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3284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该卸料车包括自适应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轨道轮组件和转轴组件;第一车架下部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二车架,第二车架下部安装有轨道轮组件,转轴组件包括垂直转轴和水平转轴,第二车架通过转轴组件连接于第一车架,第一车架上部通过转轴组件连接卸料车底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通过转轴组件连接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以及连接第一车架和底架,使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能够绕垂直转轴或/和水平转轴转动,实现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能沿卸料车行走方向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消除轨道变形对卸料车行走的影响,避免卸料车在行走时出现掉轨或卡死,结构简单、成本低。

Discharging truck and self-adaptive wal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unloading truck and an adaptive walking device. The unloading truck includes an adaptive walk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the first frame, the second frame, the track wheel assembly and the rotating axle assembly; the two sides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frame are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fram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frame is equipped with the track wheel assembly, the rotating axle assembly include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otating axles, and the second fram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frame through the rotating axle assembly, and the first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rame. The bottom frame of the unloading truck is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The unloading truck and the self-adaptive walk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nnec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nd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bottom frame through the rotating axle assembly, so tha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can rotate around the vertical or/or horizontal rotating axle, realizing tha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can swing left and righ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unloading truck, and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track deformation on the running of the unloading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avoids the derailment or jamming of the unloading truck when it is ru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矿石开采之前,需要先将矿场上覆盖的表土层转移到排土场。排土场的设备包括有带式输送机、卸料车和排土机。其中,带式输送机用于将物料输送到排土场内,卸料车与带式输送机配套使用,用于将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从输送带上转移下来,然后再将这些物料输送向排土机,排土机用于将这些物料堆积在排土场内。正常情况下,排土机和带式输送机由于开采工艺要求需要频繁移设,带式输送机频繁移设通常会导致带式输送机上用于与卸料车配合的工作面两侧的钢轨发生变形,使带式输送机的工作面不平整且弯曲不直,当工作面两侧的钢轨发生变形后,传统的卸料车在变形的工作面行走时,容易出现掉轨、钢结构变形、行走卡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行走装置。该自适应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轨道轮组件和转轴组件;所述第一车架下部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车架,所述第二车架下部安装有所述轨道轮组件,所述轨道轮组件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车架下部的两侧;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垂直转轴和水平转轴,所述垂直转轴沿径向设置有与所述水平转轴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水平转轴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垂直转轴;所述第二车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车架,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二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垂直转轴与所述第一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车架上部安装有所述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一车架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自适应行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车架,所述第三车架下部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车架和一个所述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车架,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一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垂直转轴与所述第三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车架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车架,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二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垂直转轴与所述第三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车架上部安装有所述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中的所述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三车架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自适应行走装置中,所述第一车架下部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车架对称布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自适应行走装置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垂直轴套和水平轴套,所述垂直轴套套装于所述垂直转轴,所述水平轴套套装于所述水平转轴。进一步地,在所述自适应行走装置中,所述第二车架下部连接的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对称布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自适应行走装置中,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中一个为主动轮、另一个为从动轮,或均为主动轮,或均为从动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卸料车。该卸料车包括车体,还包括多个上述的自适应行走装置,所述车体下部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或所述第三车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卸料车及自适应行走装置利用具有垂直转轴和水平转轴的转轴组件连接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以及连接第一车架和卸料车底架,使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能够绕垂直转轴或/和水平转轴转动,实现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在沿卸料车行走方向上的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能够消除因带式输送机频繁移设导致的轨道变形对卸料车行走的影响,避免卸料车在行走时出现掉轨或卡死,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卸料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区域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车架、2-第二车架、3-轨道轮组件、301-第一车轮、302-第二车轮、4-转轴组件、401-垂直转轴、402-水平转轴、5-第三车架、X-车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自适应行走装置安装在卸料车的下部,用于带动卸料车在带式输送机的工作面上来回移动,其中,自适应行走装置与工作面两侧的钢轨配合并沿钢轨移动。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带式输送机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需要不断移动位置,从而需要对带式输送机的工作面进行移设,由于生产环境和地面条件的影响,带式输送机在进行移设之后,工作面上的钢轨会发生部分移位而变得弯曲不直,并且钢轨的连续的各段的平面度也会出现浮动。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行走装置,该自适应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车架1、第二车架2、轨道轮组件3和转轴组件4;第一车架1下部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二车架2,第二车架2下部安装有轨道轮组件3,轨道轮组件3包括第一车轮301和第二车轮302,第一车轮301和第二车轮302分别安装在第二车架2下部的两侧;转轴组件4包括垂直转轴401和水平转轴402,垂直转轴401沿径向设置有与水平转轴402相适配的通孔,水平转轴402穿过通孔连接于垂直转轴401;第二车架2通过转轴组件4连接于第一车架1,转轴组件4中的水平转轴402与第二车架2可转动地连接,转轴组件4中的垂直转轴401与第一车架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车架1上部安装有转轴组件4,转轴组件4中的水平转轴402与第一车架1可转动地连接。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行走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具体应用时,通过转轴组件4将第一车架1安装于卸料车车体X下部的底架,以用于支撑并驱动卸料车移动。在上述的转轴组件4中,水平转轴402通过垂直转轴401上的通孔连接于垂直转轴401,垂直转轴401的定轴转动会同步带动水平转轴402圆周转动,水平转轴402的圆周转动同样会带动垂直转轴401定轴转动,但水平转轴402定轴转动不会影响垂直转轴401;由于第二车架2通过转轴组件4与第一车架1连接,第二车架2既能单独绕转轴组件4的水平转轴402转动,实现第二车架2的上下转动,以改变第二车架2上第一车轮301和第二车轮302的高度差;也能绕转轴组件4的垂直转轴401转动,实现第二车架2的左右转动,以改变第二车架2上的第一车轮301和第二车轮302的左右间距。同理,第一车架1既能单独绕转轴组件4的水平转轴402转动,实现第一车架1的上下转动,以改变第一车架1下部两侧的两个第二车架2的高度差;也能绕转轴组件4的垂直转轴401转动,实现第一车架1的左右转动,以改变第一车架1下部两侧的两个第二车架2的左右间距。在实际使用中,当带式输送机工作面上的钢轨出现左右移位或前后不平整时,第一车架1或第二车架2会自动绕垂直转轴401和/或水平转轴402转动,以适应钢轨的变化。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车架(1)、第二车架(2)、轨道轮组件(3)和转轴组件(4);所述第一车架(1)下部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车架(2),所述第二车架(2)下部安装有所述轨道轮组件(3),所述轨道轮组件(3)包括第一车轮(301)和第二车轮(302),所述第一车轮(301)和所述第二车轮(302)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车架(2)下部的两侧;所述转轴组件(4)包括垂直转轴(401)和水平转轴(402),所述垂直转轴(401)沿径向设置有与所述水平转轴(402)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水平转轴(402)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垂直转轴(401);所述第二车架(2)通过所述转轴组件(4)连接于所述第一车架(1),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水平转轴(402)与所述第二车架(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垂直转轴(401)与所述第一车架(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车架(1)上部安装有所述转轴组件(4),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水平转轴(402)与所述第一车架(1)可转动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车架(1)、第二车架(2)、轨道轮组件(3)和转轴组件(4);所述第一车架(1)下部的两侧各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车架(2),所述第二车架(2)下部安装有所述轨道轮组件(3),所述轨道轮组件(3)包括第一车轮(301)和第二车轮(302),所述第一车轮(301)和所述第二车轮(302)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车架(2)下部的两侧;所述转轴组件(4)包括垂直转轴(401)和水平转轴(402),所述垂直转轴(401)沿径向设置有与所述水平转轴(402)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水平转轴(402)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垂直转轴(401);所述第二车架(2)通过所述转轴组件(4)连接于所述第一车架(1),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水平转轴(402)与所述第二车架(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垂直转轴(401)与所述第一车架(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车架(1)上部安装有所述转轴组件(4),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水平转轴(402)与所述第一车架(1)可转动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车架(5),所述第三车架(5)下部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车架(1)和一个所述第二车架(2);所述第一车架(1)通过所述转轴组件(4)连接于所述第三车架(5),所述转轴组件(4)中的所述水平转轴(402)与所述第一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李文晋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