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46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属于混凝土墙体防渗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槽,试验槽的顶部具有进水口,试验槽的横向断面为多边形结构,试验槽的侧壁垂直于底板设置,试验槽的侧壁设置有贯通侧壁的预埋管以形成渗水通道,渗水通道外端用于填充涂抹水泥基防水材料以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于试验槽同一侧壁的预埋管的内径相同,并且预埋管沿竖向分层布置、每层布置多根;设置于试验槽不同侧壁的预埋管的内径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真实混凝土结构的渗水及漏水过程,而且可以模拟不同水压、不同孔径情况下的渗漏工况,之后利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即可测试其防渗堵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属于混凝土墙体防渗试验装置
,可以对防水材料作用于混凝土墙体上的防渗堵漏性能进行研究。
技术介绍
水泥基防水材料是指主材料以水泥为基料,掺入多种活性化学物质和辅助材料制成的一种粉状防水涂料或用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丙烯酸类高弹性防水乳液)添加各种改性添加剂制成的防水涂料,再按一定配比与水泥使用的防水材料。混凝土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目前几乎在每一种类型的建设项目中都会被采用。自从19世纪出现波特兰水泥之后,水泥基材料取得了飞跃性地发展,水泥混凝土已经发展成为近代土木工程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混凝土结构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极大地加快了施工进度,但由于混凝土结构在固化过程中会留下很多的孔洞和裂隙,往往导致内部相连的裂缝出现漏水和渗水情况。因此,如何防止水溶性污染物进入混凝土内部及防渗堵漏成为了当今研究的关键问题。传统防水材料包含由沥青基,塑料以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卷材,片材或涂料等,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外部,通常需要做额外的防水层和保护层。如:用于水工防渗的沥青混凝土因其良好的防渗和变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大坝面板、心墙、渠道衬砌、垃圾填埋场防渗等。此种防渗措施的思路是在需要防渗的结构表面另外设置一道阻水屏障层,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这种情况下,防水层需要依靠混凝土结构维持其自身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其必须位于结构的迎水面。而水泥基防水材料的机理是以原混凝土结构为基础,通过其自身与混凝土结构中部分未经水化反应的水泥发生的催化与化学反应,以水为载体入渗到混凝土结构中的微细孔洞及其它裂纹等可能的渗水通道中,并形成相应的结晶体,可以很好地与混凝土结构固结在一起,最终实现堵塞混凝土中微细孔洞及其它裂纹等渗水通道的目的,从而使原来透水的混凝土结构变成不透水的结构体。该类型材料与水产生的结晶体与原来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成为一体,当混凝土墙面漏水通道处涂抹某些水泥基材料后,会导致试件裂缝遇水之后的防渗堵漏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为了检验材料的防渗堵漏,往往需要一套试验装置,测试混凝土透水裂缝在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的防渗堵漏性能。目前在国际文献中没有找到与防水材料防渗堵漏性能测试相关的已经批准的标准或试验方法,当前研究防水材料防渗堵漏性能的试验方法还比较混乱,大多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上进行。目前已找到的试验方法,以下面两种最为常见:现有技术一:参见[刘杰胜,余俊,张宗旺,等.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31(3):72–74.],刘杰胜、余俊等将混凝土基体试样成型1d后脱模,并采用钢丝刷等工具将其上、下两端表面打毛后浸泡在水中,待其取出后除去积水,使混凝土基体试样表面处于面干饱和状态。然后将所配制出的涂料按4:2的质量比与水均匀混合,充分搅拌所配涂料4-5min,然后用硬毛刷将涂料浆体涂刷到混凝土基体的一个端面,要分两次涂刷,第一次涂刷后手触感觉为表干时,再进行第二次涂刷。将涂刷好的基体混凝土放在养护室中养护2d后,再放到水中养护至规定龄期。抗渗压力采用HS-401A型混凝土抗渗仪测量,符号“×”表示抗渗结果失败,而符号“√”表示抗渗结果成功。之后,采用对比试验,对比研究空白样和涂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现有技术二:参见[韩屿,李伟平.赛柏斯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上的防渗作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2,18(4):395–398.],韩屿与李伟平为了比较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与不涂刷赛柏斯材料的抗渗性能以及涂刷位置不同其抗渗效果的差别,将试验分三个组进行:第一组为不涂刷赛柏斯材料的混凝土试件;第二组为在混凝土试件的迎水面涂刷1mm厚的赛柏斯材料;第三组为在混凝土试件背水面涂刷1mm厚的赛柏斯材料。为便于说明问题,三个组的试件一次浇筑制成。之后,抗渗试验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的规定进行,试件为上口直径175mm、下口直径185mm、高150mm的圆台型式。混凝土试件脱模后即分别在第二组试件的迎水面和第三组的背水面涂刷赛柏斯层各1mm,然后和第一组试件一起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同标准的养护,待养护28d后进行压水测试,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赛柏斯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上的防渗作用。现有技术一和现有技术二均为常规试验方法,只能进行标准试件的抗渗测试,无法对真实的混凝土结构的渗漏封堵过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现有测试技术发现,目前并无成型的试验装置,而且试验过程操作复杂,无法直观观察混凝土结构渗漏的封堵过程,而且对不同渗漏通道难以进行试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不仅可以模拟真实混凝土结构的渗水及漏水过程,而且可以模拟不同水压、不同孔径情况下的渗漏工况,之后利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即可测试其防渗堵漏性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槽,试验槽的顶部具有进水口,试验槽的横向断面为多边形结构,试验槽的侧壁垂直于底板设置,试验槽的侧壁设置有贯通侧壁的预埋管以形成渗水通道,渗水通道外端用于填充涂抹水泥基防水材料以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于试验槽同一侧壁的预埋管的内径相同,并且预埋管沿竖向分层布置、每层布置多根;设置于试验槽不同侧壁的预埋管的内径不同。进一步的是:试验槽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槽体结构。进一步的是:进水口设置于试验槽的侧壁顶部。进一步的是:预埋管垂直于试验槽的侧壁设置。进一步的是:预埋管为PVC管。进一步的是:试验槽的侧壁在预埋管外端设置有开槽。进一步的是:试验槽具有一侧壁不设置预埋管,该侧壁的墙体内预埋塑料纸,该侧壁的外表面用于涂抹水泥基防水材料。本技术具体试验过程如下:试验时,首先通过进水管向试验槽内注水,当水位高于的第一层预埋管时,试验槽开始出现漏水现象。通过往槽内持续注水,试验槽内水位升高会引起不同水压条件的孔洞及裂缝均发生漏水和渗水现象。针对这些漏水和渗水现象采用相应防水材料进行填充堵漏,并采用相应水泥基防水材料涂抹渗水通道外端墙面进行防渗处理,最终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不同水压力及不同孔径条件下水泥基防水材料的防渗和堵漏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不同管径的预埋管来模拟混凝土结构上大小不一的渗水通道,而预埋管采用不同高度布置来模拟不同水压条件。此外,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裂缝渗水情况,通过对这些渗水通道的处理,来检验水泥基防水材料的防渗堵漏效果。本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真实混凝土结构的渗水及漏水过程,而且可以模拟不同水压、不同孔径情况下的渗漏工况,之后利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即可测试其防渗堵漏性能。本技术操作简单,试验过程中渗漏封堵过程可以全程跟踪记录,结果直观清晰,非常便于分析材料的防渗堵漏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试验槽三个侧面的对比示意图;图3为图1的M-M剖面示意图;图4为渗水通道堵漏防渗的过程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进水口,2-预埋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槽,试验槽的顶部具有进水口1,试验槽的横向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槽,试验槽的顶部具有进水口(1),试验槽的横向断面为多边形结构,试验槽的侧壁垂直于底板设置,试验槽的侧壁设置有贯通侧壁的预埋管(2)以形成渗水通道,渗水通道外端用于填充涂抹水泥基防水材料以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于试验槽同一侧壁的预埋管(2)的内径相同,并且预埋管(2)沿竖向分层布置、每层布置多根;设置于试验槽不同侧壁的预埋管(2)的内径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试验槽,试验槽的顶部具有进水口(1),试验槽的横向断面为多边形结构,试验槽的侧壁垂直于底板设置,试验槽的侧壁设置有贯通侧壁的预埋管(2)以形成渗水通道,渗水通道外端用于填充涂抹水泥基防水材料以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于试验槽同一侧壁的预埋管(2)的内径相同,并且预埋管(2)沿竖向分层布置、每层布置多根;设置于试验槽不同侧壁的预埋管(2)的内径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基防水材料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槽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槽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基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川王小波周顺文汤雷吴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