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锡光专利>正文

一种锁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236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上方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下方开设有一开口,并在所述开口下方横向开设有一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开口及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三者彼此相互贯通,在所述构槽下方则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沟槽相通;    一电磁棒,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且所述电磁棒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下方的开口,所述电磁棒可受电力所产生的磁力影响,进行一上、下滑移的动作;    一锁扣单元,主要由一齿轮及一锁轴所构成,其中: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所述锁轴则穿置在所述本体的沟槽中,在所述锁轴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用于顶撑所述电磁棒的下端达到锁扣功效的缺口,在所述锁轴下方设有若干排齿,所述排齿与所述齿轮的外缘相互啮合,使所述齿轮可带动所述锁轴动作,在所述锁轴侧面上还另开设有一穿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锁警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锁扣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社会治安恶化,遛门撬锁的事情时有所闻,因此一般住户除了门板上的喇叭锁外,都会再自行加装一锁具,以提供多一层的保障。然而,习用的锁具结构,如图1所示,其显示有一门扇1与一墙壁2,其中门扇1以一般旋转方式开启,并在门扇1上装设有一传统的门闩组件3,在墙壁2上则对应设有一卡合槽4,当门闩组件3的锁扣轴5插入卡合槽4内时,即可使门扇1与墙壁2达到彼此锁扣的功效。如图2所示,其中的门闩组件6以一齿轮7带动门闩组件6下侧排齿8运动的方式,使门闩组件6插入卡合槽4之中,达到锁扣门组的效果。习用的锁具结构通过一卡扣臂来达到门锁的卡扣效果,然而不论是利用何种门闩锁扣方式或利用卡扣臂等传统式锁具结构,都只能在门扇内部进行锁设动作,即使用者必须处在屋内才可上锁,而当使用者外出时,便无法从屋外上锁。另外上述传统的锁具结构均不具有警报的功能,因此在现今治安不好的环境下仍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装置,其具有可在门外进行上锁的动作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装置,其具有第二段的警报功效,可在窃贼开启门扇前,提早一步动作具有吓阻的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锁扣装置,其包含有一本体,本体内部上方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在第一容置空间下方开设有一开口,并在开口下方横向开设有一沟槽,沟槽与开口及第一容置空间三者彼此相互贯通,在构槽下方则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一电磁棒,设置在本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且电磁棒一端可通过第一容置空间下方的开口,电磁棒可受电力所产生的磁力影响,进行一上、下滑移的动作;一锁扣单元,主要由一齿轮及一锁轴所构成,其中齿轮设置在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而锁轴则用于穿置在本体的沟槽中,在锁轴的两端上分别具有一缺口,缺口可用来顶撑电磁棒的下端达到锁扣的功效,在锁轴下方设有若干排齿,排齿与齿轮外缘相互啮合,使齿轮可带动锁轴动作,并在锁轴侧面上另开设有一穿孔。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锁具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另一习用锁具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后的侧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用于显示本专利技术处于锁扣时的状态;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用于显示本专利技术在解除锁扣并触动警报装置时的状态;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用于显示本专利技术处于锁扣时的状态;图8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用于显示本专利技术在解除锁扣并触动警报装置时的状态;图9是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用于显示本专利技术与习知利用拨动锁轴的锁具相互组装,且处于锁扣时的状态;图10是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状态示意图,用于显示本专利技术与习知利用拨动锁轴的锁具相互组装,且处于解除锁扣时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造及特点所在,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一种锁扣装置10,用于装设在门上,锁扣装置10主要由一本体11、一电磁棒21以及一锁扣单元31所构成,其中本体11,为一中空壳体的结构,在其内部上方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2,在第一容置空间12中一适当位置处则装设有一触控式的警报装置14,在第一容置空间12下方还开设有一开口16,在开口16下方横向开设有一沟槽17,且沟槽17、开口16及第一容置空间12三者彼此相互贯通。在横向沟槽17下方还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18,第二容置空间18与沟槽17相通。电磁棒21,垂直组设在本体11的容置空间12中,电磁棒21具有一上凸轴22及一下凸轴24,在电磁棒21的内部缠绕有一电磁线圈组(由于双凸轴的电磁棒结构为习知构件,因此在此不再详述其构造),而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对应于本体11第一容置空间12下方的开口16,使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可通过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2下方的开口16。电磁棒21的上凸轴22则对应位于警报装置14的下方,使上凸轴22可顶触到警报装置14的开关141上,使电磁棒21内部的电磁线圈受电力所产生的磁力影响,使电磁棒21进行一上、下位移的动作,且电磁棒21可通过遥控的方式启动,而使电磁棒21开始动作。锁扣单元31,主要由一齿轮32及一锁轴34所构成,其中齿轮32设置在本体11的第二容置空间18中,在齿轮32的中心处穿设有一转轴321,以便于转动齿轮32。而锁轴34则穿置在本体11的沟槽17中,锁轴3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缺口341、342,缺口341、342可用来顶撑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使缺口341、342可与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相互卡止达到锁扣的功效。锁轴34下方还设有若干排齿36,排齿36与齿轮32的外缘相互啮合,使齿轮32可同步带动锁轴34进行一水平往复的动作。在锁轴34的侧面上还另外开设有一穿孔343。一盖板41,用于覆盖在本体11的端面上,在盖板41上开设有一通孔42,通孔42与锁轴34上的穿孔343相互对应,可供一插销51同时穿置在通孔42与穿孔343中,以限制锁轴34的动作,而可提供一内锁的功效。再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旋转齿轮32的转轴321并带动锁轴34移动至一卡合孔61时,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将会掉落至锁轴34上左侧的缺口341中,此时下凸轴24将与左侧缺口341彼此相互卡掣而构成卡止的状态,如此一来即可提供门板锁扣的状态。而当使用者要解除其锁扣的状态时,仅需让电磁棒21上的电磁线圈通电(可通过一遥控器产生讯号,使电磁棒开始动作),以使电磁棒21动作而往上移动,如图6所示,如此一来即可解除其锁扣的状态,而使齿轮32可同步驱动锁轴34进行横向位移的动作。但是,在此必须特别说明的是,当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离开锁轴34的缺口341时,电磁棒21的上凸轴22将同时顶触在警报装置14的开关141上,因此若不先使警报装置14停止动作(可运用一般遥控的方式来使该警报装置断电,停止其动作),当上凸轴22顶触在警报装置14的开关141上时,将使警报装置14开始动作,如此一来,即可使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二段的警报功效,而具有更佳的防盗性。而且,由齿轮32带动锁轴34移动的锁设方式,在使用上相当顺手,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具有相当的实用性。然而由于市面上的门框及门板的样式众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锁扣装置10具有可组装在多种类型门板上的特点。如图7所示,可将本专利技术锁扣装置10的本体11装设在门板上的另一侧,此时本体11及其第一容置空间12内的电磁棒21即可取代卡合孔61的作用,而当习知利用排齿36驱动锁轴34的锁具结构,其锁轴34受到习用锁具的齿轮32驱动而穿出时,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将会掉落至锁轴34右侧的缺口342中,同样可提供一锁扣的功效。而当要解除其锁扣的状态时,同样可利用遥控的方式,如图8所示,使电磁棒21内的电磁线圈通电后,驱使电磁棒21的下凸轴24往上位移而离开锁轴34右侧的缺口342中,如此即可解除锁扣的状态。而于此同时电磁棒21的上凸轴22将会同步触动警报装置14的开关141从而启动本专利技术第二段的警报功效。采用上述的组装方式,本专利技术同样具有可提供锁扣及第二段的警报功效,故由上述说明可清楚得知本专利技术的锁扣装置10具有可依照不同门组的种类,进行自由组装的特点。而如图9所示,用于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锡光
申请(专利权)人:翁锡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