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87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包括车架、轮子、摇篮和把手;所述摇篮设于车架的上方,摇篮通过把手固定架连接车架,把手向上延伸至摇篮的斜上方;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两侧的宽度与摇篮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支撑架与摇篮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对称连接有两根平衡杆,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通过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中间上方与把手固定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驱动装置带动摇篮平稳摇动,不产生倾斜角度,婴儿睡得更急安心平稳;采用三滚轮的爬楼模式,方便了在外出行行走阶梯的不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出门在家都可以使用,功能多样,使用率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置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一般1到2岁的孩子玩的是婴儿车,2岁以上玩的是有带轮子的玩具车,婴儿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婴儿车,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须品。然而根据宝宝的成长、使用用途,婴儿车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主要是依照载重量为标准,一般测试标准为九到十五公斤。一般的婴儿车大约可使用四到五年。婴儿车对于使用者来说就需要更加方便,刚出生的婴儿,在小的时候适合平躺,常见的座推车不利于婴儿的生产发育,且出门抱在怀里也不安全,除此之外,在许多公共场合,婴儿车上阶梯常常困扰着人们,且不影响婴儿休息,不惊扰婴儿,该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对现有的技术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到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包括车架、轮子、摇篮和把手;所述摇篮设于车架的上方,摇篮通过把手固定架连接车架,把手向上延伸至摇篮的斜上方;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驱动机构,第一支撑架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两侧的宽度与摇篮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支撑架与摇篮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对称连接有两根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架,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之间通过工字型的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中间上方与把手固定架连接;所述轮子包括前轮、后轮,前轮对称设于第二支撑架底端的两端端部,且前轮通过滚轴与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前轮的每个轮子上设有三个小滚轮,且三个小滚轮均匀分布,每个滚轮均可单独转动,两个前轮不连接;所述后轮为一个大滚轮,后轮设于第三支撑架下端的两端端部,且两个大滚轮之间通过滚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侧两端通过第一摇动片连接平衡杆,第三支撑架的上侧两端通过第二摇动片连接平衡杆;所述连接架的后侧下端设有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皮带、离合器和踏板,所述主动轮套设于离合器的输出端上,从动轮套设于滚轴上,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离合器通过连接杆固定于连接架的后端,且离合器的一端连接有踏板,离合器的另一端有手动摇杆,手动摇杆的上端连接有摇手把。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为套杆式的可伸缩结构,且相连接的两根套管之间通过卡口与连接弹簧的卡块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于第三支撑架的结构相同,均为A字型结构,且第二支撑架的结构小于第三支撑架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摇篮为椭圆柱形结构,摇篮的上端设有翻盖罩,且翻盖罩的位置与把手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驱动装置带动摇篮平稳摇动,不产生倾斜角度,婴儿睡得更急安心平稳;采用三滚轮的爬楼模式,方便了在外出行行走阶梯的不便;本专利技术出门在家都可以使用,功能多样,使用率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的整体装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包括车架、轮子、摇篮1和把手2;所述摇篮1设于车架的上方,摇篮1通过把手固定架21连接车架,把手2向上延伸至摇篮1的斜上方;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第三支撑架33和驱动机构,第一支撑架31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31的上端两侧的宽度与摇篮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支撑架31与摇篮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1的下端对称连接有两根平衡杆34,所述平衡杆34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架32,平衡杆3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架33,所述第二支撑架32与第三支撑架33之间通过工字型的连接架35连接,所述连接架35的中间上方与把手固定架21连接;所述轮子包括前轮41、后轮42,前轮41对称设于第二支撑架32底端的两端端部,且前轮41通过滚轴与第二支撑架32连接,所述前轮41的每个轮子上设有三个小滚轮,且三个小滚轮均匀分布,每个滚轮均可单独转动,两个前轮41不连接;所述后轮42为一个大滚轮,后轮42设于第三支撑架33下端的两端端部,且两个大滚轮之间通过滚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32的上侧两端通过第一摇动片36连接平衡杆34,第三支撑架33的上侧两端通过第二摇动片37连接平衡杆34;所述连接架35的后侧下端设有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51、从动轮52、皮带53、离合器54和踏板55,所述主动轮套设于离合器54的输出端上,从动轮52套设于滚轴上,主动轮51与从动轮52通过皮带53连接,所述离合器54通过连接杆固定于连接架35的后端,且离合器54的一端连接有踏板55,离合器54的另一端有手动摇杆56,手动摇56杆的上端连接有摇手把。所述把手2为套杆式的可伸缩结构,且相连接的两根套管之间通过卡口与连接弹簧的卡块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架32于第三支撑架33的结构相同,均为A字型结构,且第二支撑架32的结构小于第三支撑架33的结构。所述摇篮1为椭圆柱形结构,摇篮的上端设有翻盖罩11,且翻盖罩11的位置与把手2相对。所述翻盖罩11方便遮阳,也可以保护婴儿,设于与把手2相对的位置可以方便推行者观察到婴儿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用途广,在家作为一个摇篮时,采用安全可控的脚踏模式,增加互动性,也锻炼了身体,踏板进行运动,离合器工作,手动遥感开时于东,第二摇动片37开时围绕下端的中心轴转动,通过第一支撑架31和平衡杆34带动整个摇篮1,且在第二摇动片37运动时,第一摇动片36也开始运动,摇篮1上下、前后匀速转动,摇篮1也更急平稳,当需要爬楼是,前轮的三个滚轮通过两两之间有间隙,采用爬楼式的替换模式,在自传的同时公转。本专利技术采用驱动装置带动摇篮平稳摇动,不产生倾斜角度,婴儿睡得更急安心平稳;采用三滚轮的爬楼模式,方便了在外出行行走阶梯的不便;本专利技术出门在家都可以使用,功能多样,使用率高,实用性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轮子、摇篮和把手;所述摇篮设于车架的上方,摇篮通过把手固定架连接车架,把手向上延伸至摇篮的斜上方;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驱动机构,第一支撑架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两侧的宽度与摇篮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支撑架与摇篮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对称连接有两根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架,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之间通过工字型的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中间上方与把手固定架连接;所述轮子包括前轮、后轮,前轮对称设于第二支撑架底端的两端端部,且前轮通过滚轴与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前轮的每个轮子上设有三个小滚轮,且三个小滚轮均匀分布,每个滚轮均可单独转动,两个前轮不连接;所述后轮为一个大滚轮,后轮设于第三支撑架下端的两端端部,且两个大滚轮之间通过滚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侧两端通过第一摇动片连接平衡杆,第三支撑架的上侧两端通过第二摇动片连接平衡杆;所述连接架的后侧下端设有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皮带、离合器和踏板,所述主动轮套设于离合器的输出端上,从动轮套设于滚轴上,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离合器通过连接杆固定于连接架的后端,且离合器的一端连接有踏板,离合器的另一端有手动摇杆,手动摇杆的上端连接有摇手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爬楼的婴儿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轮子、摇篮和把手;所述摇篮设于车架的上方,摇篮通过把手固定架连接车架,把手向上延伸至摇篮的斜上方;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驱动机构,第一支撑架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两侧的宽度与摇篮的宽度相适应,第一支撑架与摇篮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对称连接有两根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架,平衡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之间通过工字型的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中间上方与把手固定架连接;所述轮子包括前轮、后轮,前轮对称设于第二支撑架底端的两端端部,且前轮通过滚轴与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前轮的每个轮子上设有三个小滚轮,且三个小滚轮均匀分布,每个滚轮均可单独转动,两个前轮不连接;所述后轮为一个大滚轮,后轮设于第三支撑架下端的两端端部,且两个大滚轮之间通过滚轴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佳怡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县俞汇小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