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锁防盗开装置,具有门锁盖板和把手,把手具有把手轴;门锁盖板下部设有锁眼孔;门锁盖板上处于把手的上部设有副锁,在把手的把手轴与锁眼孔之间设有条形槽,门锁盖板的正面上且在条形槽的两侧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锁孔挡板;把手的把手轴上连接有凸轮,当上述副锁的锁舌触及凸轮时即对凸轮进行锁定,凸轮通过连杆带动锁孔挡板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门锁增加了一层保护,使门锁在使用时更加安全,且其与门锁合为一体,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防盗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日常使用的门锁的锁眼大都裸露在外,这样的门锁在使用时,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特制的工具将门锁盗开,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将门锁的锁眼遮盖起来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锁防盗开装置,具有门锁盖板和把手,把手具有把手轴;门锁盖板下部设有锁眼孔;门锁盖板上处于把手的上部设有副锁,在把手的把手轴与锁眼孔之间设有条形槽,门锁盖板的正面上且在条形槽的两侧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锁孔档板;把手的把手轴上连接有凸轮,当上述副锁的锁舌触及凸轮时即对凸轮进行锁定,凸轮通过连杆带动锁孔档板上下移动。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副锁具有固定在门锁盖板内侧的锁体,锁体的背面具有外大内小的阶梯形空腔,锁体上且对应阶梯形空腔的外侧大腔处设有豁口,副锁锁舌的舌根部设置在阶梯形空腔的外侧大腔内,其舌端部由豁口处伸出;锁舌的舌根部上设有钥匙孔,锁体的正面对应锁舌舌根部上的钥匙孔处设有副锁孔。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锁体包括锁座和锁盖,锁盖可拆式连接在锁座的背面。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副锁的锁体与门锁盖板一体。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副锁锁舌的钥匙孔为两个直孔。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把手与门锁盖板之间设有套在把手的把手轴上的把手复位扭簧,凸轮的背面设有卡接在把手的把手轴上的卡簧;连杆的两端均具有通孔,销钉穿过连杆一端的通孔连接在凸轮上;另一销钉依次穿过连杆另一端的通孔和门锁盖板的条形槽连接在锁孔档板的背面。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连杆与门锁盖板之间设有调节套。上述门锁防盗开装置的把手的把手轴与门锁盖板之间设有耐磨套。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门锁锁眼可以被锁孔档板遮盖起来,副锁的锁孔为特殊形状,无专门副锁钥匙很困难打开副锁,即很困难移动锁孔档板,为门锁增加了一层保护,保证门锁在使用时的安全;(2)本技术的门锁防盗开装置与门锁合为一体、副锁的锁体与门锁盖板一体,结构紧凑;(3)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从图3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2中门锁盖板的后视图。图6为图3中副锁锁舌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6,本技术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具有门锁盖板1和把手2,把手2具有把手轴21,把手轴21内设有与门锁的方杆相配的方孔。门锁盖板1下部设有锁眼孔11;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与锁眼孔11之间设有条形槽13,门锁盖板1的正面上且在条形槽13的两侧设有导轨14,导轨14内设有锁孔档板3;把手2的把手轴21上连接有凸轮41,把手轴21与凸轮41的连接为型面连接。仍见图1至图6,门锁盖板1上处于把手2的上部设有副锁5,副锁5具有固定在门锁盖板1内侧的锁体51,锁体51与门锁盖板1一体;锁体51包括锁座51-1和锁盖51-2,锁盖51-2可拆式连接在锁座51-1的背面,可拆式连接采取螺丝连接。锁体51的锁座51-1背面具有外大内小的阶梯形空腔,锁座51-1上且对应阶梯形空腔的外侧大腔处设有豁口,副锁锁舌52的舌根部设置在阶梯形空腔的外侧大腔内,其舌端部由豁口处伸出,副锁锁舌52触及凸轮41用于对凸轮41进行锁定。锁舌52的舌根部上设有钥匙孔52-1,钥匙孔52-1为两个直孔,锁体51的正面对应钥匙孔52-1处设有副锁孔53。副锁钥匙(图中未显示)具有与副锁锁舌52的钥匙孔52-1相配的两个柱体,使用时可插入副锁孔53并转动副锁锁舌52,使副锁锁舌52转动至触及凸轮41的位置,此时为锁紧状态,或转动至不触及凸轮41的位置,此时为松开状态。把手2与门锁盖板1之间设有套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上的把手复位扭簧43,把手复位扭簧43的一端连接在2的把手轴21上,另一端连接在门锁盖板1上,凸轮41的背面设有卡接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上的卡簧44,把手2的把手轴21与门锁盖板1之间设有耐磨套6;连杆42的两端均具有通孔,销钉穿过连杆42一端的通孔连接在凸轮41上,另一销钉依次穿过连杆42另一端的通孔和门锁盖板1的条形槽13连接在锁孔档板3的背面,把手2转动时带动凸轮41转动,凸轮41可通过连杆42带动锁孔档板3下移至遮盖座板锁眼通孔11的最下端位置和上移至露出座板锁眼通孔11的最上端位置;连杆42与门锁盖板1之间设有调节套45,调节套45用于调节连杆42基本上保持在一个与门锁盖板1平行的平面上。权利要求1.一种门锁防盗开装置,具有门锁盖板(1)和把手(2),把手(2)具有把手轴(21);门锁盖板(1)下部设有锁眼孔(11);其特征在于门锁盖板(1)上处于把手(2)的上部设有副锁(5),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与锁眼孔(11)之间设有条形槽(13),门锁盖板(1)的正面上且在条形槽(13)的两侧设有导轨(14),导轨(14)内设有锁孔档板(3);把手(2)的把手轴(21)上连接有凸轮(41),当上述副锁(5)的锁舌(52)触及凸轮(41)时即对凸轮(41)进行锁定,凸轮(41)通过连杆(42)带动锁孔档板(3)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锁(5)具有固定在门锁盖板(1)内侧的锁体(51),锁体(51)的背面具有外大内小的阶梯形空腔,锁体(51)上且对应阶梯形空腔的外侧大腔处设有豁口,副锁锁舌(52)的舌根部设置在阶梯形空腔的外侧大腔内,其舌端部由豁口处伸出;锁舌(52)的舌根部上设有钥匙孔(52-1),锁体(51)的正面对应锁舌舌根部上的钥匙孔(52-1)处设有副锁孔(5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锁体(51)包括锁座(51-1)和锁盖(51-2),锁盖(51-2)可拆式连接在锁座(51-1)的背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副锁(5)的锁体(51)与门锁盖板(1)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副锁锁舌(52)的钥匙孔(52-1)为两个直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手(2)与门锁盖板(1)之间设有套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上的把手复位扭簧(43),凸轮(41)的背面设有卡接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上的卡簧(44);连杆(42)的两端均具有通孔,销钉穿过连杆(42)一端的通孔连接在凸轮(41)上;另一销钉依次穿过连杆(42)另一端的通孔和门锁盖板(1)的条形槽(13)连接在锁孔档板(3)的背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42)与门锁盖板(1)之间设有调节套(4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防盗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手(2)的把手轴(21)与门锁盖板(1)之间设有耐磨套(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防盗开装置,具有门锁盖板和把手,把手具有把手轴;门锁盖板下部设有锁眼孔;门锁盖板上处于把手的上部设有副锁,在把手的把手轴与锁眼孔之间设有条形槽,门锁盖板的正面上且在条形槽的两侧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防盗开装置,具有门锁盖板(1)和把手(2),把手(2)具有把手轴(21);门锁盖板(1)下部设有锁眼孔(11);其特征在于:门锁盖板(1)上处于把手(2)的上部设有副锁(5),在把手(2)的把手轴(21)与锁眼孔(11)之间设有条形槽(13),门锁盖板(1)的正面上且在条形槽(13)的两侧设有导轨(14),导轨(14)内设有锁孔档板(3);把手(2)的把手轴(21)上连接有凸轮(41),当上述副锁(5)的锁舌(52)触及凸轮(41)时即对凸轮(41)进行锁定,凸轮(41)通过连杆(42)带动锁孔档板(3)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肖联,
申请(专利权)人:陈肖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