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开设有夹具腔,所述夹具腔的后侧端壁上转动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前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块的上下两侧端面上对称固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设有夹具块,所述夹具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底端与固嵌在所述转动块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固设有位于夹具腔的前后璧上气压泵,所述气压泵均匀分布设有四组,所述夹具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三空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板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住所的美观性,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对墙面进行装修以达到美观的目的,但在传统的墙板安装领域,是由人工手动对墙板进行刷胶然后将墙板安装上,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板安装设备及其相对应的组合墙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开设有夹具腔,所述夹具腔的后侧端壁上转动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前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块的上下两侧端面上对称固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设有夹具块,所述夹具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底端与固嵌在所述转动块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固设有位于夹具腔的前后璧上气压泵,所述气压泵均匀分布设有四组,所述夹具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外壁上动力连接有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空腔的顶壁内固嵌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底端动力连接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后侧啮合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绕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右侧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周向外壁上设有第二绕线,所述夹具腔底壁上滑动设有夹具底板,所述夹具腔的底壁上开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四转轮的前侧端面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一推板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左侧端壁内滑动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内核设置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左侧固设有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凹槽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周向外壁上动力连接有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轮固定连接,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刷胶箱,所述刷胶箱为L型设计,所述刷胶箱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刷轮,所述刷轮左侧的所述第三凹槽内转动设有扇形齿轮,所述刷轮与所述扇形齿轮之间通过拉线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凹槽的左侧端壁上滑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内互动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与所述第三凹槽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挡板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凹槽左侧的所述刷胶箱内开设有胶腔,所述胶腔内滑动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顶端与所述胶腔顶壁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胶腔的左侧端壁上设有开关,所述胶腔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相连通设有通孔,所述夹具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曲柄机构,所述曲柄机构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动力机构。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曲柄机构包括曲柄转轴,所述夹具腔左侧端壁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相连通设有向左延伸设置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曲柄腔,所述曲柄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曲柄腔内,所述进料槽内滑动设有第三推板,所述进料槽的顶壁内滑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底端与所述第三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杆顶端与曲柄转轴通过连杆铰接,所述曲柄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五空腔,所述曲柄转轴与所述曲柄腔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曲柄转轴左侧末段固设有齿轮机构,所述第五空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端与所述齿轮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顶端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凹槽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扭簧腔,所述扭簧腔的后璧上转动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通过第二绕线与夹具底板左侧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呢开设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底壁上滑动设有滑块,所述第三电机固嵌于所述滑块的顶壁内,所述滑块右侧端面上固设有电磁铁机构,所述滑块右端面与所述第七空腔的右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电机的顶端动力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七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右侧末端固设有位于上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六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七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与所述第七空腔之间转动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左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右侧末端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八空腔内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八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五转轮,所述第五转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第七锥齿轮的后侧啮合设置所述第五转轮的外壁上固设有第三绕线所述第三绕线底端与所述刷胶箱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夹具底板内开设有上下相连通的通槽,所述夹具底板的顶部端面上开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滑动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第五凹槽的一侧端壁通过弹簧弹性连接。进一步的技术说明,墙板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通过第四弹簧滑动设有卡块,所述墙板的顶部也设有所述卡块,所述墙板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所述墙板右侧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对设置的第七凹槽。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主机体底部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设有液压装置可将主机体向上顶起。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夹具底板138最大程度的位于第四凹槽155的左侧位置处,第三推板142最大程度的处于向上状态,同时第一推板132最大程度的处于向下位置,同时第一支撑板157处于开口向左状态,气压泵123上的122压板处于最向左状态,同时第一齿条109最大程度的处于向右状态,刷胶箱197最大程度的向上,挡板177将通孔176堵住,滑块149处于最大程度的向左状态,使第三锥齿轮103将第四锥齿轮102啮合;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首先将墙板165推入进料槽143内,打开第三电机150,使第二转轴151转动,第二转轴151通过带动曲柄转轴200将墙板165推入第四凹槽155内的夹具底板138上,并通过卡板168将墙板165卡住,此时打开电磁铁机构148将滑块149向右吸引移动,使第三锥齿轮103与第六锥齿轮104啮合,带动第四转轴105转动,使第八锥齿轮110转动,将刷胶箱197放下,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机体,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开设有夹具腔,所述夹具腔的后侧端壁上转动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前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块的上下两侧端面上对称固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设有夹具块,所述夹具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底端与固嵌在所述转动块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固设有位于夹具腔的前后璧上气压泵,所述气压泵均匀分布设有四组,所述夹具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外壁上动力连接有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空腔的顶壁内固嵌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底端动力连接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后侧啮合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绕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右侧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周向外壁上设有第二绕线,所述夹具腔底壁上滑动设有夹具底板,所述夹具腔的底壁上开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四转轮的前侧端面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一推板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左侧端壁内滑动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内核设置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左侧固设有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凹槽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周向外壁上动力连接有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轮固定连接,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刷胶箱,所述刷胶箱为L型设计,所述刷胶箱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刷轮,所述刷轮左侧的所述第三凹槽内转动设有扇形齿轮,所述刷轮与所述扇形齿轮之间通过拉线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凹槽的左侧端壁上滑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内互动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与所述第三凹槽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挡板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凹槽左侧的所述刷胶箱内开设有胶腔,所述胶腔内滑动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顶端与所述胶腔顶壁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胶腔的左侧端壁上设有开关,所述胶腔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相连通设有通孔,所述夹具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曲柄机构,所述曲柄机构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动力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机体,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开设有夹具腔,所述夹具腔的后侧端壁上转动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前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块的上下两侧端面上对称固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设有夹具块,所述夹具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底端与固嵌在所述转动块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固设有位于夹具腔的前后璧上气压泵,所述气压泵均匀分布设有四组,所述夹具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外壁上动力连接有第一绕线,所述第二空腔的顶壁内固嵌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底端动力连接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壁转动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后侧啮合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绕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右侧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周向外壁上设有第二绕线,所述夹具腔底壁上滑动设有夹具底板,所述夹具腔的底壁上开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四转轮的前侧端面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一推板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左侧端壁内滑动设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内核设置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左侧固设有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凹槽右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周向外壁上动力连接有所述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一端与所述第四转轮固定连接,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刷胶箱,所述刷胶箱为L型设计,所述刷胶箱的左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刷轮,所述刷轮左侧的所述第三凹槽内转动设有扇形齿轮,所述刷轮与所述扇形齿轮之间通过拉线动力连接,所述第三凹槽的左侧端壁上滑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内互动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与所述第三凹槽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挡板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凹槽左侧的所述刷胶箱内开设有胶腔,所述胶腔内滑动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顶端与所述胶腔顶壁之间动力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胶腔的左侧端壁上设有开关,所述胶腔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相连通设有通孔,所述夹具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曲柄机构,所述曲柄机构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动力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墙板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机构包括曲柄转轴,所述夹具腔左侧端壁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相连通设有向左延伸设置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曲柄腔,所述曲柄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曲柄腔内,所述进料槽内滑动设有第三推板,所述进料槽的顶壁内滑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底端与所述第三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杆顶端与曲柄转轴通过连杆铰接,所述曲柄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五空腔,所述曲柄转轴与所述曲柄腔左侧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曲柄转轴左侧末段固设有齿轮机构,所述第五空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开设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端与所述齿轮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顶端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祝明,
申请(专利权)人:余祝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