闩10内部分隔为靠锁闩10前端的前腔及靠近后端的后腔。栓座1047中央设有连通至锁闩10外的穿孔1048。栓座1047贯穿侧盖104并嵌设于侧盖104挡部1046。卡栓1049一侧一体凸设凸点10492,于卡栓1049一端螺设凸伸于锁闩10外的控制钮105。圆柱状卡栓1049滑动装设于栓座1047的穿孔1048内。推抵片12系为U形弯折的片体,其具有两平行延伸的翼部122及连接两翼部122并设有贯孔1242的端部124。两翼部122分别设有穿槽1222,并于穿槽1222靠翼部122自由端侧设有外翻的凸片1224。推抵片12设置于锁闩10内,其端部124系置于锁闩10的前腔,两平行的翼部122则由锁闩10前腔跨至后腔。门闩126略成三角柱状,其一侧一体延设自由端周围凸设环状凸缘1264的连接柱1262。门闩126以其连接柱1262穿过推抵片12端部124的贯孔1242,以连设于推抵片12端部,并由壳体102前端固定片106门闩孔1062凸出于锁闩10外并可内缩至锁闩10前腔。两弹簧1266、1268套设于门闩126的连接柱1262上,并位于推抵片12端部124两侧,即两弹簧1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异麒,
申请(专利权)人:吴异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