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30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包括一防撞组件和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组件的两端,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固定件的长杆和多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杆之间的短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长杆和短杆组成的网状防撞结构,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扭和径向抗弯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客车的动力电池包。

A collision avoidance device for battery com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compartment anti-colli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nti-collision component and two fixtures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anti-collision component. The anti-collision component comprises at least two long rods fixed to the two fixtures respectively and several short rods fixed to the long rods.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orsion resistance and radial bending resistance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a network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composed of long rods and short rods, thereby 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e power battery pack of the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
本技术属于客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包是电动客车的动力源,国家标准《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中明确要求,针对电池存放要有足够的防碰撞结构,保证电池在碰撞时不起火、不爆炸。现有的防撞梁在圆弧垂直的径向的抗弯变形能力不足,宽度较窄的碰撞物有可能从防撞梁间的缝隙穿过而把该专利技术挤弯掉,进而对动力电池包造成撞击。例如申请号为201711006067.6的中国专利《一种电动客车防撞梁》公开了一种电动客车防撞梁,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为弧形状,在本体的上下两端设有腰形孔。但该专利技术使用时为垂向安装,其与圆弧垂直方向的径向的抗弯变形能力不足,宽度较窄的碰撞物有可能从防撞梁间的缝隙穿过而把该专利技术挤弯掉,进而对动力电池包造成撞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结构简单,网状的防撞结构可有效提高径向的抗弯能力,从而保护动力电池包。本技术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包括一防撞组件和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组件的两端,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固定件的长杆和多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杆之间的短杆。进一步的,所述各长杆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各短杆和各长杆垂直连接,形成网状的防撞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各长杆垂直连接于两固定件。更进一步的,所述长杆设置有两个,所述短杆设置有三个。进一步的,所述长杆和短杆为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钢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长杆和短杆组成的网状防撞结构,有效提升本技术的抗扭和径向抗弯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客车的动力电池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于安装梁后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于车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包括一防撞组件1和两固定件2,所述两固定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组件1的两端,所述防撞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固定件2的长杆11和多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杆11之间的短杆12。本实施例中,所述各长杆11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各短杆12和各长杆11垂直连接,形成网状的防撞结构,抗撞和抗弯能力更强。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稳固,所述各长杆11垂直连接于两固定件2。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长杆11设置有两个,所述短杆12设置有三个,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数量的长杆11和短杆1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长杆11和短杆12为钢材质或铝合金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件2为钢材质制成。使用时,用螺栓4将固定件2螺锁安装固定于车架5上安装有螺母31的安装梁3。本技术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通过设置长杆11和短杆12组成的网状防撞结构,有效提升本技术的抗扭和径向抗弯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客车的动力电池包。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防撞组件和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组件的两端,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固定件的长杆和多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杆之间的短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防撞组件和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组件的两端,所述防撞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固定件的长杆和多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杆之间的短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长杆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各短杆和各长杆垂直连接,形成网状的防撞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舱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岚唐有朝彭倩黄小军陈平健陈少冰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昌龙汽车附件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