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74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包括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将天线连接于钢管塔上的横杆、竖直贯穿横杆的升降杆、一端与升降杆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与天线连接的连杆、及设于升降杆与横杆之间用于锁紧二者的限制机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或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天线角度可调且节省资源、成本的特点,适用于天线在钢管塔上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
本技术属于通讯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
技术介绍
当前,通信行业市场为了满足人们的网络需求,覆盖网络主要是靠不断地增加通讯铁塔,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但是由此产生诸多问题,如:重复投资大、消耗更多的钢铁资源、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与市政沟通难及成本高等,且一旦天线安装后,无法对其角度进行调节,影响其覆盖面积,造成部分区域信号接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安装于钢管塔上且角度可调的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包括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将天线连接于钢管塔上的横杆、竖直贯穿横杆的升降杆、一端与升降杆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与天线连接的连杆、及设于升降杆与横杆之间用于锁紧二者的限制机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或下方。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包括与所述横杆螺纹连接的传动部、与传动部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连杆铰接的连接部,当所述传动部螺纹旋动时,所述连接部具有随所述传动部沿所述升降杆的轴线升降,以构成天线以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铰接处为轴做靠近或远离钢管塔的开合运动。优选的,所述升降杆远离其与所述连杆铰接点的一端固连有一操作手轮,所述操作手轮与所述升降杆轴线重合,操作手轮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地设有刻度,所述横杆上与操作手轮同侧设有校准板,所述校准板设有用于校准刻度的狭孔,所述狭孔的长度方向与升降杆的轴向相同。优选的,所述横杆上通过软绳可拆卸连接一重锤。优选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两个与所述升降杆螺纹连接的螺母,两所述螺母分置于靠近所述横杆上下端部处,当所述横杆与所述升降杆处于锁紧状态时,两所述螺母分别与所述横杆上下端面相抵。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三者至少其一为抱箍。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分别与其固定的钢管塔或天线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橡胶垫。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所述横杆两端设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用于将天线固定于所述钢管塔上;所述升降杆竖置贯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横杆,设置的连杆一端与升降杆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分别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连杆铰接,由此操作所述升降杆升降,所述升降杆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天线以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铰接处为轴做靠近或远离钢管塔的开合运动,进而实现天线倾斜角度的调节;设置的限制机构的目的是,当天线角度调节到理想位置后,用于锁紧升降杆与横杆二者,使天线支架结构稳固;由此可知,本技术一方面可将天线连接在钢管塔上节省钢铁资源、土地资源及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实现天线角度的可调节性,使天线达到理想的覆盖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钢管塔,2-天线,3-横杆,4-第一固定部,5-第二固定部,6-传动部,7-连杆,8-第三固定部,9-螺母,10-连接部,11-操作手轮,12-校准板,13-狭孔,14-软绳,15-重锤,16-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横杆3、升降杆、连杆7及限制机构。横杆3水平设置,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部4,另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部5,且横杆3通过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分别与钢管塔1、天线2可拆卸连接;横杆3的下端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校准板12,校准板12上形成有狭孔13,狭孔13的长度方向与升降杆的轴向相同;横杆3的下端端面上还通过软绳14连接有一重锤15,软绳14可拆卸连接在横杆3上,连接重锤15的目的是安装后校准天线2倾斜角度的参照物。升降杆竖直设置,其包括传动部6和连接部10,传动部6与连接部10通过轴承16转动连接在一起;其中,传动部6与横杆3螺纹连接,连接部10与连杆7铰接,当传动部6螺纹旋动时,连接部10随传动部6沿升降杆的轴线方向升降;升降杆远离其与连杆7铰接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操作手轮11,操作手轮11与升降杆的轴线重合,为了精确地调节天线2的倾斜角度,操作手轮11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地设置有刻度,校准板12的狭孔13与相对应的操作手轮11的周向侧壁上的刻度相对,以便于安装人员调节角度时操作手轮11旋转角度和圈数的计算;当转动连接部10时,连接部10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使连杆7带动天线2以第二固定部5与横杆3铰接处为轴向靠近或远离钢管塔1做开合运动。连杆7,其一端与升降杆的连接部10铰接,另一端铰接有第三固定部8,并通过第三固定部8与天线2连接,连杆7可位于横杆3的上方或者下方,为了便于安装人员操作,优选的设置方式为位于横杆3的上方。限制机构,设置在升降杆与横杆3之间并用于锁紧二者,其包括两个分别与升降杆的传动部6螺纹连接的螺母9,两个螺母9分置在靠近横杆3上、下端部处,当横杆3与升降杆处于锁紧状态时,两个螺母9分别与横杆3上下端面相抵。其中,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及第三固定部8三者至少其一为抱箍,优选的方案是三者均为抱箍,以便于本实施例的与钢管塔1和天线2的安装、拆卸;且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及第三固定部8分别与其固定的钢管塔1或天线2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橡胶垫(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的安装和调节过程如下:首先,将天线2通过第二固定部5、第三固定部8与本天线支架连接在一起,第一固定部4将本天线支架与钢管塔1连接;然后,在横杆3上安装好重锤15,通过转动操作手轮11,使软绳14与天线2平行,即校准“0”位;在“0”位校准后,再根据计算所得的理想覆盖范围的倾斜角度所对应操作手轮11要旋转的角度和/或圈数,以狭孔13所对的刻度为基准,旋动操作手轮11至所需位置;之后,将两个螺母9向横杆3旋进,到达两个螺母9与所对应的横杆3的表面相抵时为止;最后,将软绳14和重锤15拆卸下来,就此安装及角度调节完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将天线连接于钢管塔上的横杆、竖直贯穿横杆的升降杆、一端与升降杆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与天线连接的连杆、及设于升降杆与横杆之间用于锁紧二者的限制机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或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将天线连接于钢管塔上的横杆、竖直贯穿横杆的升降杆、一端与升降杆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与天线连接的连杆、及设于升降杆与横杆之间用于锁紧二者的限制机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或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包括与所述横杆螺纹连接的传动部、与传动部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连杆铰接的连接部,当所述传动部螺纹旋动时,所述连接部具有随所述传动部沿所述升降杆的轴线升降,以构成天线以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铰接处为轴做靠近或远离钢管塔的开合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管塔的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远离其与所述连杆铰接点的一端固连有一操作手轮,所述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洪章范晓光李计学王丽德王超超张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景县宏远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