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及舱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1815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及舱盖系统,属于锁紧装置技术领域。所述舱盖串锁机构,包括至少两组锁机构单元,所述锁机构单元包括配套设置的锁本体和锁销轴,多个所述锁本体通过软轴组件并联,所述锁本体与所述锁销轴扣合后自动锁死,当所述软轴组件受外部驱动力作用时,所述锁本体打开,进而实现所述锁本体与锁销轴间的解锁。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舱盖串锁机构,通过采用自动锁死结构的锁机构单元,通过软轴组件实现各锁机构单元的并联,当拉动软轴组件时,可同时实现对多个锁机构单元的同步解锁。该结构使各锁机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且对舱盖大变形的适应能力强,同时可实现锁机构的隐蔽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及舱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及舱盖系统,属于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载热发射领域,保温舱主要用于在弹体存储、运输时为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密闭空间,确保弹体环境载荷长期稳定在合理范围。随着车载热发射技术的不断进步,保温舱开盖形式也在不停的革新,先后出现了单开盖、双开盖、折叠开盖等多种舱盖开盖形式。目前常用的舱盖锁机构主要为刚性连杆式串锁机构,所述串锁机构包括刚性连杆、锁销、锁钩等部分。所述锁销与锁钩成对安装,并设置在舱盖的不同位置,当舱盖扣合后,通过外部驱动力作用,使锁钩钩住锁销,实现舱盖锁的锁紧。当舱盖为若刚性时,如为复合材料舱盖,当舱盖在自身重力、震动、高温等条件下发生形变时,连杆易卡滞,导致舱盖锁解锁、锁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及舱盖系统,使各锁机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且对舱盖大变形的适应能力强,同时可实现锁机构的隐蔽设计。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包括至少两组锁机构单元1,所述锁机构单元1包括配套设置的锁本体11和锁销轴12,多个所述锁本体11通过软轴组件2并联,所述锁本体11与所述锁销轴12扣合后自动锁死,当所述软轴组件(2)受外部驱动力作用时带动所述锁本体(11)打开,进而脱离所述锁销轴(12)实现解锁。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轴组件2包括至少一传动软轴21、至少两个转盘22及至少两个解锁软轴23,所述转盘22与所述锁本体11一一对应,所述转盘22的第一端与所述解锁软轴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解锁软轴23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本体1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转盘22的第二端通过一所述传动软轴21连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轴组件2还包括软轴支座(5),用于固定安装各软轴。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舱盖串锁机构,还包括一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至少一所述转盘22连接,用于拉动所述软轴组件2带动所述锁本体11脱离所述锁销轴12。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驱动转盘33及两组驱动软轴32,所述电机32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转盘33的第一端连接,一组所述驱动软轴32与所述驱动转盘33的第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电机31延伸方向相反,另一组所述驱动软轴32与所述驱动转盘33的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电机31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驱动软轴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转盘22连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盘22包括转盘本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转盘本体的几何中心。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锁机构单元1为汽车用机械锁机构。一种舱盖系统,包括舱盖及设置在舱盖上的上述舱盖串锁机构。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舱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锁本体11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与其配套的锁销轴12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的对应位置上。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舱盖为复合材料舱盖。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舱盖串锁机构,通过采用自动锁死机构的锁机构单元,可实现关盖状态下舱盖锁的自动锁紧。通过软轴组件实现各锁机构单元的并联,当拉动软轴组件时,可同时实现对多个锁机构单元的同步解锁,该布置方案使各锁机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且对舱盖大变形的适应能力强,同时可实现锁机构的隐蔽设计;(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实现了单一驱动下对多路锁机构的双向同步解锁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舱盖串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串锁机构中锁机构单元未锁死及锁死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锁机构单元与软轴组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舱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舱盖系统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包括至少两组锁机构单元1,所述锁机构单元1包括配套设置的锁本体11和锁销轴12,多个所述锁本体11通过软轴组件2并联,所述锁本体11与所述锁销轴12扣合后自动锁死,当所述软轴组件2受外部驱动力作用时带动所述锁本体11打开,进而脱离所述锁销轴12实现解锁。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锁机构单元1可以为汽车后备箱用机械锁机构,锁销轴12可以与锁本体11配套,根据需要设置在待锁舱盖或舱体的任意位置上;当锁本体11在外力作用下与锁销轴12接触扣合后自动锁死,当拉动软轴组件2时,并联的多个锁机构单元1的锁本体11在外力作用下脱离锁销轴12实现解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舱盖串锁机构,通过采用自动锁死结构的锁机构单元,可实现关盖状态下舱盖锁的自动锁紧。通过软轴组件实现各锁机构单元的并联,当拉动软轴组件时,可同时实现对多个锁机构单元的同步解锁,该结构使各锁机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位置,且对舱盖大变形的适应能力强,同时可实现锁机构的隐蔽设计。如图3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轴组件2包括至少一传动软轴21、至少两个转盘22及至少两个解锁软轴23,所述转盘22与所述锁本体11一一对应,所述转盘22的第一端与所述解锁软轴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解锁软轴23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本体1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转盘22的第二端通过一所述传动软轴21连接。具体地,各端均通过销轴连接以实现自由转动。通过设置转盘使拉力经转盘分两路向外传输,一路传递至解锁软轴实现对相应锁本体的解锁,另一路经传动软轴传输至下一转盘,使下一转盘将拉力以相同方式分两路向外传输,从而实现各锁机构单元的同步解锁。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轴组件2还包括第一软轴支座,所述第一软轴设置在所述转盘22和所述锁本体11之间,用于固定安装所述解锁软轴23。通过设置第一软轴支座便于解锁软轴的安装,且避免了因解锁软轴缠绕导致的解锁失效。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轴组件2还包括第二软轴支座,所述第二软轴支座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转盘22之间,用于支撑所述传动软轴21。通过设置第二软轴便于传动软轴的安装,且避免了因传动软轴缠绕导致的力传递失效,同时可以对各传动软轴进行调整进一步确保同步解锁。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盘22包括转盘本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转盘本体的几何中心。通过将转盘两端连接孔对称布置,可确保两组锁机构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如图1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舱盖串锁机构,还包括一组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与至少一所述转盘22连接,用于拉动所述软轴组件2带动所述锁本体11脱离所述锁销轴12。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和驱动软轴32,驱动软轴32通过位于中部的锁本体对应的解锁软轴与对应的转盘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软轴32可与位于两端的锁本体对应的解锁软轴连接,还可以与转盘的第二端连接。参见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包括两组舱盖串锁机构,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电机31、驱动转盘33及两组驱动软轴32,所述电机32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转盘33的第一端连接,一组所述驱动软轴32与所述驱动转盘33的第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电机31延伸方向相反,另一组所述驱动软轴32与所述驱动转盘33的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电机31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驱动软轴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转盘22连接,该结构实现了单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锁机构单元(1),所述锁机构单元(1)包括配套设置的锁本体(11)和锁销轴(12),多个所述锁本体(11)通过软轴组件(2)并联,所述锁本体(11)与所述锁销轴(12)扣合后自动锁死,当所述软轴组件(2)受外部驱动力作用时带动所述锁本体(11)打开,进而脱离所述锁销轴(12)实现解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盖串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锁机构单元(1),所述锁机构单元(1)包括配套设置的锁本体(11)和锁销轴(12),多个所述锁本体(11)通过软轴组件(2)并联,所述锁本体(11)与所述锁销轴(12)扣合后自动锁死,当所述软轴组件(2)受外部驱动力作用时带动所述锁本体(11)打开,进而脱离所述锁销轴(12)实现解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盖串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传动软轴(21)、至少两个转盘(22)及至少两个解锁软轴(23),所述转盘(22)与所述锁本体(11)一一对应,所述转盘(22)的第一端与所述解锁软轴(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解锁软轴(23)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本体(1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转盘(22)的第二端通过一所述传动软轴(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盖串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组件(2)还包括软轴支座(5),用于固定安装各软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盖串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3)与至少一个所述转盘(22)连接,用于拉动所述软轴组件2带动所述锁本体(11)脱离所述锁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明龙贾延奎刘奇王博王玉波何冠杰吴新跃刘洪波罗斯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