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加强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56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加强环,其包括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顶盖横梁与底板横梁相对设置,第一B柱内板与第二B柱内板相对设置;顶盖横梁一端与第一B柱内板相连,顶盖横梁另一端与第二B柱内板相连,底板横梁一端与第一B柱内板相连,底板横梁另一端与第二B柱内板相连,汽车加强环形成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加强环,将汽车的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在汽车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够沿框架结构传递,从而使撞击能量分散,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

A Kind of Automobile Reinforcement 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body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reinforcing ring, which comprises a top-cover cross beam, a bottom-plate cross beam, a first B-column inner plate and a second B-column inner plate; a top-cover cross beam is relatively arranged with a bottom-plate cross beam, and a first B-column inner plate is relatively arranged with a second B-column inner plate; a top-cover cross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column inner plate at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op-cover cross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column inner plate. The first end of the floor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late of the first B colum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loor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late of the second B column. The automobile reinforcement ring forms a frame structure. The automobile reinforcement ring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nnects the top cross beam, the bottom cross beam, the first B column inner plate and the second B column inner plate of the automobile to form a frame structure. When the automobile is impacted, the impact force can be transmitted along the frame structure, so that the impact energy is dispersed and the impact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bil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加强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加强环。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车辆的安全性能、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车辆能够承受严格的正碰、偏置碰及侧碰,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又要求车辆具有较强的刚度结构,提升驾驶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由于汽车车身的顶盖横梁及底板横梁的位置比较随意,且布置不合理,使得汽车的碰撞性能及车身扭转刚度较差。若要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和车身扭转刚度,需要增加零件本身的材料强度或厚度,造成制造成本大大提升,且对碰撞性能和扭转刚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车辆碰撞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加强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加强环,包括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顶盖横梁与底板横梁相对设置,第一B柱内板与第二B柱内板相对设置;顶盖横梁一端与第一B柱内板相连,顶盖横梁另一端与第二B柱内板相连,底板横梁一端与第一B柱内板相连,底板横梁另一端与第二B柱内板相连,汽车加强环形成框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加强环,将汽车的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在汽车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够沿框架结构传递,从而使撞击能量分散,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顶盖横梁与第一B柱内板通过第一接头相连,顶盖横梁与第二B柱内板通过第二接头相连,底板横梁与第一B柱内板通过第三接头相连,底板横梁与第二B柱内板通过第四接头相连;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与第四接头均为空腔结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与第四接头均为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接头处的抗撞击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一接头包括第一上边梁加强板和第一上内板,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一B柱内板固定相连,第一上内板与顶盖横梁固定相连;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一上内板相连,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一上内板之间形成空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一B柱内板一体成型,第一上内板与顶盖横梁一体成型。第一接头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既能够便于汽车加强环在第一接头处的相连,又不会造成零件加工难度的增加。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二接头包括第二上边梁加强板和第二上内板,第二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二B柱内板固定相连,第二上内板与顶盖横梁固定相连;第二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二上内板相连,第二上边梁加强板与第二上内板之间形成空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三接头包括第一门槛加强板和第一门槛内板,第一门槛加强板与第一B柱内板固定相连,第一门槛内板与底板横梁固定相连;第一门槛加强板与第一门槛内板相连,第一门槛加强板与第一门槛内板之间形成空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第四接头包括第二门槛加强板和第二门槛内板,第二门槛加强板与第二B柱内板固定相连,第二门槛内板与底板横梁固定相连;第二门槛加强板与第二门槛内板相连,第二门槛加强板与第二门槛内板之间形成空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底板横梁为中空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底板横梁多为平板式结构,其碰撞性能较差。在本技术中,底板横梁采用中空结构,可抵抗来自车身侧面碰撞,有益于提升侧碰性能,同时也可增加底板横梁的自身刚度。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汽车的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在汽车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够沿框架结构传递,从而使撞击能量分散,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2.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与第四接头均为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接头处的抗撞击性能;3.底板横梁采用中空结构,可抵抗来自车身侧面碰撞,有益于提升侧碰性能,同时也可增加底板横梁的自身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加强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加强环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汽车加强环;11-顶盖横梁;12-底板横梁;13-第一B柱内板;14-第二B柱内板;15-第一接头;16-第二接头;17-第三接头;18-第四接头;151-第一上边梁加强板;152-第一上内板;161-第二上边梁加强板;162-第二上内板;171-第一门槛加强板;172-第一门槛内板;181-第二门槛加强板;182-第二门槛内板;2-汽车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加强环1,其包括顶盖横梁11、底板横梁12、第一B柱内板13和第二B柱内板14;顶盖横梁11与底板横梁12相对设置,第一B柱内板13与第二B柱内板14相对设置;顶盖横梁11一端与第一B柱内板13相连,顶盖横梁11另一端与第二B柱内板14相连,底板横梁12一端与第一B柱内板13相连,底板横梁12另一端与第二B柱内板14相连,汽车加强环1形成框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加强环1,将汽车的顶盖横梁11、底板横梁12、第一B柱内板13和第二B柱内板14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在汽车受到撞击时,撞击力能够沿框架结构传递,从而使撞击能量分散,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顶盖横梁11与第一B柱内板13通过第一接头15相连,顶盖横梁11与第二B柱内板14通过第二接头16相连,底板横梁12与第一B柱内板13通过第三接头17相连,底板横梁12与第二B柱内板14通过第四接头18相连;第一接头15、第二接头16、第三接头17与第四接头18均为空腔结构。第一接头15、第二接头16、第三接头17与第四接头18均为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接头处的抗撞击性能。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第一接头15包括第一上边梁加强板151和第一上内板152,第一上边梁加强板151与第一B柱内板13固定相连,第一上内板152与顶盖横梁11固定相连;第一上边梁加强板151与第一上内板152相连,第一上边梁加强板151与第一上内板152之间形成空腔。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第一上边梁加强板151与第一B柱内板13一体成型,第一上内板152与顶盖横梁11一体成型。第一接头15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既能够便于汽车加强环1在第一接头15处的相连,又不会造成零件加工难度的增加。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第二接头16包括第二上边梁加强板161和第二上内板162,第二上边梁加强板161与第二B柱内板14固定相连,第二上内板162与顶盖横梁11固定相连;第二上边梁加强板161与第二上内板162相连,第二上边梁加强板161与第二上内板162之间形成空腔。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第三接头17包括第一门槛加强板171和第一门槛内板172,第一门槛加强板171与第一B柱内板13固定相连,第一门槛内板172与底板横梁12固定相连;第一门槛加强板171与第一门槛内板172相连,第一门槛加强板171与第一门槛内板172之间形成空腔。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第四接头18包括第二门槛加强板181和第二门槛内板182,第二门槛加强板181与第二B柱内板14固定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加强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底板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B柱内板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相对设置;所述顶盖横梁一端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相连,所述顶盖横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相连,所述底板横梁一端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相连,所述底板横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相连,所述汽车加强环形成框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加强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横梁、底板横梁、第一B柱内板和第二B柱内板;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底板横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B柱内板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相对设置;所述顶盖横梁一端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相连,所述顶盖横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相连,所述底板横梁一端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相连,所述底板横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相连,所述汽车加强环形成框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加强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通过第一接头相连,所述顶盖横梁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通过第二接头相连,所述底板横梁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通过第三接头相连,所述底板横梁与所述第二B柱内板通过第四接头相连;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四接头均为空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加强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上边梁加强板和第一上内板,所述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所述第一B柱内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上内板与所述顶盖横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所述第一上内板相连,所述第一上边梁加强板与所述第一上内板之间形成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加强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霞王国军蒋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