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41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其特征包括塔体、风冷系统和喷淋水冷系统,所述塔体包括塔壳、支柱、水箱、滤水透风底板和进风格栅;所述风冷系统包括电机、风扇、挡水脱水器和出风格栅,所述喷淋水冷系统包括喷淋进水管、喷淋器、冷却管、出水管、进水管、水泵和水箱补水管。双系统冷却,大大的提高了冷却效率,节省了生产时间,而且整个冷却塔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且方便维护,采用PVC材料,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设备,特别指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Thecoolingtower)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冷却塔是集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学、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学、静、动态结构力学,加工技术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产物。水质为多变量的函数,冷却更是多因素,多变量与多效应综合的过程。现有装置冷却塔冷却速度慢,不能够满足现有需求,并且在冷却时,通常是静态的冷却,因此冷却是从外到内的冷却,因此大大降低了冷却的速度。而且传统冷却塔格栅都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容易生锈腐蚀,并且金属自身成本高,造成整体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其特征包括塔体、风冷系统和喷淋水冷系统,所述塔体包括塔壳、支柱、水箱、滤水透风底板和进风格栅,支柱连接塔壳和水箱,滤水透风底板设置在塔壳底部且与水箱对应,进风格栅设置在塔壳、支柱和水箱的间隙中;所述风冷系统包括电机、风扇、挡水脱水器和出风格栅,出风格栅设置在塔壳顶部,电机设置在出风格栅上部,电机的传动轴通过出风格栅与风扇连接,挡水脱水器设置在塔内风扇的下方;所述喷淋水冷系统包括喷淋进水管、喷淋器、冷却管、出水管、进水管、水泵和水箱补水管,喷淋器设置在挡水脱水器下方,该喷淋器下方设置有冷却管,该冷却管两端设置有出水管和进水管,喷淋进水管两端分别与喷淋器、水泵连接,所述水泵另一端连接有水箱补水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塔壳外围设置有楼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脱水器、出风格栅和进风格栅都是由PVC材料制成。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设置有出水压力表和进水压力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内设置有补水闸,该补水闸与水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器的喷淋管成十字布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成螺旋状布置在塔内。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双系统冷却,大大的提高了冷却效率,节省了生产时间,而且整个冷却塔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且方便维护,采用PVC材料,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喷淋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该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包括楼梯1、塔壳2、冷却管3、出水压力表4、出水管5、支柱6、水箱7、电机8、风扇9、挡水脱水器10、喷淋进水管11、喷淋器12、进水管13、进水压力表14、滤水透风底板15、进风格栅16、补水闸17、水泵18、水箱补水管19和出风格栅20。具体的,该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包括塔体、风冷系统和喷淋水冷系统。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塔的塔体包括塔壳2、支柱6、水箱7、滤水透风底板15和进风格栅16,支柱6连接塔壳2和水箱7,滤水透风底板15设置在塔壳2底部且与水箱7对应,进风格栅16设置在塔壳2、支柱6和水箱7的间隙中。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塔的风冷系统包括电机8、风扇9、挡水脱水器10和出风格栅20,出风格栅20设置在塔壳2顶部,电机8设置在出风格栅20上部,电机8的传动轴通过出风格栅20与风扇9连接,挡水脱水器10设置在塔内风扇9的下方。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塔的喷淋水冷系统包括喷淋进水管11、喷淋器12、冷却管3、出水管5、进水管13、水泵18和水箱补水管19,喷淋器12设置在挡水脱水器10下方,该喷淋器下方设置有冷却管3,该冷却管两端设置有出水管5和进水管13,喷淋进水管11两端分别与喷淋器12、水泵18连接,所述水泵18另一端连接有水箱补水管19。具体的,如图1所示塔壳2外围设置有楼梯1。具体的,如图1所示挡水脱水器10、出风格栅20和进风格栅16都是由PVC材料制成。具体的,如图1所示出水管5和进水管13分别设置有出水压力表4和进水压力表14;实时观测压力,以防意外。具体的,如图1所示水箱7内设置有补水闸17,该补水闸与水泵18连接;当水箱冷水过低时,补水闸可以打开水泵通过水箱补水管往水箱补水。具体的,如图2所示喷淋器12的喷淋管成十字布置,使得喷淋更加均匀。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管3成S状布置在塔内;可以让更多的材料实现冷却,且增加冷却面积。具体工作方式为当材料通过进水管流入冷却管时,启动风冷系统,电机带动风扇旋转,使塔内空气开始流动,此时冷空气从塔底进风格栅进入,通过滤水透风底板进入塔内吸收冷却管的热量形成热空气,再通过出风格栅吹出,在启动风冷系统同时启动水冷系统,水泵将水箱的水抽出到喷淋器,再由喷淋器将冷水喷向冷却管,在此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水汽,水汽在通过挡水脱水器时可将空气中的水分挡住留下,经过滤水透风底板流回水箱。其它实施方式略。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其特征包括塔体、风冷系统和喷淋水冷系统:所述塔体包括塔壳(2)、支柱(6)、水箱(7)、滤水透风底板(15)和进风格栅(16),支柱(6)连接塔壳(2)和水箱(7),滤水透风底板(15)设置在塔壳(2)底部且与水箱(7)对应,进风格栅(16)设置在塔壳(2)、支柱(6)和水箱(7)的间隙中;所述风冷系统包括电机(8)、风扇(9)、挡水脱水器(10)和出风格栅(20),出风格栅(20)设置在塔壳(2)顶部,电机(8)设置在出风格栅(20)上部,电机(8)的传动轴通过出风格栅(20)与风扇(9)连接,挡水脱水器(10)设置在塔内风扇(9)的下方;所述喷淋水冷系统包括喷淋进水管(11)、喷淋器(12)、冷却管(3)、出水管(5)、进水管(13)、水泵(18)和水箱补水管(19),喷淋器(12)设置在挡水脱水器(10)下方,该喷淋器下方设置有冷却管(3),该冷却管两端设置有出水管(5)和进水管(13),喷淋进水管(11)两端分别与喷淋器(12)、水泵(18)连接,所述水泵(18)另一端连接有水箱补水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高效的冷却塔,其特征包括塔体、风冷系统和喷淋水冷系统:所述塔体包括塔壳(2)、支柱(6)、水箱(7)、滤水透风底板(15)和进风格栅(16),支柱(6)连接塔壳(2)和水箱(7),滤水透风底板(15)设置在塔壳(2)底部且与水箱(7)对应,进风格栅(16)设置在塔壳(2)、支柱(6)和水箱(7)的间隙中;所述风冷系统包括电机(8)、风扇(9)、挡水脱水器(10)和出风格栅(20),出风格栅(20)设置在塔壳(2)顶部,电机(8)设置在出风格栅(20)上部,电机(8)的传动轴通过出风格栅(20)与风扇(9)连接,挡水脱水器(10)设置在塔内风扇(9)的下方;所述喷淋水冷系统包括喷淋进水管(11)、喷淋器(12)、冷却管(3)、出水管(5)、进水管(13)、水泵(18)和水箱补水管(19),喷淋器(12)设置在挡水脱水器(10)下方,该喷淋器下方设置有冷却管(3),该冷却管两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灶英
申请(专利权)人:嘉禾县龙威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