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茂连专利>正文

新型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56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门锁,主要是由:门内、外把手,内、外固定环,锁闩,内、外固定筒,设于该内固定筒中的旋钮启闭装置,设于该外固定筒中的锁心启闭装置,设于该外固定环内的启闭控制装置及设于该启闭控制装置、锁闩和旋钮启闭装置间的锁闩启闭杆等装置构成;其中: 该启闭控制装置包含:一弹簧,一上凸轮一下凸轮构成,且依序装入该门外固定环内侧突设的承筒中,并以盖板盖置之; 该旋钮启闭装置包含:一旋钮,一扣环和一启开杆所构成,以该扣环枢装在该门内把手中;其特征在于: 该内、外把手均设为摇杆式把手,分别概由一轴筒一侧突设一分歧杆后再装上一握把构成,于该轴筒外侧孔口承缘上至少设置一凹槽,而该内、外固定筒是于其一端突缘内侧,对应设置一突台;该摇杆式内、外把手是分别与该内、外固定筒直接枢装扣固结合,并藉该凹槽与突台相互嵌套定位结合牢靠; 于该内固定环内所装置的固定盘中及外固定环中,均分别装置一内、外把手定位装置,使保持该内、外摇杆式把手呈水平状态; 于该内固定环环体内侧外缘上是设有多数轴射状的止滑突楞条,使能确实与该固定盘盘体上的弧形簧片卡掣定位;及 于该锁闩启闭杆先端装置一定位片,使固定定位该旋钮启闭装置中的启开杆。(*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家庭用门锁。本创作人先前创作并申请中国技术专利的申请号为96216145.4,名称为新型门锁,乃如图6、7所示,主要是由门内、外把手1、1′,内、外固定环2、2′,锁闩3,内、外固定筒4、4′,设于该内固定筒4中的旋钮启闭装置5,设于该外固定筒4′中的锁心启闭装置6,设于该外固定环2′内的启闭控制装置8及设于该启闭控制装置8、锁闩3和旋钮启闭装置5间的锁闩启闭杆7等装置构成。总体而言,该新型门锁已颇为理想实用;且经申请专利后开发实施以来,不但颇获我国内的安装使用者的好评与爱用,亦经常大量外销至香港及欧美等先进地区和国家;然而,在安装使用多年后难免不发生一些小瑕疵问题现象。兹将该新型门锁的小瑕疵问题分述如后1、该新型门锁的内、外把手1、1′均是分别藉螺帽41、41′与其固定筒4、4′锁固结合,不但在制作装配上稍嫌不便,若使用者安装使用不当时,亦易产生松动现象,导致较不便于作启闭门板9的动作。2、由于该新型门锁盘的内、外固定环2、2′上或其内固定环2的固定盘上,均未加装把手定位装置,故其内、外把手1、1′均只能适于装置如图6所示的实心圆球型把手而已,并无法装置摇杆式把手;一旦装置摇杆式把手即无法保持呈水平状态,而会产生下垂现象,易造成启闭操作上的不便,且颇影响美观。3、再者,该新型门锁因未于其内固定环2的环体内侧外缘上设置止滑突楞条,故内固定环只能藉其上的两弧形簧片顶紧在该固定环2的环体内侧上,以作定位固定的动作;导致在安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即偶易发生松动现象,将影响作启闭动作。4、又,该新型门锁亦因未于其锁闩启闭杆7中装置定位弹片,致使在连续扭动其门外把手1′时,极易藉由其门外固定环2′内所装置的启闭控制装置8以带动启开杆53作自转位移动作,而失却由门内上锁的作用,并顺利达到开启的目的;因此,当被窃贼应用作盗开的方法。本创作人根据多年来的实际制售上述新型门锁经验及安装使用者的反映,发现该新型门锁在安装使用时,易偶遇上述的任一项瑕疵或不便现象,为求产品更精良,并避免外销后的瑕疵维修不便及确实达到防盗的目的,以及令残疾人亦能易于作启闭动作--无障碍空间,特再经研究而改良创作出本技术的新型门锁(第二案)。即本技术是有关于上述中国96216145.4号「新型门锁」的再改良创作,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与安装使用均较为便利,于安装使用时不致产生松动现象,同时又可防止被以连续摇动外摇杆式把手作盗开动作等的新型门锁(第二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门锁,主要是由门内、外把手,内、外固定环,锁闩,内、外固定筒,设于该内固定筒中的旋钮启闭装置,设于该外固定筒中的锁心启闭装置,设于该外固定环内的启闭控制装置及设于该启闭控制装置、锁闩和旋钮启闭装置间的锁闩启闭杆等装置构成;其中该启闭控制装置包含一弹簧,一上凸轮一下凸轮构成,且依序装入该门外固定环内侧突设的承筒中,并以盖板盖置之;该旋钮启闭装置包含一旋钮,一扣环和一启开杆所构成,以该扣环枢装在该门内把手中;其特征在于该内、外把手均设为摇杆式把手,分别概由一轴筒一侧突设一分歧杆后再装上一握把构成,于该轴筒外侧孔口承缘上至少设置一凹槽,而该内、外固定筒是于其一端突缘内侧,对应设置一突台;该摇杆式内、外把手是分别与该内、外固定筒直接枢装扣固结合,并藉该凹槽与突台相互嵌套定位结合牢靠,不致产生松动现象;于该内固定环内所装置的固定盘中及外固定环中,均分别装置一内、外把手定位装置,使保持该内、外摇杆式把手呈水平状态;于该内固定环环体内侧外缘上是设有多数轴射状的止滑突楞条,使能确实与该固定盘盘体上的弧形簧片卡掣定位,丝毫不致产生松动现象;及于该锁闩启闭杆先端装置一定位片,使固定定位该旋钮启闭装置中的启开杆,防止以连续摇动门外把手作盗开动作。本技术还在该内、外固定筒均分别于其近先端铣设一对平行的平台,使分别与内、外把手定位装置扣装结合;该内把手定位装置包含一凹槽环,设于其固定盘盘体中央螺孔外侧,于该凹槽环内侧靠外缘对角线位置,设有一对突台;二弹簧,分别嵌装在该凹槽环中的一对突台两侧;及一转盘,是一中央设大一扁“O”形孔的扁凸型板,于内侧靠外缘位置突设有一对突台,乃套装在该凹槽环的口缘上,用以封住该二弹簧后,再铆固一盖环固定的构成;是藉该转盘上的扁“O”形孔套装在内固定筒的一对平台上;而该外把手定位装置包含一凹槽环,设于外固定盘盘体外侧突筒中,于该凹槽环内侧靠内缘对角线位置,分设有一对突台;二弹簧,分别嵌装在该凹槽环中的一对突台两侧;及一转盘,是一中央设有一扁“O”形孔的平板型圆板,于内侧外缘乃突设有一对突片,乃直接装置在该凹槽环中,以藉该扁“O”形孔与插装在该外固定环上的外固定筒上的一对平台上。另该定位弹片是一底部有一板相连的“ ”形片体;插置在其锁闩启闭杆先端时,是藉该两片体前缘两向外折设的与轴向垂直承片,承于该锁闩启闭杆先端,不致没入其中,同时是藉该两片体以夹承住插装于该锁闩启闭杆中的启开杆,使之不致任意作自转位移动作,惟仍可用手扭转其门内把手上的旋钮作正、逆转动作。兹结合图面实施例详述本技术如下附图的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新型门锁的纵截断面;图2为于图1中的22′处横截断面图;图3为于图1中的33′处横截断面图;图4为本创作新型门锁内半部分改良构件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创作新型门锁外半部分改良构件立体分解图;图6为中国96216145.4号新型门锁的纵截断面;图7为中国96216145.4号新型门锁的主要构件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新型门锁(第二案)(以下简称新型门锁)主要亦是由门内、外把手1a、1′a,内、外固定环2a、2′a,锁闩3,内外固定筒4a、4′a,设于该内固定筒4a中的旋钮启闭装置5,设于该外固定筒中的锁心启闭装置6,设于该外固定环4′a内的启闭控制装置8及设于该启闭控制装置8、锁闩3和旋钮启闭装置5间的锁启闭杆7等装置构成。请再参阅图4、5所示,本创作新型门锁的门、内外把手1a、1′a均设为摇杆式把手,概由一轴筒11一侧突设一分歧杆12后,再装上一握把13构成,是分别与内、外固定筒4a、4′a直接枢装扣固结合(如图1所示);于该门内、外把手1a、1′a的轴筒11外侧孔口承缘上,须至少设置一凹槽14,而于该内、外固定筒4a、4′a的一端突缘内侧,则须至少对应设置一突台43,使该内、外固定筒4a、4′a在分别与该门内、外把手1a、1′a枢装扣固结合时,乃能相互嵌套成一体,使于用手作搬(扳)动该门内、外把手1a、1′a动作时,均能分别连动内、外固定筒4a、4′a以驱动启闭控制装置8而带动锁闩启闭杆7作开门动作;又,于该内、外固定筒4a、4′a上,尚须于其筒体近先端铣设一对平行的平台44,使分别与内固定环2a内装置的固定盘24中所装置的内把手定位装置29或外固定盘2′a中装置的外把手定位装置29′扣装结合。本创作的新型门锁是于其内固定环2a内侧的轴筒26上设置螺纹261,用以螺装前述的固定盘24及内把手定位装置29(如图1、4所示);于该内固定环2a的环体内侧外缘上,并改良设有轴射状的止滑突楞条27,使在将本创作新型门锁安装于一门扉(板)9上时(如图1所示),乃能藉该辐射状的止滑突楞条27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连
申请(专利权)人:黄茂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