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伟强专利>正文

陶瓷插芯式球形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852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陶瓷插芯式球形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2)、锁舌组件(3)、固定板(4)、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6)、扣板(7)、斜舌护罩(8),方管2(18)穿于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2)、锁舌(3)、固定板(4)、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6)之上,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2)、锁舌(3)、固定板(4)、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6)通过固定螺钉(5)固定在门上,扣板(7)及斜舌护罩(8)通过螺钉(9)装于锁舌(3)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是一种陶瓷插芯式球形门锁
技术介绍
传统的球形门锁结构较复杂,装配较麻烦,且内部各零件均采用铁皮材料冲压制成,有时会出现变形失灵的现象;外表则采用电镀工艺,使用时间久了会出现变色、褪色等缺陷。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装配方便,尺寸稳定,耐用可靠,历久如新的陶瓷插芯式球形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陶瓷插芯式球形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锁舌组件、固定板、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扣板、斜舌护罩,方管2穿于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锁舌、固定板、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之上,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锁舌、固定板、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门上,扣板及斜舌护罩通过螺钉装于锁舌上。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包括锁轴、小弹簧、钢球、锁轴套、锁轴卡簧、瓷球、回力片、回力弹簧、陶瓷盖、前底盖、转动座、轴套卡簧、压簧、止动滑块、拔块、细方芯、弹簧片、方管、方芯固块、固定环、固环螺钉,小弹簧及钢球藏于锁轴内,锁轴位于锁轴套内,瓷球与锁轴套粘接,回力片及回力弹簧装于锁轴套上,瓷球盖与前底盖粘接,转动座在轴套卡簧的管位下固定在锁轴套上,止动滑块位于转动座内部,并在压簧的作用下,压紧在拔块上,拔块与细方芯连接,弹簧片放置在方管内部,方芯固块与方管牢固配接,固定环在固环螺钉的作用下,固定在前面盖背后。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包拓轴套卡簧、后底盖、陶瓷盖、垫圈、瓷球、扭轴卡簧、扭轴套、扭手轴、扭手轴,扭手轴位于扭轴套内,与细方芯连接,扭轴套与方管配接,瓷球与扭轴套粘接,垫圈位于陶瓷盖与瓷球之间,陶瓷盖与后底盖粘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合理,装配方便,简化了内部零件,尺寸稳定,耐用可靠。2、扭手及面盖均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防撞击能力,同时具有不生锈不变色,历久如新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图4为钥匙拔匙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8为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处于开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处于上锁状态的结构剖视图;图11为锁头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图4,本技术包括钥匙1、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2、锁舌组件3、固定板4、固定螺钉5、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6、扣板7、斜舌护罩8等。通过固定螺钉5及螺钉9可把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2、锁舌组件3、固定板4、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6装于门上。在开锁状态下,前执手及后执手均可或左或右地同步转动,此时,方管2(18)会带动锁舌组件3动作,斜舌则会缩进锁舌壳内,门即可打开;若需上锁时,可把钥匙1插入前执手孔内,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50度即可(注0度规定为拔钥匙角度,也就是说钥匙必须向顺时针方向旋回150度到0度时才能拔出),在门后还可以转动后执手中的扭手轴6(18)来实现上锁功能。上锁后前执手无法转动,锁舌则没有动作、门就被锁上不能打开。此时在门后的后执手却没有受到影响,照样可以转动,从而带动锁舌把门打开,在此同时门锁则恢复到开锁状态,前、后执手都能同步转动。另外,我们在门前把钥匙向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或在门后把后执手中的扭手轴6(8)逆转一下,也能实现把锁恢复回开锁状态下的目的。参照图5、图6,陶瓷前执手及面盖组件2包括锁轴2(1)、小弹簧2(2)、钢球2(3)、锁轴套2(4)、锁轴卡簧2(5)、瓷球2(6)、回力片2(7)、回力弹簧2(8)、陶瓷盖2(9)、前底盖2(10)、转动座2(11)、轴套卡簧2(12)、压簧2(13)、卡动滑块2(14)、拔块2(15)、细方芯2(16)、弹簧片2(17)、方管2(18)、方芯固块2(19)、固定环2(20)、固环螺钉2(21)。锁轴2(1)是组成锁头部分的中转件;2(2)小弹簧、2(3)钢球是中转件锁轴的阻力装置,当插入钥匙1旋转锁轴到0度时,由于2(2)小弹簧的作用使2(3)钢珠弹出,衔入2(4)锁轴套的内孔处使其阻力明显增大,起到指示拔匙角度的目的;2(4)锁轴套,与钥匙1、2(1)锁轴及其它弹簧锁珠等零件组成了锁头部分;2(5)锁轴卡簧,它是控制2(1)锁轴能轴向转动,却不能轴向移动的零件;2(6)瓷球,采用一种高粘接能力的粘固剂使之与2(4)锁轴套粘固,装上锁后便成为此门锁的前执手,可与有关部件一同转动;2(7)回力片,它固定在2(4)锁轴套上与前执手一同转动;2(8)回力弹簧,在它的作用下前执手实现自动复位;2(9)瓷球盖,也采用强粘结剂与2(10)前底盖粘固,装配后便成为此门锁的前面盖,它将固定在门上成为前扭手以及其它各种零件的固定座;2(11)转动座,在2(12)轴套卡簧的管位下固定在2(4)锁轴套上,与执手一同转动,同时也对2(14)止动滑块起轴向导轨的作用;2(14)止动滑块,是本门锁唯一能轴向移动的部件,位于2(11)转动座的内部作来回移动,实现开锁、上锁的转换功能。同时在2(13)压簧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2(15)拨块上;2(15)拨块、2(16)细方芯锅接在一起,可一同转动,在开锁的状态下会嵌藏在2(14)止动滑块的后面;2(17)弹簧片、放置在2(18)方管的内部,对细方芯起阻力限位作用;2(18)方管,它是直接拨动锁舌动作的零件;2(19)方芯固块,它与2(18)方管配置牢固一起转动;2(20)固定环,在2(21)固环螺钉的修紧下、固定在前面盖背后,起封盖的作用。参照图7、图8,陶瓷后执手及面盖组件6包括轴套卡簧6(1)、后底盖6(2)、陶瓷盖6(3)、垫圈6(4)、瓷球6(5)、扭轴卡簧6(6)、扭轴套6(7)、扭手轴6(8)。扭手轴6(8)是控制前执手及面盖中的2(16)细方芯直接转动的零件;6(7)扭轴套,与前执手及面盖中的2(18)方管配置,一起带动锁舌3动作;6(6)扭轴卡簧,它是控制6(8)扭手轴不能作轴向移动的零件;6(5)瓷球,与2(6)瓷球一样,它跟6(7)扭轴套粘固后,便成为本门锁的后执手;6(4)垫圈,分隔开后执手与后面盖,以减少磨擦力的作用;6(3)陶瓷盖,它与6(2)后底盖粘固成为本锁的后面盖;6(2)后底盖,中心攻有M19的螺牙,与固定板4修紧后固定在门上;6(1)轴套卡簧,对6(7)扭轴套起管位的作用。参照图9、图10,本门锁内部各零件的工作过程如下1.开锁状态当用手扭动前执手2时,具有导轨作用的2(11)转动座也一起转动,即可带动2(14)止动滑块转动,由于在2(19)方芯固块上开有两槽,刚好卡住2(14)止动滑块的两“耳仔”,使2(19)方芯固块也一起转动,从而带动2(18)方管、斜舌的拨码、后执手6等有关配件也一起转动,实现前、后执手及锁舌同步动作的功能。同样,扭动后执手也能使前执手及斜舌动作,其原理是上面叙述的逆过程,这里不再详述。松手后受到2(7)回力片、2(8)回力弹簧等有关机件的作用下,前后执手便会自动复位。2.开锁状态—→上锁状态,把6(8)扭手轴向顺时针方向旋转80度时,即可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谭伟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