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27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取工装,该工装包括:驱动机构、吸附组件以及气动机构;所述吸附组件竖向固定在定位板的安装孔中,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动机构被配置为抽取所述吸附组件内的空气,以吸取模具顶针上的产品;所述驱动机构竖向固定在支撑板的安装孔中,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上方,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吸取工装从注塑模具的顶针上吸附产品时,产品易与顶针发生碰撞以及产品被压伤的问题。

Suction t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ction tooling, which comprises a driving mechanism, an adsorption component and a pneumatic mechanism; the adsorption component is vertically fixed in the mounting hole of the positioning plate, and the adsorption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neumatic mechanism, which is configured to extract air from the adsorption component to absorb products on the die ejector pin;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vertically fixed.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fixed in the mounting hole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which is located above the positioning plat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oning plate.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configured to drive the adsorption component to move downwar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product is easy to collide with the thimble and the product is crushed when the suction tooling absorbs the product from the thimble of the injection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取工装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取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塑成型工艺中,模具内成型产品取出时,通常是采用顶针将产品从模具型腔中顶出,再由抓取或吸取工装拾取产品。在电子产品行业中,对产品的位置精度以及外观磨损情况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常采用吸取工装拾取产品。现有的吸取工装,多采用弹簧结构与吸头配合的形式,实现对产品的吸取,吸取工装上的吸头依靠其后方设置的弹簧结构控制吸头上下运动。一方面,弹簧结构的调节能力有限,弹簧的弹性系数较小,吸头调节不到位,弹性系数较大,弹簧硬度高,容易压伤产品;另一方面,弹簧结构难以自动复位,当吸头吸取到产品时,弹簧由压缩状态缓慢恢复原状,此时,顶针与产品未分离,惯性作用会引发晃动,造成产品与顶针发生碰伤。另外,吸取工装上防止的吸头转动的止转销和止转块由于不在同一轴线上,容易出现犯卡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吸取工装,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吸取工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吸取工装,该工装包括:驱动机构、吸附组件以及气动机构;所述吸附组件竖向固定在定位板的安装孔中,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动机构被配置为抽取所述吸附组件内的空气,以吸取模具顶针上的产品;所述驱动机构竖向固定在支撑板的安装孔中,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上方,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可选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仿形吸头、滑配件以及压板;所述仿形吸头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所述滑配件内向下运动;所述压板位于所述仿形吸头的上方,与所述仿形吸头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仿形吸头的内部设置有磁铁。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是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在竖直方向上下伸缩;当所述活塞杆向下伸出时,所述活塞杆向下推动所述压板,带动所述仿形吸头在所述滑配件内向下运动。可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还设置有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销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下方,所述定位销被配置为与模具上的定位孔咬合。可选地,所述定位板上还设置有调平柱,两个所述调平柱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下方,与两个所述定位销交叉设置,所述调平柱被配置为将吸取工装与模具调试水平。可选地,所述气动机构还包括:气管接头和真空泵;所述气管接头位于所述仿形吸头的侧面,所述气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仿形吸头固定连接,所述气管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接。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气缸和料头夹子,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料头夹子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气缸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料头夹子剪断料头。可选地,所述滑配件是方形套筒结构。可选地,所述仿形吸头和所述滑配件的材质是不锈钢。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吸附组件向下运动,以吸取模具顶针上的产品,驱动机构单向控制吸附组件向下运动,控制效果更好,可以避免顶针压伤产品;同时,避免了顶针与产品未分离时,晃动引发的碰伤。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取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取工装的局部部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取工装从注塑模具的顶针上吸附产品时,产品易与顶针发生碰撞以及产品被压伤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吸取工装。图1示出了该吸取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吸取工装的局部部件示意图。现以图1和图2为例,对本技术吸取工装的结构、原理进行详尽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吸取工装,用于注塑产品在模具内成型后,模具顶针将产品顶出后,由吸取工装吸取该产品,用于后续的装配操作。该吸取工装包括:驱动机构10、吸附组件20以及气动机构;驱动机构10和吸附机构20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吸取工装中。如图1所示,所述吸附组件20竖向固定在定位板40的安装孔中,定位板40上可同时安装多个吸附组件20,便于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吸取。所述吸附组件20与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动机构被配置为抽取所述吸附组件20内的空气,为吸附组件20提供负压,以吸取模具顶针71上的产品7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10竖向固定在支撑板50的安装孔中,所述支撑板50位于所述定位板40的上方,与所述定位板40固定连接,驱动机构10与吸附组件20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支撑板50与定位板40平行设置,间隔容纳有设置吸附组件20和驱动机构10的空间,所述驱动机构1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20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取工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吸附组件向下运动,以吸取模具顶针上的产品,驱动机构单向控制吸附组件向下运动,控制效果更好,可以避免顶针压伤产品;同时,避免了顶针与产品未分离时,晃动引发的碰伤。可选地,所述吸附组件20包括:仿形吸头21、滑配件22以及压板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仿形吸头21是根据产品的形状制定的,仿形吸头21位于滑配件22内部,所述仿形吸头21在所述驱动机构10的驱动下,在所述滑配件22内向下运动。相比于采用传统止转销和止转块的固定方式,本市实施例采用的仿形吸头与滑配件滑动配合的方式,避免了定位销与防转块无法同轴,偏心力导致仿形吸头犯卡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滑配件22采用方形套筒结构,仿形吸头21可在仿形套筒内上下移动,方形的套筒结构,相比于圆形的滑配结构,上下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转动的问题,减少了装配部件,提高了滑配的精度。另外,在仿形吸头21的上方,还设置有压板23,压板23与仿形吸头21密封连接,为仿形吸头21吸取产品提供负压所需的密封环境。当驱动机构10向下运动时,驱动机构10与压板23接触,压板23与仿形吸头21在滑配件22内向下移动,靠近模具顶针上的产品。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0是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111在竖直方向上下伸缩。当活塞杆111向下运动时,即可推动压板23带动仿形吸头21在滑配件内向下移动,当压板23和仿形吸头21移动到预定位置后,此时,活塞杆111回退。本实施例采用气缸将仿形吸头和压板向下推动,这种单向驱动控制的方式,相比于采用弹簧缓冲结构的方式,解决了仿形吸头与模具顶针上的产品接触时,弹簧缓冲结构的伸缩余量对产品造成压伤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取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0)、吸附组件(20)以及气动机构;所述吸附组件(20)竖向固定在定位板(40)的安装孔中,所述吸附组件(20)与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动机构被配置为抽取所述吸附组件(20)内的空气,以吸取模具顶针上的产品;所述驱动机构(10)竖向固定在支撑板(50)的安装孔中,所述支撑板(50)位于所述定位板(40)的上方,与所述定位板(4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20)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取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0)、吸附组件(20)以及气动机构;所述吸附组件(20)竖向固定在定位板(40)的安装孔中,所述吸附组件(20)与所述气动机构连接,所述气动机构被配置为抽取所述吸附组件(20)内的空气,以吸取模具顶针上的产品;所述驱动机构(10)竖向固定在支撑板(50)的安装孔中,所述支撑板(50)位于所述定位板(40)的上方,与所述定位板(4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20)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20)包括:仿形吸头(21)、滑配件(22)以及压板(23);所述仿形吸头(21)在所述驱动机构(10)的驱动下,在所述滑配件(22)内向下运动;所述压板(23)位于所述仿形吸头(21)的上方,与所述仿形吸头(21)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吸头(21)的内部设置有磁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取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是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111)在竖直方向上下伸缩;当所述活塞杆(111)向下伸出时,所述活塞杆(111)向下推动所述压板(23),带动所述仿形吸头(21)在所述滑配件(22)内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彬刘锦龙张华贞孙伟洋张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