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不间断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8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综合不间断电源。综合不间断电源,包括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所述的市电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接口、交流滤波器及隔离变换器,所述的电池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直流滤波器及DC‑DC模块,还设置有输出直流滤波器,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防反二极管,所述的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监测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增加输出直流滤波器的方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输出电能品质,不需要用户后期自配相关设备,保证了用户用电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不间断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综合不间断电源。
技术介绍
不间断电源的作用是为用电器提供不间断的电源支持,当市电正常供应时,机内电池不参与工作,而当市电中断时,不间断电源能够立即将电池切换到供电电路中,保证后部用电设备的电能需求。常见的综合不间断电源,特别是输出直流电能的不间断电源,由于市电电路经过了交流滤波而电池电路经过直流滤波,在输出端一般不再设置滤波,或者由用户根据自行配备直流滤波器,导致使用中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不间断电源,能够保证较好的使用方便性,内部集成输出直流滤波器,提高输出电能品质,保证了用电器的正常工作。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综合不间断电源,包括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所述的市电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接口、交流滤波器及隔离变换器,所述的电池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直流滤波器及DC-DC模块,还设置有输出直流滤波器,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防反二极管,所述的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监测报警电路。所述的监测报警电路包括单片机、监测电路及报警电路,所述的监测电路输入端连接在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报警电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监测电路包括AD转换芯片及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所述的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串联为采样电路并连接在直流滤波器与地之间,所述的AD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与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的连线中点电连接,所述的AD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报警蜂鸣器、光电隔离器U1、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后借助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光电隔离器U1的正极接电源正极VCC,单片机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报警蜂鸣器连接在电源正极VCC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光电隔离器U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光电隔离器U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连接。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1的正极与电源正极VCC之间串联有第三限流电阻R3,光电隔离器U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之间串联有第五限流电阻R5。所述的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之间还串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1。所述的隔离变换器为单级高频隔离三相AC/DC变换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增加输出直流滤波器的方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输出电能品质,不需要用户后期自配相关设备,保证了用户用电器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监测报警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综合不间断电源,包括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所述的市电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接口、交流滤波器及隔离变换器,所述的电池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直流滤波器及DC-DC模块,还设置有输出直流滤波器,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防反二极管,所述的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监测报警电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硬件结构,根据控制器的预制设定,编程人员可根据市电电路供电情况及电池电路中蓄电池的电量,进行编程控制,以期在本技术的硬件基础上,实现对用电器的不间断供电,设置的直流滤波器、交流滤波器,对输入的来自蓄电池的直流电及来自市电的交流电进行滤波,保证较好的输入电能品质,从而为高品质的电能输出打下基础,设置的隔离变化器将市电转为直流电,所述的隔离变换器为单级高频隔离三相AC/DC变换器。通过隔离变化器后设置的防反二极管将电能送至输出直流滤波器再次滤波,消除影响电流品质的杂波,设置的电池电路通过DC-DC模块将蓄电池电压转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压,再经过防反二极管输入到输出直流滤波器再次滤波,两组分别设置的防反二极管避免了市电电路与电池电路的相互串扰,保证了本技术的硬件能够顺利运行,保证用电器的高效工作。进一步的,为了及时提示工作人员掉电故障信息,所述的监测报警电路包括单片机、监测电路及报警电路,所述的监测电路输入端连接在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报警电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通过监测电路获取本技术直流输出的输出电压,当电压掉为零时,通过设置的单片机启动报警电路进行报警。具体的,所述的监测电路包括AD转换芯片及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所述的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串联为采样电路并连接在直流滤波器与地之间,所述的AD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与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的连线中点电连接,所述的AD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报警蜂鸣器、光电隔离器U1、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后借助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光电隔离器U1的正极接电源正极VCC,单片机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报警蜂鸣器连接在电源正极VCC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光电隔离器U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光电隔离器U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连接。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1的正极与电源正极VCC之间串联有第三限流电阻R3,光电隔离器U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之间串联有第五限流电阻R5。所述的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之间还串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1。工作原理是单片机通过AD转换芯片获得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电中点电压为零且此时综合不间断电源为开机状态,此时单片机正常工作,单片机通过管脚为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输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导通,此时光电隔离器U1随之导通,光电隔离器U1的发射极产生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2导通,此时将报警蜂鸣器及第一发光二极管D1闭合进行报警,电源正极VCC采用内置锂电池供电且其电源开关与设备的输出总开关进行串联,当设备输出部分开机时,报警电路上电工作,关机时报警电路随之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综合不间断电源,包括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所述的市电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接口、交流滤波器及隔离变换器,所述的电池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直流滤波器及DC‑DC模块,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输出直流滤波器,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防反二极管,所述的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监测报警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综合不间断电源,包括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所述的市电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接口、交流滤波器及隔离变换器,所述的电池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直流滤波器及DC-DC模块,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输出直流滤波器,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市电电路及电池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防反二极管,所述的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监测报警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报警电路包括单片机、监测电路及报警电路,所述的监测电路输入端连接在输出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监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报警电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电路包括AD转换芯片及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所述的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串联为采样电路并连接在直流滤波器与地之间,所述的AD转换芯片的输入端与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的连线中点电连接,所述的AD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周志永胡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金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