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书博专利>正文

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316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43
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在已有的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者普通公路上沿着道路方向间隔固定安装有数个立式钢支架,单个所述立式钢支架的架身上固定安装有横梁,两相邻的立式钢支架之间设有钢轨,所述钢轨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式钢支架的横梁固定连接,钢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式钢支架的横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钢轨之钢轨与立式钢支架之间通过斜拉索固定连接,钢轨上吊设有车厢,车厢的顶端设有与钢轨相配合的牵引机构,车厢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在电力牵引的作用下可沿着钢轨的长向方向移动,形成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

An 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 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which several vertical steel brackets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road direction on existing expressways, expressways or ordinary highways between cities and cities, towns or townships. A cross beam is fixed on the frame of a single vertical steel bracket, and a rail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adjacent vertical steel brackets. One end of the rail is fixed with the cross beam of one of the vertical steel brackets, the other end of the rail is fixed with the cross beam of another vertical steel bracket, the rail of two adjacent rails is fixed with the vertical steel bracket by cable, the rail is lifted with a carriage, and the top of the carriage is equipped with a traction mechanism matching with the rail, and the carriage is tracted by the trac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action, it can move along the long direction of the rail, forming air rail transit lines between cities and cities, cities and towns, or between towns and townsh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日益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国家交通带来了严重的堵塞问题。目前的交通系统主要由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构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量小,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在修建过程中,会占据大量土地,导致了人均占有耕地量减少,同时,在节假日时期,国内的公路会因为私家车太多,会造成道路拥堵,而且大量的私家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氮化合物,污染环境,另外,对于一些地方而言,其道路的土地占用面积已经接近国家的规定,随着汽车家庭化的发展,仅仅在现有的交通模式上所作的改进无法满足汽车数量日益增长所带来的严重的交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用于解决能目前交通运输模式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堵、挤占耕地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在已有的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者普通公路上沿着道路方向间隔固定安装有数个立式钢支架,每两个相邻的立式钢支架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不相同,单个所述立式钢支架的架身上固定安装有横梁,两相邻的立式钢支架之间设有钢轨,所述钢轨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式钢支架的横梁固定连接,钢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式钢支架的横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钢轨之钢轨与立式钢支架之间通过斜拉索固定连接,钢轨上吊设有车厢,车厢的顶端设有与钢轨相配合的牵引机构,车厢与钢轨之间还通过安全索连接,车厢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在电力牵引的作用下可沿着钢轨的长向方向移动,形成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立式钢支架、横梁、钢轨和车厢,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将乘客或者货物送至到车厢内,同时车厢与钢轨配合,牵引机构在电力牵引的作用下带动车厢沿着钢轨的长向方向运动,实现对乘客或者货物的运输,这里设置的斜拉索用于增加立式钢支架与钢轨之间的连接强度,横梁用于固定连接住钢轨,设置的安全索则用于防止牵引机构与钢轨脱离时,车厢从高度坠落,车厢在通过牵引机构在钢轨上运动时,安全索会随着车厢一同前进,而安全索的下端与车厢之间则是可拆卸的连接,在每一次使用车厢的过程中,都需要检测安全索与车厢是否连接,以确保乘客和货物的安全,本专利技术在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修建完成后,即可将部分原有道路破除,不再占用耕地,同时减少车辆用量,更加经济环保。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的下方地面上间隔设置有数个车站,所述车站包括普通车站和枢纽车站,所述普通车站上方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用于连接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两个车站,所述枢纽车站上方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用于连接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至少三个车站。考虑到各个车站所位于的地点不同,其作用也不完全相同,普通车站可以让乘客或者货物直接到达某一目的地,而枢纽车站除了具有与普通车站相同的功能外,枢纽车站还可以用于连接多个其他普通车站或者枢纽车站,通过改变车厢的行驶方向,使车厢去到不同的车站,从而实现对多个车站呈网状式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车站内设有载客区和货物区,其中载客区和货物区内均设有数个智能托车,所述智能托车可在载客区或者货物区内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移动,智能托车可托住车厢并将车厢托举到钢轨的正下方,同时智能托车带动车厢加速运动至空中轨道交通线路所允许的标准时速,车厢再通过牵引机构与钢轨配合,智能托车再与车厢分离,车厢在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上通过电力牵引按照标准时速行驶,当该车厢到达目的车站时,该目的车站的智能托车托举住车厢,智能托车的速度与车厢一致,车厢的牵引机构与空中轨道交通线路分离,智能托车在车站做减速运动,同时智能托车带动车厢下降,使车厢在目的车站停止,最终实现对车厢内乘客和/或者货物在两个目的车站间的运输。通过设置载客区与货物区,载客区与货物区内的智能托车用于与车厢接触并托住车厢,同时车厢上的牵引机构与钢轨分离,智能托车再托住车厢并将车厢从空中放下至一定距离,这里车厢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放置在智能托车上,其具体位置根据智能托车的功能来确定,车厢下降并停稳后,再将乘客或者货物送入到车厢内,智能托车再将车厢举升到钢轨正下方,智能托车沿着钢轨的长向方向运动,使得车厢可沿着钢轨的长向方向运动并确定运动方向,在车厢加速到一定速度后开启牵引机构,使得车厢与钢轨相互配合,智能托车与车厢分离,车厢在钢轨上沿着钢轨的长向方向运动;而当车厢到站后,智能托车按照前述反向操作,以减速度的方式将车厢重新降下,车厢在驶离空中轨道交通线路后,客货离站。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托车包括车体和液压升降平台,所述车体可在载客区或者货物区内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移动,车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液压升降平台,液压升降平台到承载台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扶梯/第一滑梯,承载台到载客区设有第二扶梯/第二滑梯,所述第一扶梯和第二扶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滑梯和第二滑梯相互连接。通过设置车体和液压升降平台,通过将液压升降平台上升并托住车厢,同时牵引机构与钢轨分离,液压升降平台再将车厢从空中放下,这里车厢最终停留在液压升降平台上,乘客可以通过第一扶梯和第二扶梯从车厢内走到地面,货物则通过第一滑梯和第二滑梯从车厢内滑落到地面上。为了保证车厢从钢轨上卸载的安全性,可以在液压升降平台上设置安全架,该安全架的的上端设有用于让车厢进入到安全架内部的开口,安全架的形状与车厢相适配,安全架的大小大于车厢,同时,安全架的内侧壁上设有缓冲壁,该缓冲壁可以选用软垫,海绵,泡沫,当车厢从钢轨上卸载时,首先启动智能托车,使智能托车运动至车厢正下方,并通过举升液压升降平台,将使车厢进入到该安全架中,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大车厢与智能托车件的摩擦,可以在液压升降平台的上表面制作出防滑纹,同时,在安全框内对称设置数个液压杆,该液压杆的伸缩端设有防滑套,这样,在车厢进入到安全架内时,数个液压伸缩臂的伸缩端抵靠在车厢上,使得车厢被固定在安全架内,车厢可以智能托车一同做减速运动,提高在卸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钢轨为工字形,钢轨的两侧端为轨道,钢轨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轨道相交的轮槽,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液压伸缩臂、第二液压伸缩臂、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驱动电机,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第一液压伸缩臂和第二液压伸缩臂的数量相同,第一液压伸缩臂和第二液压伸缩臂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座的两侧端,第一液压伸缩臂的伸缩端和第二液压伸缩臂的伸缩端之间呈外扩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液压伸缩臂的伸缩端,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滚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轮竖直转动安装在第二液压伸缩臂的伸缩端,智能托车托住车厢并将车厢托举到钢轨的正下方时,第一液压伸缩臂和第二液压伸缩臂向上伸出,使得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位于轨道的上方,第一液压伸缩臂和第二液压伸缩臂向上伸出至最大位置时然后回缩,带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向下移动并与轨道相接触同时卡入到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已有的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者普通公路上沿着道路方向间隔固定安装有数个立式钢支架(1),单个所述立式钢支架(1)的架身上固定安装有横梁(2),两相邻的立式钢支架(1)之间设有钢轨(3),所述钢轨(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式钢支架(1)的横梁(2)固定连接,钢轨(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式钢支架(1)的横梁(2)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钢轨(3)与相应的立式钢支架(1)之间通过斜拉索(4)固定连接,钢轨(3)上吊设有车厢(6),车厢(6)的顶端设有与钢轨(3)相配合的牵引机构(61),车厢(6)与钢轨(3)之间还通过安全索(5)连接,车厢(6)通过所述牵引机构(61)在电力牵引的作用下可沿着钢轨(3)的长向方向移动,形成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已有的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者普通公路上沿着道路方向间隔固定安装有数个立式钢支架(1),单个所述立式钢支架(1)的架身上固定安装有横梁(2),两相邻的立式钢支架(1)之间设有钢轨(3),所述钢轨(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式钢支架(1)的横梁(2)固定连接,钢轨(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式钢支架(1)的横梁(2)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钢轨(3)与相应的立式钢支架(1)之间通过斜拉索(4)固定连接,钢轨(3)上吊设有车厢(6),车厢(6)的顶端设有与钢轨(3)相配合的牵引机构(61),车厢(6)与钢轨(3)之间还通过安全索(5)连接,车厢(6)通过所述牵引机构(61)在电力牵引的作用下可沿着钢轨(3)的长向方向移动,形成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的下方地面上间隔设置有数个车站(7),所述车站(7)包括普通车站和枢纽车站,所述普通车站上方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用于连接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两个车站,所述枢纽车站上方的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用于连接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至少三个车站(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车站(7)内设有载客区(71)和货物区(72),其中载客区(71)和货物区(72)内均设有数个智能托车(73),所述智能托车(73)可在载客区(71)或者货物区(72)内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移动,智能托车(73)可托住车厢(6)并将车厢(6)托举到钢轨(3)的正下方,同时智能托车(73)带动车厢(6)加速运动至空中轨道交通线路所允许的标准时速,车厢(6)再通过牵引机构(61)与钢轨(3)配合,智能托车(73)再与车厢(6)分离,车厢(6)在空中轨道交通线路上通过电力牵引按照标准时速行驶,当该车厢(6)到达目的车站(7)时,该目的车站(7)的智能托车(73)与车厢(6)托举住车厢(6),智能托车(73)的速度与车厢(6)一致,车厢(6)的牵引机构(61)与空中轨道交通线路分离,智能托车(73)在车站做减速运动,同时智能托车(73)带动车厢(6)下降,使车厢(6)在目的车站(7)停止,最终实现对车厢(6)内乘客和/或者货物在两个目的车站(7)间的运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托车(73)包括车体(731)和液压升降平台(732),所述车体(731)可在载客区(71)或者货物区(72)内沿着空中轨道交通线路移动,车体(73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所述液压升降平台(732),液压升降平台(732)到承载台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扶梯(733)/第一滑梯,承载台到载客区(71)设有第二扶梯(734)/第二滑梯,所述第一扶梯(733)和第二扶梯(734)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滑梯和第二滑梯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3)为工字形,钢轨(3)的两侧端为轨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博
申请(专利权)人:杨书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