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电机(1)、蜗轮(2)、驱控簧(3)、分离控制片(4)、U型分离拨块(5)、离合套(6)、执手座(7)和底座(8),蜗轮(2)与电机(1)相连,并通过驱控簧(3)连动分离控制片(4),分离控制片(4)上设有分离槽(9),并与底座(8)上的导向槽(10)滑动配合,离合套(6)和执手座(7)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11)和卡槽(12),离合套(6)的外周设有环槽(13),U型分离拨块(5)在两侧插入环槽(13)中,U型分离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9)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8)中的铰座(14)相铰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其结构都比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动作、卡死等现象,导致整个锁件的故障率高、可靠性低,实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的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该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动作迅速稳定、操控性及可靠性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机、蜗轮、驱控簧、分离控制片、U型分离拨块、离合套、执手座和底座,蜗轮与电机相连,并通过驱控簧连动分离控制片,分离控制片上设有分离槽,并与底座上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离合套和执手座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和卡槽,离合套的外周设有环槽,U型分离拨块在两侧插入环槽中,U型分离拨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中的铰座相铰接。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大大简化了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的装配结构,具有动作迅速稳定、操控性及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离合套和执手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机1、蜗轮2、驱控簧3、分离控制片4、U型分离拨块5、离合套6、执手座7和底座8,蜗轮2与电机1相连,并通过驱控簧3连动分离控制片4,分离控制片4上设有分离槽9,并与底座8上的导向槽10滑动配合,离合套6和执手座7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11和卡槽12,离合套6的外周设有环槽13,U型分离拨块5在两侧插入环槽13中,U型分离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9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8中的铰座14相铰接。当电机1接收到一个0.5秒的正向电信号时,蜗轮2顺时针旋转,并通过驱控簧3把分离控制片4从导向槽10中退出,同时,在分离控制片4上分离槽9的作用下,铰接在铰座14上的U型分离拨块5带动离合套6向下摆动,使离合套6中的卡块11和执手座7上的卡槽12咬合,此时转动执手开锁。反之,当电机1接收到设定的第二次反向0.5秒电信号时,机构反向运动,使卡块11和卡槽12分离,此时,执手的转动为空转。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电机(1)、蜗轮(2)、驱控簧(3)、分离控制片(4)、U型分离拨块(5)、离合套(6)、执手座(7)和底座(8),蜗轮(2)与电机(1)相连,并通过驱控簧(3)连动分离控制片(4),分离控制片(4)上设有分离槽(9),并与底座(8)上的导向槽(10)滑动配合,离合套(6)和执手座(7)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11)和卡槽(12),离合套(6)的外周设有环槽(13),U型分离拨块(5)在两侧插入环槽(13)中,U型分离拨块(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9)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8)中的铰座(14)相铰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包括电机、蜗轮、驱控簧、分离控制片、U型分离拨块、离合套、执手座和底座,蜗轮与电机相连,并通过驱控簧连动分离控制片,分离控制片上设有分离槽,并与底座上的导向槽滑动配合,离合套和执手座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块和卡槽,离合套的外周设有环槽,U型分离拨块在两侧插入环槽中,U型分离拨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分离槽中,另一侧两端与底座中的铰座相铰接。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的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通过上述设计,大大简化了智能执手锁离合控制机构的装配结构,具有动作迅速稳定、操控性及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文档编号E05B15/00GK2627146SQ0325935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日专利技术者徐益忠 申请人:徐益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益忠,
申请(专利权)人:徐益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