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敷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2752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收性敷料及其制造方法。吸收性敷料中包括泡棉敷料层,其底部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以及设置在泡棉敷料层上的聚氨酯膜。吸收性敷料的制造方法包括混合0.5~0.3mol%的聚乙二醇与0.5~0.7mol%的聚丙二醇以形成主剂,加入2.0~2.2mol%硬化剂至主剂以制成预聚物,预聚物的末端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至预聚物以反应产生泡棉敷料层,以及在泡棉敷料层上形成聚氨酯膜。

Absorptive dressing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bsorbent dressing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bsorptive dressings include a foam dressing layer with a wound attached to the skin at the bottom and a polyurethane film arranged on the foam dressing layer.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absorbent dressings include mixing 0.5-0.3 mol% PEG with 0.5-0.7 mol% PPG to form the main agent, adding 2.0-2.2 mol% hardener to the main agent to prepare the prepolymer. The end of the prepolymer has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and adding functional additives and foaming compositions to the prepolymer to react to form the foamed cotton dressing layer, as well as foamed cotton dressing. A polyurethane film is formed on the material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性敷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性敷料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非常优良的保湿与吸水效果的吸收性敷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传统吸收性敷料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中,传统技术并未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就添加方式而言,传统上是物理混合方式,传统吸收性敷料保湿效果差,不具有抗菌功能,因此亟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传统吸收性敷料保湿效果差且不具有抗菌功能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并解决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敷料层,底部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以及聚氨酯膜,设置在泡棉敷料层上;其中:泡棉辅料层由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加入至预聚物中组成,预聚物的末端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由2.0~2.2mol%的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入至主剂反应得到的,主剂由0.5~0.3mol%的聚乙二醇与0.5~0.7mol%的聚丙二醇组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泡棉辅料层中,当预聚物为1.0mol%时,优选地发泡组合物含有0.1~0.3mol%的聚乙二醇400、0.4~0.6mol%的水、0.1mol%的碳酸氢钠、0.2~0.4mol%的聚乙二醇600以及0.01mol%的三级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预聚物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发泡组合物中的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而与碳酸氢钠作用而发泡。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胶原蛋白及甲壳素中的任意一至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聚氨酯膜的厚度是在0.01~0.04mm之间,且聚氨酯膜水气穿透率大于每日3000克/平方公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聚氨酯膜的厚度是0.025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吸收性辅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透过混合0.5~0.3mol%的聚乙二醇与0.5~0.7mol%的聚丙二醇形成主剂;加入2.0~2.2mol%的硬化剂至主剂以制成预聚物,其中预聚物的末端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至预聚物以反应产生泡棉敷料层;以及形成聚氨酯膜,聚氨酯膜设置在泡棉敷料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泡棉辅料层中,当预聚物为1.0mol%时mol,优选地发泡组合物含有0.1~0.3mol%的聚乙二醇400、0.4~0.6mol%的水、0.1mol%的碳酸氢钠、0.2~0.4mol%的聚乙二醇600以及0.01mol%的三级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预聚物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发泡组合物中的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而与碳酸氢钠作用而发泡。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胶原蛋白及甲壳素中的任意一至多种。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的差异在于:本专利技术多添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hyaluronicacid)、胶原蛋白(collagen)及甲壳素(chitin/chitosan)中的任意一至多种,传统技术并未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另外,就添加方式而言,传统上是物理混合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添加方式是藉用化学交联作用,发泡体的分子量Mn是在10万至100万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敷料的优点是具有非常优良的保湿与吸水效果,吸水效果是来自于主剂的PEG及发泡组合物中的PEG400与PEG600。玻尿酸与胶原蛋白是对伤口具有保湿的功能,而甲壳素是对伤口具有抑菌的功能,而依据吸收性敷料所预计设计的目的,玻尿酸、胶原蛋白及甲壳素中可任意选一者或任意选二者或任意选三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吸收性敷料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吸收性敷料的示意图,吸收性敷料中具有泡棉敷料层(foamdressinglayer)10,泡棉敷料层10上形成有聚氨酯膜(polyurethanefilm)20,泡棉敷料层10的下表面贴附至皮肤31的伤口30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泡棉敷料层10是先由0.5~0.3m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Mn2000)与0.5~0.7mol%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PPG,Ma2000)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用加入2.0~2.2mol%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HDI)反应形成于末端,所制成的预聚物,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起化学交联反应及发泡,因为预聚物的末端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就产生透气性发泡体的泡棉敷料层。发泡组合物含有相对于1.0mol%预聚物的情况下0.1~0.3mol%PEG400、0.4~0.6mol%H2O、0.1mol%NaHCO3、0.2~0.4mol%PEG600与催化剂0.01mol%三级胺(tertiaryamines与DBTL)。预聚物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发泡组合物中的水混合后就会产生CO2气体而与小苏打粉作用而发泡。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胶原蛋白及甲壳素中的任意一至多种。玻尿酸与胶原蛋白是对伤口具有保湿的功能,聚乙二醇与聚丙二醇是对伤口具有吸水的功能,而甲壳素是对伤口具有抑菌的功能,因此,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PEG及PPG还有玻尿酸与胶原蛋白内-OH基发生反应。在发泡的化学反应中,小苏打粉会与玻尿酸与胶原蛋白内的-OH基,连同甲壳素-NH2去做化学交联。这些化学交联发泡过的发泡体会附在聚氨酯膜上,与通过传统物理混合添加上去的添加物的作用实属大不同。聚氨酯膜的厚度是在0.01~0.04mm之间,以0.025mm为优选。聚氨酯膜水气穿透率MVTR要大于3000g/m2.day。发泡体黏附在聚氨酯膜上后就会产生高透气性及高吸收能力的创伤敷料。聚氨酯膜的功能是阻隔外部细菌感染,防水,抗菌且当做载体。实例A:形成泡棉敷料层,其中,泡棉敷料层是先由0.3mol%聚乙二醇PEG2000与0.1mol%聚乙二醇PEG400与0.2mol%聚乙二醇PEG600与0.7mol%聚丙二醇PPG2000与0.4mol%水与0.1mol%NaHCO3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藉用加入2.2mol%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于末端,所制成的预聚物,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起化学交联反应及发泡,因为预聚物的末端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就产生透气性发泡体的泡棉敷料层;泡棉敷料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泡棉敷料层的下表面贴附至皮肤的伤口上。实例B:形成泡棉敷料层,其中,泡棉敷料层是先由0.4mol%聚乙二醇PEG2000与0.1mol%聚乙二醇PEG400与0.2mol%聚乙二醇PEG600与0.6mol%聚丙二醇PPG2000与0.4mol%水与0.1mol%NaHCO3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藉用加入2.2mol%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于末端,所制成的预聚物,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起化学交联反应及发泡,因为预聚物的末端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就产生透气性发泡体的泡棉敷料层;泡棉敷料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泡棉敷料层的下表面贴附至皮肤的伤口上。实例C:形成泡棉敷料层,其中,泡棉敷料层是先由0.5mol%聚乙二醇PEG2000与0.1mol%聚乙二醇PEG400与0.2mol%聚乙二醇PEG600与0.5mol%聚丙二醇PPG2000与0.4mol%水与0.1mol%NaHCO3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敷料层,底部用于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以及聚氨酯膜,设置在所述泡棉敷料层上;其中:所述泡棉辅料层是由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加入至预聚物中组成,所述预聚物是由2.0~2.2mol%的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入至主剂反应得到的,其末端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主剂由0.5~0.3mol%的聚乙二醇与0.5~0.7mol%的聚丙二醇组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敷料层,底部用于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以及聚氨酯膜,设置在所述泡棉敷料层上;其中:所述泡棉辅料层是由功能性添加剂及发泡组合物加入至预聚物中组成,所述预聚物是由2.0~2.2mol%的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入至主剂反应得到的,其末端具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主剂由0.5~0.3mol%的聚乙二醇与0.5~0.7mol%的聚丙二醇组成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泡棉辅料层中,当所述预聚物为1.0mol%时,所述发泡组合物含有0.1~0.3mol%的聚乙二醇400、0.4~0.6mol%的水、0.1mol%的碳酸氢钠、0.2~0.4mol%的聚乙二醇600以及0.01mol%的三级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预聚物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所述发泡组合物中的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而与所述碳酸氢钠作用而发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胶原蛋白及甲壳素中的任意一至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收性敷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聚氨酯膜的厚度是在0.01~0.04mm之间,且所述聚氨酯膜水气穿透率大于每日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栋蔡坤成
申请(专利权)人:泰陞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