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电子密码锁等结构的改良。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需要使用者记忆密码,容易受到干扰,防盗性能较差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包括锁体和钥匙(2),锁体内设有钥匙槽(3)和锁芯,钥匙槽(3)中设有若干触点(31),触点与锁芯控制电路连接,钥匙内设有触头(21)与触点(31)相对应,所述的触头(21)或触点(31)连接有电源(1),锁芯控制电路至少有1个触点与电磁铁NS连接,并且触点之间至少串联有一个二极管,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相连;钥匙(2)中至少有一个触头(21)串连有电阻R。(*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电子密码锁等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现今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机械式弹子锁,无论是挂锁和暗锁,其安全可靠性都不是很高,他人无论是偷到钥匙,仿制出钥匙,都可轻易地将锁打开进行盗窃活动,而电子密码锁的钥匙是藏入头脑里的密码数字,因此极大的提高了这种锁的保密程度。同时,这种电子密码锁不仅可供人单独使用,而且可供多人用多组密码同时使用互不影响,既可做到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而这些钥匙可随时更换和撤销。有人申请的专利,名为“一匙多用电子锁(专利号为96246464.3)”,一种一匙多用电子锁,它由锁体、锁舌、锁钩、锁芯和钥匙组成。其特点是钥匙由控制电路、匙芯(若干个密码存贮器)、匙头、电池组成,锁芯由锁芯柱、锁芯柱中的插钥匙槽、钥匙槽中的触点、触点后面的控制电路、锁芯柱下方的销键、杠杆、等距环、电磁铁、杠杆上的永久磁铁组成。该锁的钥匙中的若干个匙芯可对应的打开若干只锁,实现了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功能,较安全可靠,使用较方便,但是,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不易维修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密码锁,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需要使用者记忆密码,容易受到干扰,防盗性能较差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包括锁体和钥匙,锁体内设有钥匙槽和锁芯,钥匙槽中设有若干触点,触点与锁芯控制电路连接,钥匙内设有触头与触点相对应,其特征是所述的触头或触点连接有电源,锁芯控制电路至少有1个触点与电磁铁NS连接,并且触点之间至少串联有一个二极管,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相连;钥匙中至少有一个触头串连有电阻R。当钥匙插入钥匙槽时,锁芯控制电路将有电流流通,在稳压二极管与三极管的作用下,使电磁铁NS产生磁性,磁化的电磁铁NS将吸引与锁芯连接的锁舌,从而起到开锁的目的。触头或触点连接有电源,可以使电源设置在锁芯或者钥匙上,增加了电路的多样性。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a1与触点a3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1-1触点a2与触点a3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1-2,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基极、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连接有触点a1。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b3与触点b4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2,触点b3与触点b4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2-1的基极、三极管T2-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2-1的集电极连接有触点b2,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2-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2-2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连接有触点b1。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c2与触点c4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3,触点c2与触点c4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3-1的基极、三极管T3-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3-1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连接有触点c1,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3-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3-2的基极连接触点c3。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d3与触点d4串联有二极管D4,触点d3与触点d4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4的基极与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触点d2连接,并且三极管T4的发射极、集电极与触点d1、触点d2之间并联有继电器G,三极管T4的发射极与触点d1之间连接有电磁铁NS。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e3与触点e4串联有二极管D5,触点e3与触点e4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5的基极与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触点e2连接,并且三极管T5的发射极、集电极与触点e1、触点e2之间并联有光耦OC,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触点e1之间连接有电磁铁NS。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f2与触点f3串联有二极管D6-1、D6-2,触点f2与触点f3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6的基极与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6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与触点f1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g1与触点g5串联有二极管D7-1,触点g4与触点g5串连有二极管D7-2,触点g4与触点g5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7-1的基极、三极管T7-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7-1的集电极连接有触点g3,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7-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7-2的集电极连接有触点g2,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7-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7-3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连接有触点g1。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h2与触点h5串联有二极管D8,触点h2与触点h5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8-1的基极、三极管T8-3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8-1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连接有触点h1,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8-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8-2的基极连接有触点h3,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8-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8-3的基极连接有触点h4。作为优选,所述的锁芯控制电路为触点i2与触点i5串联有电源,触点i3与触点i4串联有二极管D9,触点i3与触点i4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9的基极、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9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与触点i2连接。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电路设置于锁体内,不易被破坏,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将电子锁与机械锁功能有机结合于一体,锁与钥匙之间的密码种类多,保安防盗性能好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中钥匙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钥匙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图;附图4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图;附图5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3的电路结构图;附图6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4的电路结构图;附图7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5的电路结构图;附图8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6的电路结构图;附图9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7的电路结构图;附图10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8的电路结构图;附图11是锁芯控制电路的实施例9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本例的电子密码锁,如图1、图2,有锁体和钥匙2,锁体内设有钥匙槽3和锁芯,钥匙槽3中设有触点31,触点与锁芯控制电路连接,钥匙内设有触头21与触点31相对应,触头21连接有电源,锁芯控制电路为如图3,触点a1连接有电磁铁NS,触点a1与触点a3之间串联有稳压二极管D1-1,触点a2与触点a3之间串联有稳压二极管D1-2,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基极、发射极相连。钥匙2中有一个触头21串连有电阻R。当钥匙插入钥匙槽时,钥匙2中的触头21与钥匙槽3中的触点31相接触,锁芯控制电路将有电流流通,在稳压二极管与三极管的作用下,使电磁铁产生磁性,磁化的电磁铁将吸引与锁芯连接的锁舌,从而起到开锁的目的。很多个触点有利于形成密码,提高了防盗性能,又有利于生产制造工艺的简单化,降低制造成本。实施例2本例的电子密码锁,锁芯控制电路为如图4,触点b1连接有电磁铁NS,触点b3与触点b4之间串联有稳压二极管D2,触点b3与触点b4连接的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2-1的基极、三极管T2-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2-1的集电极连接有触点b2,其发射极与三极管T2-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2-2的集电极通过电磁铁NS连接有触点b1。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例的电子密码锁,锁芯控制电路为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密码锁,包括锁体和钥匙(2),锁体内设有钥匙槽(3)和锁芯,钥匙槽(3)中设有若干触点(31),触点与锁芯控制电路连接,钥匙内设有触头(21)与触点(31)相对应,其特征是所述的触头(21)或触点(31)连接有电源(1),锁芯控制电路至少有1个触点与电磁铁NS连接,并且触点之间至少串联有一个二极管,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相连;钥匙(2)中至少有一个触头(21)串连有电阻R。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卫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