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85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包括一与桡骨表面相服帖的固定板本体,所述固定板本体分为固定部与锁紧部,所述固定板本体整体呈“凸”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左侧圆弧夹角为150~160度,右侧圆弧夹角为165~175度,所述固定部整体呈凹面设计,且固定部端面边缘呈圆弧状,所述固定部端面上分别设有导针孔与第一锁定孔,所述锁紧部设有第二锁定孔、加压孔及导针孔;固定板本体的下端面边缘设有6个槽,所述孔内部呈斜面阶梯状,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5~40度。本方案通过角度及斜面阶梯状设计,有效提高了固定板与固定部位的贴合度,同时减少固定板对固定部位的压迫,使血液良性循环,缩短恢复周期。

A fixation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xing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xing plate body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radius. The fixing plate body is divided into a fixing part and a locking part. The fixing plate body is in a convex shape.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locking part are integrally formed. The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locking part is in an arc transition,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left arc of the locking part is in an arc. It is 150-160 degrees, the right arc angle is 165-175 degrees, the fixed part is concave design as a whole, and the end face edge of the fixed part is arc-shaped. The end face of the fixed part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guide pin hole and a first locking hole, and the lock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ocking hole, a pressure hole and a guide pin hole; the lower end face edge of the fixed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six grooves, and the inside of the hole is inclined stepped. The inclined plane has an angle of 35-40 degrees. Through the angle and inclined stepped design, the scheme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fitness between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fixed part, reduces the pressure of the fixed part by the fixed plate, makes the blood circulation benign and shortens the recovery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
技术介绍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在桡骨远端具有桡骨背侧结节。桡骨远端骨折后需要进行骨折块的复位,以及腕关节的融合,目前的骨科手术中,需要利用接骨板和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传统固定板设计存在如下缺陷:压迫骨膜、影响骨折端血液供应,延长恢复周期;另传统固定板在手术中根据需要骨头的形状或者骨折的部位进行相应的弯折,弯折后会影响固定板与骨头的贴合度,且固定不牢固,造成固定位置松动而影响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安装效果好的固定板,其解决传统固定板对骨折端血管压迫,恢复周期长且容易松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包括一与桡骨表面相服帖的固定板本体,所述固定板本体分为固定部与锁紧部,所述固定板本体整体呈“凸”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左侧圆弧夹角为150~160度,右侧圆弧夹角为165~175度,所述固定部整体呈凹面设计,且固定部端面边缘呈圆弧状,所述固定部端面上分别设有导针孔与第一锁定孔,所述锁紧部设有第二锁定孔、加压孔及导针孔;在固定板本体的下端面边缘设有6个槽,所述孔内部呈斜面阶梯状,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5~40度。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锁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锁定孔的数量大于第二锁定孔的数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定孔数量为5个,其中3个分布于固定部的远端面左侧,且呈三角形间隔布置,其余两个分布于固定部远端面右侧;所述第二锁定孔数量为3个,且呈直线间隔分布于锁紧部。进一步的,所述导针孔为7个,其中4个间隔分布于固定部的第一锁定孔边缘,3个间隔的分布于锁紧部的第二锁定孔与加压孔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定孔及第二锁定孔内部设有圆锥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孔为椭圆形孔,所述孔整体呈圆弧面设计。本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优点及效果是: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固定板对骨膜及骨折端的压迫,防止固定端血液循环不畅,同时缩短恢复周期;通过以上孔的排布及设计,使固定效果更好,固定过程中固定板不容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端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端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示图;图4是本技术解剖型设计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阶梯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本实施方式可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说明。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代表相同的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似的元件。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包括一与桡骨表面相服帖的固定板本体1,其中固定板本体1呈“凸”型,上述固定板本体1分为固定部2与锁紧部3,固定部2与锁紧部3一体成型,为了与骨关节更好的贴合固定,上述固定部2与锁紧部3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固定部2与锁紧部3左侧连接处圆弧夹角为150~160度,右侧连接处圆弧夹角为165~175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与锁紧部3左侧连接处圆弧夹角为155度,右侧连接处圆弧夹角为170度,这样可以使固定部2与锁紧部3更贴合桡骨骨面,锁紧效果更好,且不容易脱落。为了避免固定不牢固问题发生,所述固定部2整体呈解剖型设计,解剖型设计可以使固定部2适应于不同的骨折类型,为了使固定部2与骨头更好的贴合,固定牢固且不易松动,固定部2整体呈凹面设计,可以将固定部位进行包裹,上述固定部2端面边缘呈圆弧过渡,固定部2端面上分别设有导针孔4与第一锁定孔5;因为固定部2整体呈解剖型设计,所述固定部2上的第一锁定孔5数量设置为5个,其中3个第一锁定孔5分布于固定部2的远端面左侧,为了固定更稳固,上述3个第一锁定孔5呈三角形间隔布置;其余两个第一锁定孔5分布于固定部2远端面右侧,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先对固定部2进行简单固定,在上述第一锁定孔5的边缘各设置两导针孔4,其中一个导针孔4设置于呈三角形间隔布置的第一锁定孔5与圆弧边缘之间,另一个导针孔4设置于另外两第一锁定孔5与圆弧边缘之间,其余另外两个导针孔4分别设置于固定部2与锁紧部3连接端的圆弧过渡处,此分布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适用于骨折类型一、骨折类型二、骨折类型三的骨折固定。本实施例中的锁紧部3设有第二锁定孔6、加压孔7及导针孔4;所述第二锁定孔6数量为3个,且呈直线间隔分布于锁紧部3,所述第二锁定孔6分布于锁紧部3的第二锁定孔6与加压孔7之间,所述加压孔7为椭圆形孔,为了与螺钉面相匹配,所述椭圆形孔整体呈斜面设计,且螺钉在椭圆形孔内可以根据固定位置需求而上下移动,为了实现手术过程中锁紧部3的预先固定,所述3个导针孔4间隔的分布于锁紧部3的第二锁定孔6与加压孔7之间。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板本体1的下端面侧边缘设有6个槽8,所述槽8内部呈斜面阶梯状设计,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5~40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槽8内部呈斜面阶梯状设计,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7度,本设计可以减少固定板本体1对骨膜的压迫、影响骨折端血液供应,影响骨折部位的恢复周期,传统的槽8的设计为锥孔设计,此设计的缺点的锥孔设计对固定部位的压力较大,且无法很好的向四周分散;本方案中槽8内孔的设计为斜面阶梯状设计,可以很好的使力向四周扩散,且根据多次的实验验证,此斜面与接触面的夹角为35-40度,尤其是37度时效果最佳,减少对骨膜及骨折固定端的压迫,经过观察每位伤者的固定情况,固定部血液循环良好且不会造成固定部位的松动,骨折部位的恢复周期可以缩短2年左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孔5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锁定孔6的直径;所述第一锁定孔5的数量大于第二锁定孔6的数量,本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固定板本体1与骨头的固定。本技术可以减少固定板本体对骨膜的压迫、影响骨折端血液供应,缩短恢复周期;且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对固定板本体进行弯折,即可使固定板本体与骨头服帖,解决目前固定板容易松动,影响骨折部位恢复的问题。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包括一与桡骨表面相服帖的固定板本体,所述固定板本体分为固定部与锁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本体整体呈“凸”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左侧圆弧夹角为150~160度,右侧圆弧夹角为165~175度,所述固定部整体呈凹面设计,且固定部端面边缘呈圆弧状,所述固定部端面上分别设有导针孔与第一锁定孔,所述锁紧部设有第二锁定孔、加压孔及导针孔;固定板本体的下端面边缘设有6个槽,所述孔内部呈斜面阶梯状,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5~4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包括一与桡骨表面相服帖的固定板本体,所述固定板本体分为固定部与锁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本体整体呈“凸”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连接处呈圆弧过渡,所述固定部与锁紧部左侧圆弧夹角为150~160度,右侧圆弧夹角为165~175度,所述固定部整体呈凹面设计,且固定部端面边缘呈圆弧状,所述固定部端面上分别设有导针孔与第一锁定孔,所述锁紧部设有第二锁定孔、加压孔及导针孔;固定板本体的下端面边缘设有6个槽,所述孔内部呈斜面阶梯状,所述斜面的夹角为35~4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锁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科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