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889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包括基座和培养板,培养板设置在基座上,培养板上设置有细菌培养孔,还包括连接在基座上并能移动至细菌培养孔正上方的划痕结构;划痕结构包括划痕针以及与细菌培养孔相适配的导向板,导向板上开设有十字型通槽,划痕针插接在十字型通槽内且其针尖穿过十字型通槽伸入细菌培养孔内。采用上述结构,十字型通槽给划痕针的划痕移动提供导向以及参照,能同时在细菌中进行十字型的划痕操作,划痕针受到十字型通槽槽壁的限位作用,使得划痕针划出的划痕不会出现弯曲、偏离以及位置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统一性,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细胞迁移指的是细胞在接收到迁移信号或感受到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后而产生的移动。移动过程中,细胞不断重复向前方伸出突触,然后牵拉后方胞体向前运动。细胞骨架和其结合蛋白,还有细胞间质是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另外还有多种物质会对之进行精密调节,细胞迁移是通过胞体形变进行的定向移动,因此细胞迁移的移动速度很慢,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细胞迁移的研究,在阻止癌症转移、异体植皮等医学应用方面取得更大成果。细胞划痕实验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研究细胞迁移或肿瘤侵袭的体外实验方法,现有的细胞划痕实验中,一般是将细胞培养板固定在基座上,实验人员手持划痕针深入至细胞培养孔内对细胞进行划痕,由于没有划痕针的固定和定位,容易造成划痕弯曲、偏离和位置不准确的结果出现,实验结果难以保证统一,难以进行后续研究工作等问题。因此,一种可以保证划痕以及划痕位置统一的细胞划痕实验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其通过在细菌培养孔正上方设置由划痕针和导向板构成的划痕结构,在导向板上设置有十字型通槽,划痕针插接在十字型通槽内并且其针尖穿过十字型通槽伸入细菌培养孔中,当划痕针沿着导向板上的十字型通槽移动的时候,可以对细菌培养孔中的细菌进行划痕操作,采用该结构,十字型通槽给划痕针的移动提供导向以及参照,能同时在细菌中进行十字型的划痕操作,划痕针受到十字型通槽槽壁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划痕针划出的划痕不会出现弯曲、偏离以及位置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统一性。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包括基座和培养板,所述培养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培养板上设置有细菌培养孔,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并能移动至细菌培养孔正上方的划痕结构;所述划痕结构包括划痕针以及与细菌培养孔相适配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十字型通槽,所述划痕针插接在所述十字型通槽内且其针尖穿过所述十字型通槽伸入所述细菌培养孔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细菌培养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细菌培养孔以矩阵的形式排布于所述培养板上;还包括第一滑道、第一滑块和安装板,所述第一滑道沿着所述矩阵的竖列方向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并位于所述矩阵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矩阵的若干个竖列一一对应的若干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安装有所述划痕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安装板移动至与所述矩阵的某一横列正对时阻止第一滑块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基座之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铁块、磁块、第二滑道和能够卡住所述铁块的U型固定卡,所述铁块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外壁上,所述基座上与所述矩阵的每个横列共线的位置均设置有一根所述第二滑道,每根所述第二滑道上均滑动安装有一块所述U型固定卡,所述U型固定卡的开口朝向所述矩阵,所述磁块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卡的侧壁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导向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十字型通槽适配的轨道槽,所述划痕针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轨道槽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卡接在所述轨道槽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导向板上端面开设有位于所述十字型通槽中心并与所述轨道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上开设有与所述十字型通槽相匹配的十字型杆道,所述划痕针的上端穿过所述十字型杆道。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可视窗靠近所述轨道槽的表面设置有能转动所述滑块的转动腔。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滑块为方块,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所述轨道槽的宽度,所述滑块的宽度小于所述轨道槽的宽度并大于所述十字型通槽的宽度,所述轨道槽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槽和竖槽,所述滑块的长度小于所述横槽或者竖槽长度的一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十字型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十字型杆道的宽度。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划痕针上位于所述滑块以上的部分为上段,所述划痕针上位于所述滑块以下的部分为下段,所述上段的直径大于所述下段的直径,所述十字型杆道的宽度与所述划痕针的上段的直径相同,所述十字型通槽的宽度与所述划痕针的下段的直径相同。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转动腔的高度等于所述滑块的高度。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细菌培养孔正上方设置由划痕针和导向板构成的划痕结构,在导向板上设置有十字型通槽,划痕针插接在十字型通槽内并且其针尖穿过十字型通槽伸入细菌培养孔中,当划痕针沿着导向板上的十字型通槽移动的时候,可以对细菌培养孔中的细菌进行划痕,采用该结构,十字型通槽给划痕针的划痕移动提供导向以及参照,能同时在细菌中进行十字型的划痕操作,划痕针受到十字型通槽槽壁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划痕针划出的划痕不会出现弯曲、偏离以及位置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统一性;(2)本技术在设置有培养板的基座上安装有第一滑道,在第一滑道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在第一滑块上连接有安装板,培养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以矩阵形式分布的细菌培养孔,第一滑道沿着该矩阵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使得安装板与该矩阵的宽度方向平行且置于矩阵上方,安装板上的通孔与该矩阵的竖列一一对应,每个安装孔均安装有一个上述划痕结构,并且在第一滑块与基座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结构,这样,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移动安装板,并通过固定结构,使安装板上的多个划痕结构分别与该矩阵的某一横列的培养孔一一正对,然后再分别操作划痕结构的划痕针,便可以在该横列上的多个细菌培养孔内的细菌上划出一致的划痕,而且可以利用固定结构使得安装板停留在每个横列的相同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统一性;(3)本技术中的导向板上还在设置有与十字型通槽相适配的轨道槽,该轨道槽包括相互垂直的横槽和竖槽,在上述划痕针的中部设置有滑块,滑块能卡在该横槽或者竖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划痕针在上述十字型通槽内滑动,由于轨道槽对滑块的限位作用,使得划痕针在划痕的时候移动地更加平稳,进一步避免出现划痕偏差;(4)本技术中还设置有可视窗,以方便使用者观察,该可视窗上设置有转动腔,使用者可以将划痕针上的滑块提起到转动腔而后转动,以方便划痕针在横槽和通槽的移动进行切换,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的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区域局部放大视图;图3是图2中的C-C剖面示图;图4是图2中的D-D剖面示图;图5是图1中的B区域局部放大视图。图中1-基座;2-培养板;201-细菌培养孔;3-第一滑道;4-第一滑块;5-安装板;6-划痕结构;601-导向板;6011-横槽;6012-竖槽;6013-可视窗;6014-转动腔;6015-通孔;6016-十字型杆道;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包括基座和培养板,所述培养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培养板上设置有细菌培养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并能移动至细菌培养孔正上方的划痕结构;所述划痕结构包括划痕针以及与细菌培养孔相适配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十字型通槽,所述划痕针插接在所述十字型通槽内且其针尖穿过所述十字型通槽伸入所述细菌培养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包括基座和培养板,所述培养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培养板上设置有细菌培养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并能移动至细菌培养孔正上方的划痕结构;所述划痕结构包括划痕针以及与细菌培养孔相适配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十字型通槽,所述划痕针插接在所述十字型通槽内且其针尖穿过所述十字型通槽伸入所述细菌培养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培养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细菌培养孔以矩阵的形式排布于所述培养板上;还包括第一滑道、第一滑块和安装板,所述第一滑道沿着所述矩阵的竖列方向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并位于所述矩阵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矩阵的若干个竖列一一对应的若干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安装有所述划痕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安装板移动至与所述矩阵的某一横列正对时阻止第一滑块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基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铁块、磁块、第二滑道和能够卡住所述铁块的U型固定卡,所述铁块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外壁上,所述基座上与所述矩阵的每个横列共线的位置均设置有一根所述第二滑道,每根所述第二滑道上均滑动安装有一块所述U型固定卡,所述U型固定卡的开口朝向所述矩阵,所述磁块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卡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演媚赖柔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爱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