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70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包括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心两端各伸出一个连接端一;所述连接端一架设在平台上;所述平台的上侧面开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开有滑孔;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接端一伸入滑孔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内壁上。该压辊结构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平衡压辊两端的压力,使压辊与母卷之间的压力保持一致,此种改进避免了人员的紧盯操作,减少了复卷的几率,提高了产品收率。

An Automatic Adjusting Roll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adjusting pressure rol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pressure roll, one connecting end extending at each end of the axis of the pressure roll, one connecting end mounted on the platform, one side of th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one side of the sli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hole, the internal sliding of the sli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block, and the connecting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hole and the sliding block rotates. A spring is fixed on one or both sides of the slide block,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pring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ide groove. The roll structure uses spring elasticity to balance the pressure at both ends of the roll, so that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roll and the master roll keeps the same. This improvement avoids the close-eye operation of personnel,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rewinding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
本技术涉及涂布工艺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涂布机厂家收卷方式仅仅是依靠一根压辊压在母卷上来执行收卷动作的,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纸张收卷问题,但是使用在薄膜上就经常出现间断性压皱,而且位置不定,或底部,或中间;这样就需要班组一直紧盯,一有异常敲击一下压辊,改变单边或松或紧的状态,使两边保持平衡。由于经常需要人员来紧盯,造成人员利用的浪费,且不可靠,还是常有压皱现象出现,如果能有一种压辊可以自动调节平衡,那就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复卷和浪费,这样对提高公司绩效是很有帮助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该压辊结构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平衡压辊,使压辊与母卷之间的压力保持一致,此种改进避免了人员的紧盯操作,减少了复卷的几率,提高了产品收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包括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心两端各伸出一个连接端一;所述连接端一架设在平台上;所述平台的上侧面开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开有滑孔;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接端一伸入滑孔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压辊架在平台上,平台上设置一个滑槽,滑槽内放置一个滑块,压辊转动连接在滑块上,使得压辊转动时滑块不动,并且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来回滑动。滑块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的端部,当滑块向某一侧滑动时,弹簧能够给滑块一个拉力或者推力,促使滑块向另一方向移动,利用弹簧的弹性实现压辊的平衡。作为优选,所述压辊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平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的两端均架设在平台上,且压辊的连接端一均和滑块转动连接,从而压辊可以在两个平台之间转动,用以支撑压辊。作为优选,所述滑槽为长方体形状的凹槽;所述滑块为长方体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和滑块均采用一样的形状结构,实现滑槽和滑块的有效配合,滑块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压辊随着滑块也滑动,当收卷辊收产品时,产品的卷会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厚,由于收卷时收卷辊固定不动,产品便会挤压压辊,滑块就能带着压辊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向远离收卷辊的方向滑动。作为优选,所述滑孔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开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孔的长度和滑槽的长度一致,当滑块带着压辊滑动时,压辊的连接端一也沿着滑孔移动,最大也移动到滑槽的端部附近,具体移动长度根据实际收卷的厚度设计即可。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端一为圆柱体结构,且其直径略小于滑孔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端一为圆柱体结构,便于和滑块的连接。由于连接端一和滑块是转动连接,连接端一就适合采用圆柱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初始位置位于滑槽的中间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滑块的初始位置定在滑槽的中间,即压辊的初始位置在滑槽的中间,给压辊的移动足够的距离。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效果:1、利用弹簧的弹性平衡压辊两端的压力,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压皱率,提高了产品的收率;2、压辊自动平衡和压靠,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不用时时刻刻紧盯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工作时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中,1、平台,11、滑槽,12、滑孔,2、弹簧,3、滑块,4、压辊,5、连接端一,6、支架,7、旋转台,8、收卷辊,9、连接端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包括压辊4,压辊4的轴心两端各伸出一个连接端一5;连接端一5架设在平台1上;如图1和图2所示,平台1的上侧面开有滑槽11,滑槽11的一侧开有滑孔12;滑槽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3;连接端一5伸入滑孔12与滑块3转动连接;滑块3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设有弹簧2,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11内壁上。把压辊4架在平台1上,平台1上设置一个滑槽11,滑槽11内放置一个滑块3,压辊4转动连接在滑块3上,使得压辊4转动时滑块3不转动,并且滑块3能够带着压辊4在滑槽11内来回滑动。滑块3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弹簧2,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11的端部,当滑块3向某一侧滑动时,弹簧2能够给滑块3一个拉力或者推力,促使滑块3向另一方向移动,利用弹簧的弹性使压辊4紧压在收卷辊上,同时,压辊4的两端各自设置的弹簧又能保证压辊4两端的压力平衡。本实施例中,两个滑块3的两侧均各自设有一个弹簧2,如图4所示,随着收卷的厚度越来越大,产品又会挤压压辊4,把压辊4往外推,使压辊4远离收卷辊8。当压辊4随着产品越来越厚而向远离收卷辊8的方向滑动时,滑块3也会随着压辊4滑动,此时滑块3会挤压运动方向上的弹簧,同时会拉着另一侧的弹簧做伸长运动,此时,受挤压的弹簧会给滑块3一个反抗挤压的推力,而被拉长的弹簧会给滑块3一个由于自身需要回缩而发出的拉力,这个推力推着滑块3向靠近收卷辊8的方向走,而另一个弹簧的拉力拉着滑块3也向收卷辊8的方向走,这一推一拉作用在滑块3身上,促使滑块3靠近收卷辊8,即滑块3带着压辊4靠近收卷辊8。压辊4同时受到两个作用力,一是产品的外推力,一是滑块3受到的力。滑块3在滑槽11的长度方向上受到两个作用力,一是靠近收卷辊8的弹簧的拉力,一是远离收卷辊8的弹簧的推力,这拉力和推力的方向是相同的,都是促使滑块3靠近收卷辊8。而滑块3和压辊4的运动一致,即,产品推着压辊4远离收卷辊8,而两个弹簧带着压辊4靠近收卷辊8,利用弹簧的弹性实现压辊4自动压靠在收卷辊8上。压辊4的两端均设置两个弹簧,4个弹簧采用同一型号,其长度、弹力都相同,两端的弹簧作用在各自滑块上的力也相同,由此实现了压辊4两端的压力平衡。压辊4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平台1。压辊4的两端均架设在平台1上,且压辊4的连接端一5均和滑块3转动连接,从而压辊4可以在两个平台之间转动,用以支撑压辊4。如图1所示,滑槽11为长方体形状的凹槽;滑块3为长方体形状的块状物。滑槽11和滑块3均采用一样的形状结构,实现滑槽11和滑块3的有效配合,滑块3沿着滑槽11的长度方向滑动,压辊4随着滑块3也滑动,当收卷辊收产品时,产品的卷会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厚,由于收卷时收卷辊固定不动,产品便会挤压压辊4,滑块3就能带着压辊4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向远离收卷辊的方向滑动,滑槽11和滑块3的有效配合使得滑块的滑动迅速便捷、高效精准。。如图1所示,滑孔12沿着滑槽11的长度方向开设。滑孔12的长度和滑槽11的长度一致,当滑块3带着压辊4滑动时,压辊4的连接端一5也沿着滑孔12移动,最大也移动到滑槽11的端部附近,具体移动长度根据实际收卷的厚度设计即可。如图1所示,连接端一5为圆柱体结构,且其直径略小于滑孔12的高度。连接端一5为圆柱体结构,便于和滑块3的转动连接。由于连接端一5和滑块3是转动连接,连接端一5就适合采用圆柱体结构。如图4所示,滑块3的初始位置位于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辊(4),所述压辊(4)的轴心两端各伸出一个连接端一(5);所述连接端一(5)架设在平台(1)上;所述平台(1)的上侧面开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一侧开有滑孔(12);所述滑槽(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3);所述连接端一(5)伸入滑孔(12)与滑块(3)转动连接;所述滑块(3)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设有弹簧(2),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11)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辊(4),所述压辊(4)的轴心两端各伸出一个连接端一(5);所述连接端一(5)架设在平台(1)上;所述平台(1)的上侧面开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一侧开有滑孔(12);所述滑槽(1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滑块(3);所述连接端一(5)伸入滑孔(12)与滑块(3)转动连接;所述滑块(3)的一侧或者两侧固定设有弹簧(2),所述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在滑槽(11)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和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