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包括除沙过滤设备(2)、水源侧循环水泵(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5)、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换热机组(8)、板换二次侧水泵(9)、用户侧辅助热源(10)、用户侧辅助冷源(11)、水源热泵机组(12)、用户侧循环水泵(14)、取水管路(15)、排水管路(16)和各个阀门;结合设计技术方案,构架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将用户侧空调需求按空调内、外区划分,且将生活热水需求纳入其中,进一步优化能源使用方式,有利于提升机组能效,系统可实施性强,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同时解决用户的空调冷、热及生活热水的需求,系统形式简单、集成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技术介绍
建筑能源消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较大,而为了创造舒适的室内空调环境,暖通空调能耗则成为建筑能耗中的大户,占建筑能耗的65%,占社会总能耗的22.75%。建筑节能的重点是暖通空调的节能。常规的分散式空调系统具有以下待于改善的特点:设备总体装机容量大,设备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分散的冷却塔带来城市噪音污染及城市市容污染等。区域能源系统根据不同建筑单体使用时间及负荷变化,综合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减少设备总装机容量,提高能源系统的电力利用效率及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但现有的区域能源系统,为满足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筑群的集中供冷、供热需求,由专门的能源中心集中制造冷水、热水等,通过区域管网进行供给的一个或多个大规模生活热水、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较大的管网敷设半径导致冷水、热水的能量损失,且没能做到能量回收、能源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区域能源系统能源使用方式进一步优化,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侧空调内外区水循环工作效率的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基于水源,实现用户侧暖通空调的水循环应用,包括除沙过滤设备、水源侧循环水泵、供水管路、回水管路、两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两个第1a阀门、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3a阀门、一个第3b阀门、两个换热机组、两个板换二次侧水泵、一个用户侧辅助热源、两个用户侧辅助冷源、两个水源热泵机组、两个用户侧循环水泵、取水管路和排水管路;其中,供水管路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管路,通过取水管路由水源取水,并依次经过除沙过滤设备、水源侧循环水泵与供水管路内部相对接;回水管路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管路,排水管路的一端与回水管路相对接,排水管路的另一端对接水源;用户侧暖通空调中的用户侧空调外区对应其中一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两个第1a阀门、其中两个第1b阀门、其中一个换热机组、其中一个板换二次侧水泵、用户侧辅助热源、其中一个用户侧辅助冷源、其中一个水源热泵机组、其中一个用户侧循环水泵;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路对接供水管路内部,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与该用户侧辅助冷源择一接入系统中应用,其中,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a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热源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a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或者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冷源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冷源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该用户侧循环水泵对接用户侧空调外区管网的进水端;用户侧空调外区管网的回水端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侧出水端对接该板换二次侧水泵的进水端,该板换二次侧水泵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换热机组的水源侧出水端通过管路对接回水管路内部;用户侧暖通空调中的用户侧空调内区对应另一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第三、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3a阀门、一个第3b阀门、另一个换热机组、另一个板换二次侧水泵、另一个用户侧辅助冷源、另一个水源热泵机组、另一个用户侧循环水泵;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路、经其中一个第3a阀门对接供水管路内部,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冷源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冷源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该用户侧循环水泵对接用户侧空调内区管网的进水端;用户侧空调内区管网的回水端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侧出水端对接该板换二次侧水泵的进水端,该板换二次侧水泵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进水端,供水管路内部、回水管路内部分别经另一个第3a阀门、第3b阀门,对接该换热机组的水源侧出水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基于所述水源,实现用户侧生活热水管网的水循环应用,还包括第三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第三个换热机组、第三个板换二次侧水泵、第二个用户侧辅助热源、第三、四个第1a阀门、两个第2a阀门、一个第2b阀门、一个第2c阀门、水源热泵热水机组和第三个用户侧循环水泵;其中,所述回水管路内部、供水管路内部分别经第2c阀门、其中一个第2a阀门,对接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的进水端,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第三个第1a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热源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的出水端经第四个第1a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热水机组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热水机组的用户侧出水端经该用户侧循环水泵对接用户侧生活热水管网的进水端;用户侧生活热水管网的回水端对接该水源热泵热水机组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热水机组的水源侧出水端经该板换二次侧水泵的进水端,该板换二次侧水泵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的用户侧进水端,供水管路内部、回水管路内部分别经第2b阀门、另一个第2a阀门,对接该换热机组的水源侧出水端。本技术所述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设计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作为一种区域型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除了具备区域供能系统的普通优点外,由于将用户侧空调需求按空调内外区划分,且将生活热水需求纳入其中,进一步优化能源使用方式。夏季,生活热水从供水干管取热,降低供水水温;冬季,空调内区向供水干管排热,提高供水水温,有利于提升机组能效,系统可实施性强,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同时解决用户的空调冷水、热水及生活热水的需求,系统形式简单、集成度高,是一种节能减排的区域型可再生能源总线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设计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对应冬季应用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所设计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对应夏季应用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设计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对应过渡季应用示意图。其中,1.水源,2.除沙过滤设备,3.水源侧循环水泵,4.供水管路,5.回水管路,6.用户侧分布式水泵,7-1a.第1a阀门,7-1b.第1b阀门,7-2a.第2a阀门,7-2b.第2b阀门,7-2c.第2c阀门,7-3a.第3a阀门,7-3b.第3b阀门,8.换热机组,9.板换二次侧水泵,10.用户侧辅助热源,11.用户侧辅助冷源,12.水源热泵机组,13.水源热泵热水机组,14.用户侧循环水泵,15.取水管路,16.排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实际应用当中,基于水源1,实现用户侧暖通空调的水循环应用,以及实现用户侧生活热水管网的水循环应用;总共具体包括除沙过滤设备2、水源侧循环水泵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5、三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四个第1a阀门、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水源(1),实现用户侧暖通空调的水循环应用,包括除沙过滤设备(2)、水源侧循环水泵(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5)、两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两个第1a阀门、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3a阀门、一个第3b阀门、两个换热机组(8)、两个板换二次侧水泵(9)、一个用户侧辅助热源(10)、两个用户侧辅助冷源(11)、两个水源热泵机组(12)、两个用户侧循环水泵(14)、取水管路(15)和排水管路(16);其中,供水管路(4)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管路,通过取水管路(15)由水源(1)取水,并依次经过除沙过滤设备(2)、水源侧循环水泵(3)与供水管路(4)内部相对接;回水管路(5)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管路,排水管路(16)的一端与回水管路(5)相对接,排水管路(16)的另一端对接水源(1);用户侧暖通空调中的用户侧空调外区对应其中一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两个第1a阀门、其中两个第1b阀门、其中一个换热机组(8)、其中一个板换二次侧水泵(9)、用户侧辅助热源(10)、其中一个用户侧辅助冷源(11)、其中一个水源热泵机组(12)、其中一个用户侧循环水泵(14);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路对接供水管路(4)内部,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水源侧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10)与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择一接入系统中应用,其中,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a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热源(10)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10)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a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进水端;或者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用户侧出水端经该用户侧循环水泵(14)对接用户侧空调外区管网的进水端;用户侧空调外区管网的回水端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出水端对接该板换二次侧水泵(9)的进水端,该板换二次侧水泵(9)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换热机组(8)的水源侧出水端通过管路对接回水管路(5)内部;用户侧暖通空调中的用户侧空调内区对应另一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第三、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3a阀门、一个第3b阀门、另一个换热机组(8)、另一个板换二次侧水泵(9)、另一个用户侧辅助冷源(11)、另一个水源热泵机组(12)、另一个用户侧循环水泵(14);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路、经其中一个第3a阀门对接供水管路(4)内部,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用户侧出水端经该用户侧循环水泵(14)对接用户侧空调内区管网的进水端;用户侧空调内区管网的回水端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出水端对接该板换二次侧水泵(9)的进水端,该板换二次侧水泵(9)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进水端,供水管路(4)内部、回水管路(5)内部分别经第3b阀门、另一个第3a阀门,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水源侧出水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源总线式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水源(1),实现用户侧暖通空调的水循环应用,包括除沙过滤设备(2)、水源侧循环水泵(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5)、两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两个第1a阀门、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3a阀门、一个第3b阀门、两个换热机组(8)、两个板换二次侧水泵(9)、一个用户侧辅助热源(10)、两个用户侧辅助冷源(11)、两个水源热泵机组(12)、两个用户侧循环水泵(14)、取水管路(15)和排水管路(16);其中,供水管路(4)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管路,通过取水管路(15)由水源(1)取水,并依次经过除沙过滤设备(2)、水源侧循环水泵(3)与供水管路(4)内部相对接;回水管路(5)为首尾相接的闭合管路,排水管路(16)的一端与回水管路(5)相对接,排水管路(16)的另一端对接水源(1);用户侧暖通空调中的用户侧空调外区对应其中一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两个第1a阀门、其中两个第1b阀门、其中一个换热机组(8)、其中一个板换二次侧水泵(9)、用户侧辅助热源(10)、其中一个用户侧辅助冷源(11)、其中一个水源热泵机组(12)、其中一个用户侧循环水泵(14);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路对接供水管路(4)内部,该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水源侧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10)与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择一接入系统中应用,其中,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a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热源(10)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热源(10)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a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进水端;或者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出水端经其中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的进水端,该用户侧辅助冷源(11)的出水端经另一个第1b阀门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用户侧出水端经该用户侧循环水泵(14)对接用户侧空调外区管网的进水端;用户侧空调外区管网的回水端对接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水源热泵机组(12)的水源侧出水端对接该板换二次侧水泵(9)的进水端,该板换二次侧水泵(9)的出水端对接该换热机组(8)的用户侧进水端,该换热机组(8)的水源侧出水端通过管路对接回水管路(5)内部;用户侧暖通空调中的用户侧空调内区对应另一个用户侧分布式水泵(6)、第三、四个第1b阀门、两个第3a阀门、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琦,张志鹏,马宏权,王儿龙,卞爱萍,郑浩,李星,孙一峰,陈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丰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