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撬窃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52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撬窃锁机构,包括锁芯(1)、外壳(3)、传动轴轮(4),其特征是在锁芯(1)与外壳(3)之间设有一个可以在外壳(3)的内腔中做轴向移动的套筒(2),套筒(2)与外壳(3)之间设有凸轮结构:在套筒(2)底部上设有斜凹部(22),在外壳(3)上设有斜凸轮(33),斜凸轮(33)位于斜凹部(22)内。(*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撬窃锁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采用一种防撬窃锁机构,包括锁芯,外壳,传动轴轮,在锁芯与外壳之间设有一个可以在外壳的内腔中做轴向移动的套筒,套筒与外壳之间设有凸轮结构在套筒底部上设有斜凹部,在外壳上设有斜凸轮,斜凸轮位于斜凹部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锁芯与外壳之间增加了一个可以在外壳的内腔中做轴向移动的套筒,在套筒与外壳之间设有凸轮结构,在套筒轴向移动后,无论怎样转动锁芯都无法带动锁芯机构中的开启件去打开锁具,而当套筒复位后,锁机构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既能使锁机构功能不被破坏,又能使锁具正常开启的目的,使锁机构具有安全防撬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1是锁芯,2是套筒,22是套筒底部上斜凹部,3是外壳,33是外壳上斜凸轮,4是传动轴轮,5是开启件,6是弹簧,7是连接件,8是锁片(或弹子)。当正常开启/锁闭锁芯机构时,锁芯1带动传动轴轮4作同步转动,又由传动轴轮4带动开启件5转动来开启/锁闭锁具;此时套筒2固定于外壳3的内腔中。当锁芯机构受到非正常的扭转力的操作并达到某一值(大于4Nm)后,在外壳3的斜凸轮33的作用下,套筒2向右沿外壳3的内腔作轴向移动,并带动传动轴轮4也一起沿轴向移动,使传动轴轮4与锁芯1分离,这种情况下转动锁芯1,而无法带动传动轴轮4,因此无法开启/锁闭锁具,且不破坏锁具。在套筒2和外壳3上设计了对称的二个可使套筒2作轴向移动的凸轮结构,因此锁芯1每转动180°,都会使套筒2作一次往返的轴向移动。当套筒2回复到原始位置后,恢复正常开启/锁闭的功能。本技术结构合理,制造方便,适合各种汽车锁的锁芯机构,也能用于民用锁具及特殊用途的锁具。权利要求1.一种防撬窃锁机构,包括锁芯(1)、外壳(3)、传动轴轮(4),其特征是在锁芯(1)与外壳(3)之间设有一个可以在外壳(3)的内腔中做轴向移动的套筒(2),套筒(2)与外壳(3)之间设有凸轮结构在套筒(2)底部上设有斜凹部(22),在外壳(3)上设有斜凸轮(33),斜凸轮(33)位于斜凹部(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撬窃锁机构,其特征在外壳(3)和套筒(2)上设有对称的二个可使套筒作轴向移动的凸轮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撬窃锁机构,包括锁芯,外壳,传动轴轮,在锁芯与外壳之间设有一个可以在外壳的内腔中做轴向移动的套筒,套筒与外壳之间设有凸轮结构在套筒底部上设有斜凹部,在外壳上设有斜凸轮,斜凸轮位于斜凹部内。在受外力非正常操作后,套筒可沿外壳内腔的轴向移动,并使锁芯与传动轴轮之间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样转动锁芯都无法带动锁芯机构中的开启件去打开锁具,而当套筒复位后,锁芯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既能使锁机构功能不被破坏,又能使锁具正常开启的目的,使锁机构具有安全防撬性能。文档编号E05B63/00GK2567307SQ0226651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阮联钧, 潘云生 申请人:上海霍富利用汽车锁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联钧潘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霍富利用汽车锁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