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55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步骤1,高压热水脱脂;步骤2,酸洗;步骤3,一次水洗;步骤4,钝化处理;步骤5,二次水洗;步骤2所述酸洗装置包括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酸洗槽,所述酸洗槽上部设有安装横梁,所述酸洗槽内设有酸洗液,所述安装横梁上依次设有进带装置,第一铜带导向装置、酸洗清洁装置、第二铜带导向装置以及出带装置,步骤3所述水洗装置包括包括箱体、传输装置、水洗清洁装置以及水冲装置,所述箱体包括清洗箱和水回收箱,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一传输轮、第二传输轮、第一水洗导辊组以及第二水洗导辊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带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铜带是一种常用金属元件,由于表面杂质存在,为了避免影响成品品质,必须进行清洗,现有的铜带清洗机在清洗铜带时大都只能对铜带的上表面进行清洗。目前,市场上在对铜带表面进行清洗时,会使用到多道清洗工艺组成,从而降低了对铜带表面的清洗效率,不利于推广使用,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改进型的铜带表面清洗方法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高压热水脱脂:将去离子水加热到70-80℃,在40bar的高压下直接喷射到铜带表面进行清洗;步骤2,酸洗:将步骤1脱脂完成后的铜带由酸洗进料口喂入酸洗装置内进行酸洗处理去除铜带表面的氧化物,所述酸洗装置内酸洗液为浓度为5%-15%的稀硫酸溶液;步骤3,一次水洗:将步骤2酸洗后的铜带喂入水洗装置中进行水洗;步骤4,钝化处理:将步骤3水洗完的铜带使用浓度为0.2%-0.5%的钝化剂溶液进行钝化处理,钝化过程可采用侵入式也可采用喷淋式;步骤5,二次水洗:将步骤4钝化处理后的铜带使用清水进行喷淋式水洗,水洗完成之后,利用压缩空气对铜带的外表面进行吹干。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步骤2所述酸洗装置包括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酸洗槽,所述酸洗槽上部设有安装横梁,所述酸洗槽内设有酸洗液,所述安装横梁上依次设有进带装置,第一铜带导向装置、酸洗清洁装置、第二铜带导向装置以及出带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铜带导向装置包括第一转轴以及第一铜带导向轮,第一转轴与第一铜带导向轮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铜带导向轮外表面设有防滑磨砂层;所述第二铜带导向装置包括第二转轴以及第二铜带导向轮,第二转轴与第二铜带导向轮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铜带导向轮外表面设有防滑磨砂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酸洗清洁装置包括毛刷组以及设置在毛刷组两侧的清洁板,所述酸洗槽的一侧设有PH检测器,酸洗槽的另一侧设有酸液补充盒,所述酸液补充盒连接有一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外端伸入酸洗液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步骤3所述水洗装置包括包括箱体、传输装置、水洗清洁装置以及水冲装置,所述箱体包括清洗箱和水回收箱,所述清洗箱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一传输轮、第二传输轮、第一水洗导辊组以及第二水洗导辊组,所述水回收箱设置在清洗箱底部,水回收箱与清洗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水管相连,所述水冲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抽水管与水回收箱相连;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冲装置包括上表面冲洗装置和下表面冲洗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热水在高压下直接冲洗铜带表面,脱脂效果好,经济环保;通过依次设置的第一铜带导向装置、铜带酸洗清洁装置和第二铜带导向装置,增加铜带的酸洗路径,让铜带能够反复进行两次酸洗,第一铜带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将铜带压制进酸洗液中进行酸洗,同时两次酸洗之间设置有酸洗清洁装置,能将第一次酸洗之后的铜带表面吸附的杂质去除,方便进行二次酸洗,水冲装置冲洗铜带后的水回流到水回收箱内,可重复利用,上表面清洗装置对铜带上表面进行冲洗,下表面清洗装置对铜带下表面进行冲洗,同时通过清洁装置对铜带表面的污渍进行刮除,使得铜带表面光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酸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水洗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上表面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表面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1-机体,102-酸洗槽,103-安装横梁,104-酸洗液,105-进带装置,106-出带装置,107-第一转轴,108-第一铜带导向轮,109-进液管,110-第二转轴,111-第二铜带导向轮,112-酸液补充盒,113-毛刷组,114-清洁板,115-PH检测器;201-清洗箱,202-水回收箱,203-进料口,204-出料口,205-水泵,206-第三转轴,207-第四转轴,208-第一传输轮,209-第二传输轮,210-第一水洗导辊,211-第二水洗导辊,212-第一弧形架,213-第一喷头,214-第二弧形架,215-第二喷头,216-第一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所示,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高压热水脱脂:将去离子水加热到70-80℃,在40bar的高压下直接喷射到铜带表面进行清洗;步骤2,酸洗:将步骤1脱脂完成后的铜带由酸洗进料口203喂入酸洗装置内进行酸洗处理去除铜带表面的氧化物,所述酸洗装置内酸洗液104为浓度为5%-15%的稀硫酸溶液;步骤3,一次水洗:将步骤2酸洗后的铜带喂入水洗装置中进行水洗;步骤4,钝化处理:将步骤3水洗完的铜带使用浓度为0.2%-0.5%的钝化剂溶液进行钝化处理,钝化过程可采用侵入式也可采用喷淋式;步骤5,二次水洗:将步骤4钝化处理后的铜带使用清水进行喷淋式水洗,水洗完成之后,利用压缩空气对铜带的外表面进行吹干。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步骤2所述酸洗装置包括包括机体101,所述机体101的内部设有酸洗槽102,所述酸洗槽102上部设有安装横梁103,所述酸洗槽102内设有酸洗液104,所述安装横梁103上依次设有进带装置105,第一铜带导向装置、酸洗清洁装置、第二铜带导向装置以及出带装置106,所述进带装置105包括若干导向辊组,所述出带装置106包括若干导向辊组,所述导向辊组包括两上下设置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横梁103上,所述第一铜带导向装置包括第一转轴107以及第一铜带导向轮108,所述第一转轴107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横梁103上,所述第一铜带导向轮108与第一转轴107同轴设置,第一转轴107与第一铜带导向轮108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一铜带导向轮108外表面设有防滑磨砂层;所述第二铜带导向装置包括第二转轴110以及第二铜带导向轮111,所述第二转轴110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横梁103上,所述第二铜带导向轮111与第二转轴110同轴设置,第二转轴110与第二铜带导向轮111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铜带导向轮111外表面设有防滑磨砂层;所述酸洗清洁装置包括毛刷组113以及设置在毛刷组113两侧的清洁板114,所述毛刷组11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上毛刷和第一下毛刷,所述第一上毛刷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横梁103上,所述第一下毛刷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101上,所述清洁板114由两复合陶瓷板形成,两复合陶瓷板之间形成间隙,铜带从间隙中穿过,所述复合陶瓷板两端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机体101上,所述复合陶瓷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高压热水脱脂:将去离子水加热到70‑80℃,在40bar的高压下直接喷射到铜带表面进行清洗;步骤2,酸洗:将步骤1脱脂完成后的铜带由酸洗进料口喂入酸洗装置内进行酸洗处理去除铜带表面的氧化物,所述酸洗装置内酸洗液为浓度为5%‑15%的稀硫酸溶液;步骤3,一次水洗:将步骤2酸洗后的铜带喂入水洗装置中进行水洗;步骤4,钝化处理:将步骤3水洗完的铜带使用浓度为0.2%‑0.5%的钝化剂溶液进行钝化处理,钝化过程可采用侵入式也可采用喷淋式;步骤5,二次水洗:将步骤4钝化处理后的铜带使用清水进行喷淋式水洗,水洗完成之后,利用压缩空气对铜带的外表面进行吹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高压热水脱脂:将去离子水加热到70-80℃,在40bar的高压下直接喷射到铜带表面进行清洗;步骤2,酸洗:将步骤1脱脂完成后的铜带由酸洗进料口喂入酸洗装置内进行酸洗处理去除铜带表面的氧化物,所述酸洗装置内酸洗液为浓度为5%-15%的稀硫酸溶液;步骤3,一次水洗:将步骤2酸洗后的铜带喂入水洗装置中进行水洗;步骤4,钝化处理:将步骤3水洗完的铜带使用浓度为0.2%-0.5%的钝化剂溶液进行钝化处理,钝化过程可采用侵入式也可采用喷淋式;步骤5,二次水洗:将步骤4钝化处理后的铜带使用清水进行喷淋式水洗,水洗完成之后,利用压缩空气对铜带的外表面进行吹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酸洗装置包括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酸洗槽,所述酸洗槽上部设有安装横梁,所述酸洗槽内设有酸洗液,所述安装横梁上依次设有进带装置,第一铜带导向装置、酸洗清洁装置、第二铜带导向装置以及出带装置,所述酸洗槽的一侧设有PH检测器,酸洗槽的另一侧设有酸液补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申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禾基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