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5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上设置均匀排列的加酸模块,所述加酸模块包括顶部开口且底部闭合的凹槽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体中间的中空的加酸管,所述加酸管贯穿所述凹槽体的底边,所述加酸管末端为上宽下窄的尖形切边;所述加酸管内壁均匀分布波纹圈;所述加酸管为漏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自身上盖加酸管末端的上宽下窄尖形切边结构破坏酸液与管壁的表面张力,同时加酸管内壁设置凹凸不平的波纹圈、上端设置为漏斗结构,使得酸液顺利流入,便于加酸,简化了加酸操作流程,提高了加酸生产效率,确保了铅蓄电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
本技术属于铅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内的硫酸电解液在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过程即充电和放电的电化学反应中起离子间的导电作用并参与化学反应,加酸是铅蓄电池充电化成必不可少的工序,如图1(a)、(b)所示,一般是将加酸瓶2对准上盖本体3的加酸模块31,在重力作用下,硫酸电解液进入电池本体1内,但在硫酸电解液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加酸模块31内酸液容易出现毛细现象,而难以落入电池本体1,造成电池本体1酸液不足、不均,严重影响电池合格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图1(a)和图1(c),现有技术中将一根末端为尖口、竖面劈开的插管22从加酸瓶2顶端的插口21插入直至上盖本体3的加酸模块31内,利用插管22破坏表面张力,使得酸液顺利进入电池本体1。上述方案虽然有效解决了加酸过程中表面张力引起的酸液滞留不落的问题,但加酸前需要手动将插管22插入,加酸后还需要手动将插管22取出,操作过程增加了工作步骤、降低了加酸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上盖自身破坏酸液表面张力、提高加酸效率、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上设置均匀排列的加酸模块,所述加酸模块包括顶部开口且底部闭合的凹槽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体中间的中空的加酸管,所述加酸管贯穿所述凹槽体的底边,所述加酸管末端为上宽下窄的尖形切边。进一步地,所述尖形切边为一对以加酸管中轴对称的尖嘴,所述尖嘴两竖侧边为弧形结构,所述尖嘴垂直高度为5-20mm。进一步地,所述尖形切边为均匀排列的锯齿。进一步地,所述加酸管内壁均匀分布多组波纹圈。进一步地,所述波纹圈凹凸面为弧形,且所述波纹圈凹凸深度为0.5-1mm。进一步地,所述加酸管为漏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利用自身上盖自身破坏酸液表面张力便于加酸,加酸管末端为上宽下窄尖形切边的末端可破坏酸液与管壁的表面张力,使得酸液顺利流入,避免了电池内有的区域酸液量过少造成电池不合格。(2)本技术无需手动插入破坏表面张力的插管,简化了加酸流程,提高了加酸效率。(3)本技术加酸管内壁设置凹凸不平的波纹圈以及漏斗结构的加酸管,进一步防止了毛细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加酸中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上盖上加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现有技术中加酸中插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盖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盖本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酸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尖嘴结构的加酸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锯齿结构的加酸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沿A-A方向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漏斗结构的加酸管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电池本体,2-加酸瓶,21-插口,22-插管,3-上盖本体,31-加酸模块,32-凹槽体,33-加酸管,34-尖嘴,35-波纹圈,36-锯齿,37-漏斗管。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间”、“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2-3所示,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3,所述上盖本体3上设置均匀排列的加酸模块31,加酸模块31的数量依据铅蓄电池型号而定。如图4所示,所述加酸模块31包括顶部开口且底部闭合的凹槽体32、设置在所述凹槽体32中间的中空的加酸管33,所述加酸管33贯穿所述凹槽体32的底边,所述凹槽体32用于将加酸瓶2固定,所述加酸管33用于与加酸瓶2连通,使得酸液由加酸瓶2通过加酸管33流入电池本体1。加酸过程中,酸液通过加酸管33流入电池本体1,酸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时,酸液与加酸管33内壁之间、加酸管33流出酸液与气体表面形成表面张力,容易造成毛细现象,进而使得酸液无法自由落入。为了破环表面张力,所述加酸管33末端为上宽下窄的尖形切边。在具体实施中,如图5所示,所述加酸管33末端为一对以加酸管33中轴对称的尖嘴34,所述尖嘴34两竖侧边为弧形结构,所述尖嘴34垂直高度为5-20mm。在具体实施中,加酸管33末端也可设置为锯齿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加酸管33末端设置为均匀排列的锯齿36。为了避免酸液由于尖形切边的空口流入凹槽体32,所述尖形切边位于所述凹槽体32的底边的下方。所述加酸管33为一体式结构,无论是尖嘴34还是锯齿36,都是通过对加酸管33末端进行剪裁加工形成的。表面张力引起毛细现象的另一因素为酸液加酸管33接触面是光滑面,所以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酸管33内壁均匀分布多组波纹圈35,波纹圈35使得加酸管33内壁凹凸不平,进而破坏表面张力。为了避免波纹圈35凹凸值过大,造成酸液滞留在波纹圈35内,如图7所示,所述波纹圈35凹凸面为弧形,且所述波纹圈35凹凸深度为0.5-1mm。为了进一步使得酸液流入更加快速、便利,如图8所示,所述加酸管33为漏斗管37。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3),所述上盖本体(3)上设置均匀排列的加酸模块(31),所述加酸模块(31)包括顶部开口且底部闭合的凹槽体(32)、设置在所述凹槽体(32)中间的中空的加酸管(33),所述加酸管(33)贯穿所述凹槽体(32)的底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酸管(33)末端为上宽下窄的尖形切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包括上盖本体(3),所述上盖本体(3)上设置均匀排列的加酸模块(31),所述加酸模块(31)包括顶部开口且底部闭合的凹槽体(32)、设置在所述凹槽体(32)中间的中空的加酸管(33),所述加酸管(33)贯穿所述凹槽体(32)的底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酸管(33)末端为上宽下窄的尖形切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形切边为一对以加酸管(33)中轴对称的尖嘴(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加酸的铅蓄电池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嘴(34)两竖侧边为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