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及燃油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8587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及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盖板、侧板、前封板、后封板和底板焊接组成的燃油箱;所述盖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阻浪板,所述阻浪板位于燃油箱中间位置并开设有通孔,阻浪板的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和底板焊接连接;所述前封板一端的预定位置设置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和底板焊接连接,两侧与侧板焊接连接;所述盖板上部靠近前封板的一端焊接设置有燃油加注口、主输油口连接法兰、第一通气口、第一输油口、回油口和第二输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续航能力,车辆行驶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平顺性,与此同时还能满足车辆对于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的要求,提高了车辆的环境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及燃油供给系统
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油品存储及供给系统,属于特种车辆燃油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及燃油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在高山积雪、森林地区,普通轮式车辆运输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森林大火、雪灾、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应用特殊地形和环境条件的特种车辆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履带式全地形车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环境和恶劣地形条件下,进行人员和物资运输、抢险救援、森林防火等作业的特种车辆。为满足在复杂环境和恶劣地形下连续作业,传统履带式全地形车普遍采用较大容积的燃油箱结构,提高车辆连续工作能力的同时造成整车重量偏大,并且由于燃油较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冲击,影响整车的行驶平顺性;传统履带式全地形车在崎岖路面行驶时,燃油箱液面时刻都在变化,会出现供油系统不能正常供油,并导致发动机空吸而使车辆熄火,影响车辆的安全性;传统履带式全地形车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为加装燃油辅助加热系统时也存在局限性;传统履带式全地形车还存在将燃油箱安装车体外部,由于车辆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燃油箱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可维修性较差。因此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续航能力,保障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能满足车辆对于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的要求的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及燃油供给系统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使用的燃油箱及供油系统,能够满足车辆在各种复杂环境以及恶劣地形下进行机动作业,并且具有优异的续航能力,保障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能满足车辆对于安全性和可维修性的要求,从而使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履带式全地形车能够及时有效的应用于各类应急突发事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包括盖板、侧板、前封板、后封板和底板焊接组成的燃油箱;所述盖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阻浪板,所述阻浪板位于燃油箱中间位置并开设有通孔,阻浪板的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和底板焊接连接;所述前封板和阻浪板之间的预定位置设置前隔板,所述前隔板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和底板焊接连接,两侧与侧板焊接连接;所述盖板上部靠近前封板的一端焊接设置有燃油加注口、主输油口连接法兰、第一通气口、第一输油口、回油口和第二输油口;所述盖板上部位于前隔板与阻浪板之间焊接设置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所述盖板上部位于阻浪板与后封板之间焊接设置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所述盖板上部靠近后封板一端焊接设置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与第一输油口之间以及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与第二输油口之间均通过设置有输油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前封板上焊接设置卸油口;所述底板的下部焊接右托盘和左托盘;所述右托盘焊接设置进水口,所述左托盘焊接设置回水口。进一步的,还包括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所述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焊接在盖板中部,连接液位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下部的底面焊接有右托盘和左托盘,所述右托盘和左托盘内部相通;所述右托盘设置的进水口和左托盘设置的回水口通过管路与车辆防冻液水箱连接;所述右托盘和左托盘内部防冻液、防冻液水箱中的防冻液均通过燃油辅助加热器进行加热。进一步的,所述阻浪板设置为多个,相邻的阻浪板所开设的通孔位置不重复。进一步的,所述阻浪板采用铝合金板。进一步的,所述前隔板采用铝合金板。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对应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与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间对应位置设置向内凹槽。进一步的,燃油箱设置在履带式全地形车后模块内底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上述的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如上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进一步的,发动机、柴油精滤器、电动供油泵、柴油粗滤器、油水分离器通过输油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与主输油口连接法兰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回油管与回油口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及燃油供给系统与现有技术比较,燃油箱位于后模块内底部,有利于降低整车的重心,提高整车行驶的平顺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后模块内底部空间,增大了车辆的储油量,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燃油箱内部采用分仓结构,保障车辆行驶过程中供油顺畅,使用更加稳定可靠;与此同时,燃油箱采用阻浪板结构可减少行驶过程产生的冲击,提高行驶过程的稳定性;供油系统采用燃油辅助加热系统,对燃油箱进行循环加热,保证车辆在低温环境下能正常运行,提高车辆环境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供油系统原理图图中:1、盖板;2、侧板;3、前封板;4、后封板;5、阻浪板;6、底板;7、前隔板;8、燃油加注口;9、主输油口连接法兰;10、第一通气口;11、第一输油口;12、回油口;13、第二输油口;14、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5、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16、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7、第二通气口;18、卸油口;19、进水口;20、右托盘;21、左托盘;22、回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所示,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包括盖板1、侧板2、前封板3、后封板4和底板6焊接组成的燃油箱;所述盖板1和底板6之间设置有阻浪板5,所述阻浪板5位于燃油箱中间位置并开设有通孔,阻浪板5的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1和底板6焊接连接;所述前封板3和阻浪板5之间的预定位置设置前隔板7,前封板3与前隔板7之间为供油仓,所述前隔板7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1和底板6焊接连接,两侧与侧板2焊接连接;所述盖板1上部靠近前封板3的一端焊接设置有燃油加注口8、主输油口连接法兰9、第一通气口10、第一输油口11、回油口12和第二输油口13;所述盖板1上部位于前隔板7与阻浪板5之间焊接设置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4;所述盖板1上部位于阻浪板5与后封板4之间焊接设置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6;所述盖板1上部靠近后封板4一端焊接设置第二通气口17;所述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4与第一输油口11之间以及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6与第二输油口13之间均通过设置有输油泵的管道连接;供油系统通过两个输油泵分别将储油仓里面的燃油输送到供油仓,通过电动供油泵将供油仓里面的油吸出,首先进入油水分离器,再经过柴油粗滤器和精滤器过滤后,最后进入发动机;所述前封板3上焊接设置卸油口18;所述底板6的下部焊接右托盘20和左托盘21;所述右托盘20焊接设置进水口19,所述左托盘21焊接设置回水口22,右托盘20和左托盘21为主构成的辅助加热系统,可将加热后的防冻液从进水口19加入到托盘中,托盘中的防冻液同时通过回水口22回到辅助加热系统;电动供油泵将燃油从燃油箱经供油管路输送到发动机,发动机内多余的燃油通过回油管路回到燃油箱内,经加热后的防冻液可对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中的燃油进行加热,通过辅助加热系统对燃油进行循环加热。进一步的,还包括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15,所述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15焊接在盖板1中部,连接液位感应器,可实时监测燃油箱内燃油液位,并在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侧板(2)、前封板(3)、后封板(4)和底板(6)焊接组成的燃油箱;所述盖板(1)和底板(6)之间设置有阻浪板(5),所述阻浪板(5)位于燃油箱中间位置并开设有通孔,阻浪板(5)的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1)和底板(6)焊接连接;所述前封板(3)和阻浪板(5)之间的预定位置设置前隔板(7),所述前隔板(7)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1)和底板(6)焊接连接,两侧与侧板(2)焊接连接;所述盖板(1)上部靠近前封板(3)的一端焊接设置有燃油加注口(8)、主输油口连接法兰(9)、第一通气口(10)、第一输油口(11)、回油口(12)和第二输油口(13);所述盖板(1)上部位于前隔板(7)与阻浪板(5)之间焊接设置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4);所述盖板(1)上部位于阻浪板(5)与后封板(4)之间焊接设置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6);所述盖板(1)上部靠近后封板(4)一端焊接设置第二通气口(17);所述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4)与第一输油口(11)之间以及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6)与第二输油口(13)之间均通过设置有输油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前封板(3)上焊接设置卸油口(18);所述底板(6)的下部焊接右托盘(20)和左托盘(21);所述右托盘(20)焊接设置进水口(19),所述左托盘(21)焊接设置回水口(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侧板(2)、前封板(3)、后封板(4)和底板(6)焊接组成的燃油箱;所述盖板(1)和底板(6)之间设置有阻浪板(5),所述阻浪板(5)位于燃油箱中间位置并开设有通孔,阻浪板(5)的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1)和底板(6)焊接连接;所述前封板(3)和阻浪板(5)之间的预定位置设置前隔板(7),所述前隔板(7)上下两端折弯,折弯边分别与盖板(1)和底板(6)焊接连接,两侧与侧板(2)焊接连接;所述盖板(1)上部靠近前封板(3)的一端焊接设置有燃油加注口(8)、主输油口连接法兰(9)、第一通气口(10)、第一输油口(11)、回油口(12)和第二输油口(13);所述盖板(1)上部位于前隔板(7)与阻浪板(5)之间焊接设置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4);所述盖板(1)上部位于阻浪板(5)与后封板(4)之间焊接设置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6);所述盖板(1)上部靠近后封板(4)一端焊接设置第二通气口(17);所述第一输油口连接法兰(14)与第一输油口(11)之间以及第二输油口连接法兰(16)与第二输油口(13)之间均通过设置有输油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前封板(3)上焊接设置卸油口(18);所述底板(6)的下部焊接右托盘(20)和左托盘(21);所述右托盘(20)焊接设置进水口(19),所述左托盘(21)焊接设置回水口(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全地形车燃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15),所述液位感应器连接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伟林王胜伟刘显勇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