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02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包括隔热装置主体、通风窗、遮阳帘、排水管、控制阀,所述隔热装置主体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窗,所述通风窗的上方设置有遮阳帘卷绕转轴,所述遮阳帘卷绕转轴上设置有所述遮阳帘,所述隔热装置主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泵吸到隔热装置主体内,利用吸水材料层的吸附和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将其充满,最后经过排水管回到储水箱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了其对资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隔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隔热是指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从温度较高空间向温度较低空间传递时由于传导介质的变化导致的单位空间温度变化变小从而阻滞热传导的物理过程。通常利用隔热材料来实现,也有通过空气动力等动态技术手段实现隔热。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条件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室内环境的隔热,大多数是在室内装修时进行安装的,但是现有的隔热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装置隔热效果不好,对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实用性较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包括隔热装置主体、通风窗、遮阳帘、排水管、控制阀,所述隔热装置主体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窗,所述通风窗的上方设置有遮阳帘卷绕转轴,所述遮阳帘卷绕转轴上设置有所述遮阳帘,所述隔热装置主体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流量计,所述隔热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前方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前方设置有吸水材料层,所述吸水材料层的前方设置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前方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前方设置有装饰层。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水泵将所述储水箱中的水泵吸到所述进水管中,然后经过所述流量计的控制作用后,进入到所述隔热装置主体内部的所述吸水材料层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吸水材料层中的水进入到其他材料中,所述吸水材料层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最后会流入到所述排水管中,最终汇入所述储水箱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所述阻燃层可以防止意外情况下所述隔热装置主体发生燃烧,所述装饰层可以对所述隔热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进行装饰美化,增加其美观性。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所述隔热装置主体与所述通风窗通过镶嵌连接,所述隔热装置主体与所述排水管通过螺钉连接。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控制阀通过管件连接,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储水箱通过管道连接。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所述储水箱与所述进水管通过管件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泵通过螺栓连接。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所述水泵与所述流量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流量计与所述隔热装置主体通过管道连接。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第一防水层通过胶接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阻燃层通过胶接连接。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所述阻燃层与所述装饰层通过胶接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泵吸到隔热装置主体内,利用吸水材料层的吸附和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将其充满,最后经过排水管回到储水箱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了其对资源的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隔热装置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流量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隔热装置主体;2、通风窗;3、遮阳帘;4、排水管;5、控制阀;6、储水箱;7、进水管;8、水泵;9、流量计;10、遮阳帘卷绕转轴;11、隔热层;12、第一防水层;13、吸水材料层;14、第二防水层;15、阻燃层;16、装饰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包括隔热装置主体1、通风窗2、遮阳帘3、排水管4、控制阀5,隔热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通风窗2,通风窗2的上方设置有遮阳帘卷绕转轴10,遮阳帘卷绕转轴10用于安装缠绕遮阳帘3,遮阳帘卷绕转轴10上设置有遮阳帘3,遮阳帘3用于隔绝太阳光,隔热装置主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排水管4,排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阀5,控制阀5用于控制水的排出与否,控制阀5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6,储水箱6用于储水,储水箱6上端设置有进水管7,进水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8,水泵8用于为水进入隔热装置主体1提供动力,水泵8的一侧设置有流量计9,流量计9用于控制水流的流速,隔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11,隔热层11的前方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2,第一防水层12的前方设置有吸水材料层13,吸水材料层13用于吸附附着水,吸水材料层13的前方设置有第二防水层14,第二防水层14的前方设置有阻燃层15,阻燃层15用于防止燃烧,阻燃层15的前方设置有装饰层16,装饰层16用于使隔热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更加美观。上述结构中,通过水泵8将储水箱6中的水泵吸到进水管7中,然后经过流量计9的控制作用后,进入到隔热装置主体1内部的吸水材料层13中,第一防水层12和第二防水层14可以有效的防止吸水材料层13中的水进入到其他材料中,吸水材料层13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最后会流入到排水管4中,最终汇入储水箱6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阻燃层15可以防止意外情况下隔热装置主体1发生燃烧,装饰层16可以对隔热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进行装饰美化,增加其美观性。为了能够增加隔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隔热装置主体1与通风窗2通过镶嵌连接,隔热装置主体1与排水管4通过螺钉连接,排水管4与控制阀5通过管件连接,控制阀5与储水箱6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箱6与进水管7通过管件连接,进水管7与水泵8通过螺栓连接,水泵8与流量计9通过管道连接,流量计9与隔热装置主体1通过管道连接,隔热层11与第一防水层12通过胶接连接,第二防水层14与阻燃层15通过胶接连接,阻燃层15与装饰层16通过胶接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装置主体(1)、通风窗(2)、遮阳帘(3)、排水管(4)、控制阀(5),所述隔热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窗(2),所述通风窗(2)的上方设置有遮阳帘卷绕转轴(10),所述遮阳帘卷绕转轴(10)上设置有所述遮阳帘(3),所述隔热装置主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控制阀(5),所述控制阀(5)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6),所述储水箱(6)上端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一侧设置有流量计(9),所述隔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11),所述隔热层(11)的前方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2),所述第一防水层(12)的前方设置有吸水材料层(13),所述吸水材料层(13)的前方设置有第二防水层(14),所述第二防水层(14)的前方设置有阻燃层(15),所述阻燃层(15)的前方设置有装饰层(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装置主体(1)、通风窗(2)、遮阳帘(3)、排水管(4)、控制阀(5),所述隔热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窗(2),所述通风窗(2)的上方设置有遮阳帘卷绕转轴(10),所述遮阳帘卷绕转轴(10)上设置有所述遮阳帘(3),所述隔热装置主体(1)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所述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控制阀(5),所述控制阀(5)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6),所述储水箱(6)上端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一侧设置有流量计(9),所述隔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11),所述隔热层(11)的前方设置有第一防水层(12),所述第一防水层(12)的前方设置有吸水材料层(13),所述吸水材料层(13)的前方设置有第二防水层(14),所述第二防水层(14)的前方设置有阻燃层(15),所述阻燃层(15)的前方设置有装饰层(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修用多层复合隔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