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玻璃架,包括包括第一装载层和第二装载层,第一装载层位于第二装载层下方,第二装载层支架的顶端开设通孔一,支撑杆穿过通孔一固定于第一装载层支架的顶端,装载层包括三角形支撑部、底部支撑架、两个楔形、两个液压阻尼器和两个支撑板,所述三角形支撑部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三角形支撑部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中部的上方,两个楔形块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的两端,两个支撑板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的两侧,每个液压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外端及楔形块的外端铰接。该玻璃架在增大装载容量的同时有效减小运输过程中玻璃破碎的机率,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玻璃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容量玻璃架。
技术介绍
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潢中,在运输过程中,经常采用玻璃架来承载玻璃,现有的玻璃架结构简单,不具有缓震功能,由于玻璃光滑易碎,在运输中经常会发生玻璃破碎的状况,这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现有的玻璃架容量小,运输运载量存在亏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玻璃架,该玻璃架能够有效减小运输过程中玻璃破碎的机率,且能够降增大承载容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玻璃架,包括第一装载层和第二装载层,所述的第一装载层位于第二装载层下方,其中,第二装载层支架的顶端开设通孔一,支撑杆穿过通孔一固定于第一装载层支架的顶端,支撑杆位于通孔一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的第一装载层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一、底部支撑架,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一包括左侧支架一和右侧支架一,三角形支撑部一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中部的上方,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一、两个液压阻尼器一和两个支撑板一,两个楔形块一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的两端,两个支撑板一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一和右侧支架一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一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一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一的两端分别与底部支撑架的外端及楔形块一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装载层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二,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二部包括左侧支架二和右侧支架二,左侧支架二和右侧支架二分别与左侧底部支撑架和右侧底部支撑架靠近第一装载层的一端连接;左侧底部支撑架和右侧底部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开设通孔二和通孔三,竖直设置的左侧支撑杆和右侧支撑杆分别穿过通孔二和通孔三固定于底部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左侧支撑杆和右侧支撑杆分别位于通孔二和通孔三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二和限位块三;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二、两个液压阻尼器二和两个支撑板二,两个楔形块二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左侧底部支撑架和右侧底部支撑架远离第一装载层的一端,两个支撑板二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二和右侧支架二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二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二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二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二的外端及楔形块二的外端铰接;左侧支架二、右侧支架二、左侧底部支撑架和右侧底部支撑架的下端面敷设弹性保护层。为了保护玻璃免受磨损,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上表面覆盖有橡胶层。为了增加三角形支撑部的稳定性,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一的中部设有横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玻璃架设计为两层承载,极大的增大了玻璃架的承载容量,使支撑板通过液压阻尼器与楔形块连接,这样当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时,通过液压阻尼器能够吸收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而可以有效地保护支撑板上的玻璃不会发生破碎状况,能够避免因运输过程而产生的经济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装载层,2、第二装载层,3、通孔一,4、支撑杆,5、限位块,6、三角形支撑部一,7、底部支撑架,8、左侧支架一,9、右侧支架一,10、楔形块一,11、液压阻尼器一,12、支撑板一,13、三角形支撑部二,14、左侧支架二,15、右侧支架二,16、左侧底部支撑架,17、右侧底部支撑架,18、通孔二,19、通孔三,20、左侧支撑杆,21、右侧支撑杆,22、楔形块二,23、液压阻尼器二,24、支撑板二,25、限位块二,26、限位块三,27、横梁,28、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大容量玻璃架,包括第一装载层1和第二装载层2,所述的第一装载层1位于第二装载层2下方,其中,第二装载层2支架的顶端开设通孔一3,支撑杆4穿过通孔一3固定于第一装载层1支架的顶端,支撑杆4位于通孔一3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5;所述的第一装载层1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一6、底部支撑架7,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一6包括左侧支架一8和右侧支架一9,三角形支撑部一6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7中部的上方,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一10、两个液压阻尼器一11和两个支撑板一12,两个楔形块一10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7的两端,两个支撑板一12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一8和右侧支架一9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一11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一6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一11的两端分别与底部支撑架7的外端及楔形块一10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装载层2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二13,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二13部包括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分别与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靠近第一装载层1的一端连接;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的另一端分别开设通孔二18和通孔三19,竖直设置的左侧支撑杆20和右侧支撑杆21分别穿过通孔二18和通孔三19固定于底部支撑架7的左右两端;左侧支撑杆20和右侧支撑杆21分别位于通孔二18和通孔三19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二25和限位块三26;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二22、两个液压阻尼器二23和两个支撑板二24,两个楔形块二22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远离第一装载层1的一端,两个支撑板二24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二23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二13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二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二24的外端及楔形块二22的外端铰接;左侧支架二14、右侧支架二15、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的下端面敷设弹性保护层。为了保护玻璃免受磨损,所述支撑板一12和支撑板二24的上表面覆盖有橡胶层。为了增加三角形支撑部一6的稳定性,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一6的中部设有横梁27。为了便于第二装载层2吊装,所述第二装载层2的上端设置有吊环28。使用时,将第二装载层2吊装至第一装载层1上,将玻璃靠在第一装载层1和第二装载层2上的三角形支撑部的左侧支架及右侧支架上,下端抵在支撑板上,当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时,液压阻尼器能够有效吸收颠簸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在增大玻璃装载容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玻璃在运输中不会发生破碎的状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容量玻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载层(1)和第二装载层(2),所述的第一装载层(1)位于第二装载层(2)下方,其中,第二装载层(2)支架的顶端开设通孔一(3),支撑杆(4)穿过通孔一(3)固定于第一装载层(1)支架的顶端,支撑杆(4)位于通孔一(3)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5);所述的第一装载层(1)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一(6)、底部支撑架(7),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一(6)包括左侧支架一(8)和右侧支架一(9),三角形支撑部一(6)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7)中部的上方,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一(10)、两个液压阻尼器一(11)和两个支撑板一(12),两个楔形块一(10)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7)的两端,两个支撑板一(12)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一(8)和右侧支架一(9)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一(11)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一(6)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一(11)的两端分别与底部支撑架(7)的外端及楔形块一(10)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装载层(2)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二(13),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二(13)部包括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分别与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靠近第一装载层(1)的一端连接;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的另一端分别开设通孔二(18)和通孔三(19),竖直设置的左侧支撑杆(20)和右侧支撑杆(21)分别穿过通孔二(18)和通孔三(19)固定于底部支撑架(7)的左右两端;左侧支撑杆(20)和右侧支撑杆(21)分别位于通孔二(18)和通孔三(19)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二(25)和限位块三(26);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二(22)、两个液压阻尼器二(23)和两个支撑板二(24),两个楔形块二(22)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远离第一装载层(1)的一端,两个支撑板二(24)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二(23)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二(13)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二(2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二(24)的外端及楔形块二(22)的外端铰接;左侧支架二(14)、右侧支架二(15)、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的下端面敷设弹性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玻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载层(1)和第二装载层(2),所述的第一装载层(1)位于第二装载层(2)下方,其中,第二装载层(2)支架的顶端开设通孔一(3),支撑杆(4)穿过通孔一(3)固定于第一装载层(1)支架的顶端,支撑杆(4)位于通孔一(3)下方处的杆体上设有限位块(5);所述的第一装载层(1)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一(6)、底部支撑架(7),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一(6)包括左侧支架一(8)和右侧支架一(9),三角形支撑部一(6)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7)中部的上方,还包括两个楔形块一(10)、两个液压阻尼器一(11)和两个支撑板一(12),两个楔形块一(10)对称地固定设置在底部支撑架(7)的两端,两个支撑板一(12)的里端分别与左侧支架一(8)和右侧支架一(9)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液压阻尼器一(11)分别位于三角形支撑部一(6)的两侧,且每个液压阻尼器一(11)的两端分别与底部支撑架(7)的外端及楔形块一(10)的外端铰接;所述的第二装载层(2)包括三角形支撑部二(13),所述三角形支撑部二(13)部包括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左侧支架二(14)和右侧支架二(15)分别与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靠近第一装载层(1)的一端连接;左侧底部支撑架(16)和右侧底部支撑架(17)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吉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锐阳照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