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金属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铸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金属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在的电子产品向越来越小型化,零部件密集化发展,对其线路板的铜互联工艺也提出了越来越薄和精密的要求。金属层制备是精密电镀、精密电铸相关的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制造
、模具电铸
等各
内惯常涉及的技术手段,但是如何有效制得厚度超薄、表面光滑精细的金属层是金属层制备方法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电铸是指在芯模上电沉积,然后分离以制造(或复制)金属制品的工艺。电铸是利用金属离子阴极电沉积原理,在导电原模(母模)上沉积金属、合金或复合材料,并将其与原模分离以制取制品的过程。通常导电原模作阴极,需要电铸的金属作阳极,一同放入电铸溶液中,通以直流电,电铸溶液是含有阳极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电源的作用下,电铸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导电原模上还原成金属,沉积于导电原模表面,同时,阳极金属源源不断地变成离子溶解到电铸液中进行补充,使电铸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当阴极导电原模上的电铸层逐渐增加,达到要求厚度时,停止电铸,将电铸件与原模分离,获得与原模型面相反的电铸件。这种电铸件的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值与原模相似。它能把机械加工困难的内表面转化为母模外表面,能准确地复制表面轮廓和微细纹路,能够得到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的产品,因而被用来制造形状复杂、精度高的空心零件、注塑用的模具、复制精细的表面轮廓等。但是,在常规电铸工艺条件下,电铸件只能得到较粗糙的表面,并且在进行电铸件分离时,容易因电铸层和导电原模(母模)结合力过小脱模、结合力过大脱模而产生分离撕裂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金属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配制电铸液,电铸液为含有用于构成超薄金属层的金属离子的金属盐溶液;电铸液为高浓度电铸液,高浓度电铸液用于电铸时其金属离子在基体上以瞬态成核方式被还原;步骤2、把需要沉积超薄金属层的基体用丙酮浸泡除油,然后依次用无水乙醇、超纯水超声清洗15‑25分钟;把用于构成超薄金属层的金属板用硝酸浸泡10‑15秒,然后依次进行超纯水冲洗、氮气吹干;步骤3、将基体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一同浸没于电铸液中,阴极、阳极之间通电,进行电流密度调节,电流密度调节时电源会显示对应的工作电位,控制工作电位高于电铸液的金属离子的沉积平衡电位,同时控制工作电位低于限定电位,限定电位是保证电铸液的金属离子不会形成沙状颗粒沉积的电位上限;进行电沉积时间0.5‑40秒,在基体的表面形成有超薄金属层,然后取出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冲洗、干燥,所述超薄金属层制备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金属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配制电铸液,电铸液为含有用于构成超薄金属层的金属离子的金属盐溶液;电铸液为高浓度电铸液,高浓度电铸液用于电铸时其金属离子在基体上以瞬态成核方式被还原;步骤2、把需要沉积超薄金属层的基体用丙酮浸泡除油,然后依次用无水乙醇、超纯水超声清洗15-25分钟;把用于构成超薄金属层的金属板用硝酸浸泡10-15秒,然后依次进行超纯水冲洗、氮气吹干;步骤3、将基体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一同浸没于电铸液中,阴极、阳极之间通电,进行电流密度调节,电流密度调节时电源会显示对应的工作电位,控制工作电位高于电铸液的金属离子的沉积平衡电位,同时控制工作电位低于限定电位,限定电位是保证电铸液的金属离子不会形成沙状颗粒沉积的电位上限;进行电沉积时间0.5-40秒,在基体的表面形成有超薄金属层,然后取出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冲洗、干燥,所述超薄金属层制备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金属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浓度电铸液的浓度采用计时电流法确定:通过计时电流法对不同浓度的电铸液进行试验,获取各个浓度的电铸液的电流i和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即电流-时间曲线,根据各个浓度的电铸液的电流-时间曲线获取对应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m、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所用的时间tm,以获取各个浓度的电铸液的无因次关系曲线,将各个浓度的电铸液的无因次关系曲线与判断成核方式的无因次理论曲线进行对比,当电铸液的无因次关系曲线趋合于瞬时成核的无因次理论曲线时,判断其对应浓度的电铸液的金属离子能够瞬态成核,即确定能够瞬态成核的高浓度电铸液的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金属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电铸液的金属离子沉积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旗,刘中生,杨光,梁桂德,朱庆强,李沧海,蔡佳旺,黄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夜光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