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7283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浇筑带有两道坎台的后浇带加强层,两道坎台位于后浇带的两侧,两道坎台既能起到撑垫基础底板下层钢筋的作用,又能防止在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时混凝土会从基础底板下层钢筋的下层缝隙中向后浇带中漏浆的现象发生;通过在止水钢板上支设分隔模板,分隔模板配合海绵条和压置木块,起到封堵基础底板上层钢筋的缝隙的作用,防止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从基础底板上层钢筋的缝隙流入后浇带;且拆模后后浇带整体成形美观,质量一次成优。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ost-pouring Belt with Reserved Foundation Flo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serving the post-pouring strip of the foundation floo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pours a reinforced layer of the post-pouring strip with two canals, which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ost-pouring strip. The two canals can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supporting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lower layer of the foundation floor, but also prevent the concrete from go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foundation when pouring the concrete on both sides of the post-pouring strip. The phenomenon of slurry leakage occurs in the back pouring zone in the lower crack of the steel bar in the lower layer of the slab; by setting up the separating formwork on the water-stop steel plate, the separating formwork cooperates with the sponge bar and the pressing wood block, it can plug the crack of the upper steel bar in the foundation floor, prevent the concrete on both sides of the back pouring zone from flowing into the back pouring zone from the crack of the upper steel bar in the foundation floor; and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post pouring zone after removing the formwork is beautiful. Quality is excellent o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墙等主体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称之为后浇带。在现有的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中,底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空隙用密目钢丝网封闭,底板顶部钢筋保护层也用密目钢丝网封闭。底板的下层钢筋保护层用密目钢丝网无法封闭严实;上层钢筋穿过密目钢丝网后存在穿孔缝隙,封闭也不严实;这样在混凝土作业时混凝土容易从基础底板下层钢筋的空隙和基础底板上层钢筋与密目钢丝网之间的缝隙流入预留的后浇带中,作业完成后预留的后浇带的施工部位成形外观质量差、剔凿多余混凝土时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施工方法中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业时易漏浆导致成形的后浇带外观质量差的问题。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形成带有两道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坎台的后浇带加强层,且所述坎台上凸设有多个在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钢筋,两排第一钢筋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后浇带的宽度;S2、铺设基础底板下层钢筋,两道所述坎台能够撑垫所述基础底板下层钢筋;S3、沿两排所述第一钢筋的外侧安装免拆金属模板网,在每一排所述第一钢筋的顶部安装止水钢板;S4、在所述止水钢板的上表面焊接多个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一钢筋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两排所述第一钢筋之间的空间和两排所述第三钢筋之间的空间即为所述后浇带;S5、沿两排所述第三钢筋的内侧各支设一个分隔模板,所述分隔模板与所述第三钢筋抵接;S6、在所述分隔模板的上面铺设基础底板上层钢筋;S7、在所述分隔模板的上面放置海绵条并用压置木块压置,且所述海绵条能够覆盖部分所述基础底板上层钢筋;S8、浇筑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S9、待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压置木块、所述海绵条和所述分隔模板。其中,在所述步骤S1之前,需要预制坎台模板;所述坎台模板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外模板;位于两个所述外模板的内侧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内模板,所述内模板平行于所述外模板;多个垂直于所述外模板且间隔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外模板和所述内模板均连接;同一侧的所述外模板和所述内模板之间形成所述坎台的浇筑空间。其中,施工形成所述后浇带加强层包括如下步骤:S11、完成后浇带加强层垫层的施工;S12、铺设后浇带加强层钢筋并支设所述坎台模板;S13、在相邻的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之间,等间隔支设所述第一钢筋;S14、浇筑混凝土,形成具有两道所述坎台的所述后浇带加强层。其中,在所述步骤S5之前,需要预制所述分隔模板;所述分隔模板包括挡板和分别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个侧面的上下两端的两个加强板。其中,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第三钢筋的底部设有铁丝,位于所述挡板的下端的所述加强板设有向上突出的铁钉,所述铁丝绑扎于所述铁钉上。其中,所述铁丝绑扎于所述铁钉后,将所述铁钉敲弯。其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基础底板下层钢筋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的上端焊接于所述止水钢板的下表面。其中,所述坎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后浇带外侧的所述后浇带加强层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基础底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其中,所述压置木块的厚度与基础底板上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相同。其中,在所述步骤S7中,所述压置木块压置住所述海绵条后,将所述压置木块与所述分隔模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中,浇筑带有两道坎台的后浇带加强层,通过坎台来支撑基础底板下层钢筋,同时坎台也能防止在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基础底板下层钢筋的缝隙中向后浇带中漏浆;通过在止水钢板上支设分隔模板,并在位于分隔模板上方的基础底板上层钢筋上方放置海绵条并压置来封堵基础底板上层钢筋与预留的后浇带间的缝隙;如此设置,使得在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流入到预留的后浇带中,且拆模后预留的后浇带的施工部位外形平整度良好,不存在多余的混凝土需要剔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坎台模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隔模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坎台模板支设完成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浇带加强层浇筑混凝土完成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止水钢板安装完成时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安装完成并压置海绵条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完成时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分隔木板、海绵条和压置木块后的示意图。图中:100、坎台模板;110、定位板;120、外模板;130、内模板;140、第一钢筋;200、分隔模板;210、挡板;220、加强板;230、海绵条;240、压置木块;300、后浇带加强层;310、坎台;320、后浇带加强层钢筋;330、钢筋马凳;400、免拆金属模板网;500、基础底板下层钢筋;510、第二钢筋;600、止水钢板;610、第三钢筋;700、基础底板上层钢筋;800、后浇带加强层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参见图1-图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参见图1和图2,施工前需要预制坎台模板100,坎台模板100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外模板120、位于两个外模板120的内侧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内模板130、多个垂直于外模板120且间隔设置的定位板110。且内模板130平行于外模板120,定位板110与外模板120和内模板130通过铁钉连接。同一侧的外模板120和内模板130之间形成坎台310的浇筑空间。定位板110的下表面到外模板120的下表面的距离为基础底板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具体数值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中,定位板110等间隔设置。为了便于后期拆除,本实施例中坎台模板100的材质优选为木模板。制作坎台模板100时,先将两个内模板130摆放好,用铁钉将各个定位板110与内模板130固定连接,然后将外模板120通过铁钉固定在定位板110的端头位置。坎台模板100的长度可依据施工现场进行设置。参见图3,施工前还需要预制分隔模板200。分隔模板200包括挡板210和分别位于挡板210的一个侧面的上下两端的两个加强板220。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10和加强板220通过铁钉连接在一起,且位于下方的加强板220还设有向上突出的铁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施工形成带有两道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坎台310的后浇带加强层300,且坎台310上凸设有多个在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钢筋140,两排第一钢筋140之间的距离为后浇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形成带有两道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坎台(310)的后浇带加强层(300),且所述坎台(310)上凸设有多个在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钢筋(140),两排所述第一钢筋(140)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后浇带的宽度;S2、铺设基础底板下层钢筋(500),两道所述坎台(310)能够撑垫所述基础底板下层钢筋(500);S3、沿两排所述第一钢筋(140)的外侧安装免拆金属模板网(400),在每一排所述第一钢筋(140)的顶部安装止水钢板(600);S4、在所述止水钢板(600)的上表面焊接多个第三钢筋(610),所述第三钢筋(610)和所述第一钢筋(140)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两排所述第一钢筋(140)之间的空间和两排所述第三钢筋(610)之间的空间即为所述后浇带;S5、沿两排所述第三钢筋(610)的内侧各支设一个分隔模板(200),所述分隔模板(200)与所述第三钢筋(610)抵接;S6、在所述分隔模板(200)的上面铺设基础底板上层钢筋(700);S7、在所述分隔模板(200)的上面放置海绵条(230)并用压置木块(240)压置,且所述海绵条(230)能够覆盖部分所述基础底板上层钢筋(700);S8、浇筑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S9、待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压置木块(240)、所述海绵条(230)和所述分隔模板(2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形成带有两道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坎台(310)的后浇带加强层(300),且所述坎台(310)上凸设有多个在同一平面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钢筋(140),两排所述第一钢筋(140)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后浇带的宽度;S2、铺设基础底板下层钢筋(500),两道所述坎台(310)能够撑垫所述基础底板下层钢筋(500);S3、沿两排所述第一钢筋(140)的外侧安装免拆金属模板网(400),在每一排所述第一钢筋(140)的顶部安装止水钢板(600);S4、在所述止水钢板(600)的上表面焊接多个第三钢筋(610),所述第三钢筋(610)和所述第一钢筋(140)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两排所述第一钢筋(140)之间的空间和两排所述第三钢筋(610)之间的空间即为所述后浇带;S5、沿两排所述第三钢筋(610)的内侧各支设一个分隔模板(200),所述分隔模板(200)与所述第三钢筋(610)抵接;S6、在所述分隔模板(200)的上面铺设基础底板上层钢筋(700);S7、在所述分隔模板(200)的上面放置海绵条(230)并用压置木块(240)压置,且所述海绵条(230)能够覆盖部分所述基础底板上层钢筋(700);S8、浇筑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S9、待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压置木块(240)、所述海绵条(230)和所述分隔模板(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基础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需要预制坎台模板(100);所述坎台模板(100)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外模板(120);位于两个所述外模板(120)的内侧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内模板(130),所述内模板(130)平行于所述外模板(120);多个垂直于所述外模板(120)且间隔设置的定位板(110);其中,所述定位板(110)与所述外模板(120)和所述内模板(130)均连接;同一侧的所述外模板(120)和所述内模板(130)之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财余慧明张尊良彭文滨张勤王凡王安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