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346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是将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粒子加入到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溶剂中进行搅拌使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除去混合溶剂后得到外壳导电的聚苯乙烯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外壳导电聚苯乙烯,其工艺简单、导电材料用量小、导电率高、成本低,可以有效地解决导电聚苯乙烯制备工艺复杂、材料力学性能差和制备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有效利用废弃聚苯乙烯,解决了废弃聚苯乙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A Method for Preparing Core-Shell Conductive Polystyrene Particles from Waste Polystyre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eparing conductive polystyrene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by using waste polystyrene. The polystyrene particles prepared by functional remodeling of waste polystyrene are added into a mixed solvent containing conductive materials to stir and swell the surface of polystyrene particles, and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enter the swelling network space of polystyrene particles to remove mixing. Polystyrene particles with conductive shell were obtained after solvent treatment.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nductive polystyrene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ocess, small amount of conductive materials, high conductivity and low cost,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preparation process,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nd high preparation cost of conductive polystyrene. At the same time, waste polystyrene can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waste polystyr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苯乙烯作为一种通用热塑性树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可发性聚苯乙烯多用于保温、隔热、防震和包装。我国废弃可发性聚苯乙烯是重要的白色污染源,急需回收和高值再利用。聚苯乙烯是电绝缘体且易燃,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其静电会引起各种危害,如发生火灾或击穿电子电路等。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各种通讯、电器的广泛使用,由此产生新的“环境污染”——电磁波干扰和射频干扰,迫切需要使用导电聚苯乙烯材料进行屏蔽。还有,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和军用物资的防静电包装也迫切需要使用导电聚苯乙烯材料。因此,急需开发具有导电功能的聚苯乙烯材料以应用于防静电包装领域、电磁波屏蔽和射频屏蔽等领域。为了降低逾渗阈值,制备导电聚苯乙烯材料多采用核壳结构,即聚苯乙烯为核、无机导电材料为壳的导电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先制备出聚苯乙烯核,然后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使其表面包覆一层无机导电材料。在聚苯乙烯核表面化学沉积一层金属,可以制备一种全新的导电聚苯乙烯材料。例如,采用化学沉积法在聚苯乙烯表面化学沉积铜,或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均匀沉积金属镍制得导电率与金属相当的高分子复合导电材料,还有采用紫外线辐照法使吸附在苯乙烯复合小球表面的钴离子还原而包覆一层超细金属钴粒子等等。现有技术中,为制备导电聚苯乙烯,人们通过在聚苯乙烯本体中添加导电填料(如石墨、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纳米金属粒子等)来满足导电和电磁波屏蔽需求。在聚苯乙烯本体中添加导电填料方法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导电材料逾渗阈值高,导致导电填料填充量大,同时由于在聚苯乙烯本体中加入了导电材料,导致了导电聚苯乙烯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下降,如流变性能变差、加工难度增加、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降低和脆性增加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有效利用废弃聚苯乙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即废弃聚苯乙烯为核,采用壳层导电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材料逾渗阈值高、导电填料填充量大、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下降等问题,同时有效利用废弃聚苯乙烯解决其白色污染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定比例的苯或卤代烃与醇类,将其搅拌混合为混合溶剂;B、将导电材料分散在该混合溶剂中得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体系,其导电材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5~50:100;C、向步骤B制备得到的混合体系中加入聚苯乙烯粒子或其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继续搅拌,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加入过量无水乙醇或甲醇,过滤和干燥后即得到外壳含有导电材料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所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壳结构,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导电材料为壳。步骤A,所述醇类为甲醇或乙醇,所述卤代烃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苯或卤代烃与乙醇的体积比如下:二氯甲烷:甲醇=1:1.2~1:1.3;二氯甲烷:乙醇=1:1.75~1:2.1;三氯甲烷:甲醇=1:1.1~1:1.3;三氯甲烷:乙醇=1:2~1:2.4;苯:甲醇=1:1.5~1:1.7;苯:乙醇=1:2.2~1:2.7。步骤B,所述导电材料为石墨、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或上述导电材料的任意比例混合物。步骤C,所述聚苯乙烯粒子为各种颜色、任意粒径的聚苯乙烯粒子或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是利用专利技术人之前授权的专利技术CN101701073,给出的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法制备的。具体步骤为:a、将预重塑的聚苯乙烯泡沫去除聚苯乙烯泡沫表面粘附的污物后制成体积≤1cm3的块料;b、将制好的块料置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中,使其溶解成聚苯乙烯溶胀体;c、将聚苯乙烯溶胀体置于含有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4g/升的常温水中,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度控制在200~300rpm,加热至65℃停止加热保持恒温30分钟,增温速率控制在0.5℃/min;d、用过滤法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经过晾干为半透明状粒径为1mm左右的白色聚苯乙烯颗粒成品;e、再将固体聚苯乙烯颗粒浸泡到发泡剂中,浸泡10~13小时即得到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EPS)。步骤b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三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苯或甲苯。步骤c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聚乙烯醇。步骤d中所述的发泡剂是物理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为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石油醚、氟里昂11或氟里昂12其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制备方法,是将聚苯乙烯粒子加入到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溶剂中,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后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聚苯乙烯表面上包覆导电材料,得到外壳导电的聚苯乙烯粒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废弃聚苯乙烯,使其资源化再利用,解决废弃聚苯乙烯造成的环境污染。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保持原来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由于聚苯乙烯表面上包覆导电材料,故导电材料用量小、导电率高、制备成本低,可以使其表面电荷快速泄漏,防止电磁波和射频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粒子的光学照片;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光学照片;图3为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和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的热重曲线;图4为利用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聚苯乙烯和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的XRD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定比例的苯或卤代烃(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与醇类(甲醇或乙醇),将其搅拌混合为混合溶剂。苯或卤代烃与醇类的体积比如下:B、将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为石墨、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或上述导电材料的任意比例混合物)分散在该混合溶剂中得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体系,其导电材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5~50:100;C、向步骤B制备得到的混合体系中加入聚苯乙烯粒子或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继续搅拌,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加入过量无水乙醇或甲醇,过滤和干燥后即得到外壳含有导电材料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所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壳结构,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导电材料为壳。其中,所用聚苯乙烯粒子为各种颜色、任意粒径的聚苯乙烯粒子或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是利用专利技术人之前授权的专利技术CN101701073,废旧聚苯乙烯功能化重塑的方法制备的。具体步骤为:a、将预重塑的聚苯乙烯泡沫去除聚苯乙烯泡沫表面粘附的污物后制成体积≤1cm3的块料;b、将制好的块料置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中,使其溶解成聚苯乙烯溶胀体;c、将聚苯乙烯溶胀体置于含有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4g/升的常温水中,边搅拌边加热,搅拌速度控制在200~300rpm,加热至65℃停止加热保持恒温30分钟,增温速率控制在0.5℃/min;d、用过滤法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经过晾干为半透明状粒径为1mm左右的白色聚苯乙烯颗粒成品;e、再将固体聚苯乙烯颗粒浸泡到发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定比例的苯或卤代烃与醇类,将其搅拌混合为混合溶剂;B、将导电材料分散在该混合溶剂中得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体系,其导电材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5~50:100;C、向步骤B制备得到的混合体系中加入聚苯乙烯粒子,继续搅拌,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加入过量无水乙醇或甲醇,过滤和干燥后即得到外壳含有导电材料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所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壳结构,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导电材料为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定比例的苯或卤代烃与醇类,将其搅拌混合为混合溶剂;B、将导电材料分散在该混合溶剂中得含有导电材料的混合体系,其导电材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5~50:100;C、向步骤B制备得到的混合体系中加入聚苯乙烯粒子,继续搅拌,导电材料进入聚苯乙烯粒子表面溶胀网络空间,加入过量无水乙醇或甲醇,过滤和干燥后即得到外壳含有导电材料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所制备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壳结构,聚苯乙烯粒子为核,导电材料为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醇类为甲醇或乙醇,所述卤代烃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苯或卤代烃与乙醇的体积比如下:二氯甲烷:甲醇=1:1.2~1:1.3;二氯甲烷:乙醇=1:1.75~1:2.1;三氯甲烷:甲醇=1:1.1~1:1.3;三氯甲烷:乙醇=1:2~1:2.4;苯:甲醇=1:1.5~1:1.7;苯:乙醇=1:2.2~1: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制备核壳结构导电聚苯乙烯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导电材料为石墨、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或上述导电材料的任意比例混合物。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锋杨家琪余彦霞李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