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11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筒锁(10),其具有:通过插入正确的钥匙而将制动栓(18)收纳在内部并能够旋转的回转体(12);离合器机构(34、52、62),其将该回转体(12)的旋转传递至回转体(12)后端侧的输出部件(28),且当上述回转体(12)中插入不正确的钥匙并操作时,解除上述回转体(12)与上述输出部件(28)之间的连接;以及至少收纳上述回转体(12)的保持架(40)。并且,在上述保持架(40)后端侧的内圆周部设置有止推壁(48),并使设于上述回转体(12)后部的台阶部(20)与该止推壁(48)咬合。据此,圆筒锁(10)在结构上抗敲击、提高了防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汽车车门等处使用的圆筒锁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如汽车车门的上锁和开锁用的圆筒锁,使用所谓的游滑轮圆筒锁(free wheel cylinder)。该游滑轮圆筒锁通常配备有在钥匙未插入时从外圆周面突出有制动栓(tumbler)的回转体、外装在该回转体上且形成有可嵌合上述制动栓的锁槽的套管、以及对是否将上述回转体的旋转传递给输出部件进行切换的离合机构。具有如此结构的游滑轮圆筒锁中,若锁中插入钥匙正确,则制动栓被收纳在回转体内部而解除与套管的锁槽(lock groove)的嵌合,在这种状态下,旋转该正确的钥匙,则仅回转体从套管脱开而独立旋转,该旋转通过离合器机构被传递至输出部件。另一方面,在上述游滑轮圆筒锁中,若锁中插入的是不正确的钥匙或改锥等工具的场合,制动栓不能被收纳在回转体内部而保持与套管锁槽的嵌合。在这种状态下,用该钥匙旋转回转体时,套管沿轴向向后方移动,离合器机构的连接被解除,使得回转体的旋转不能传递给输出部件,回转体与套管一起空转。在这样的游滑轮圆筒锁中,以往都在套管前侧(即钥匙的插入侧)配置有用于使套管沿轴向向后方移动的凸轮,因此,游滑轮圆筒锁的各部件一般从后侧安装。但是,从后侧安装的游滑轮圆筒锁,受来自圆筒锁前方的敲击(改锥等插入回转体的钥匙孔中并用锤子等敲击等)时,由于结构单薄,易从后侧拔出。例如,日本技术专利第H03-32215号公报中展示了从壳体的前侧插入圆筒锁并从后侧安装套管与其它部件的游滑轮圆筒锁。该圆筒锁中,若圆筒锁的前侧被破坏,所有部件可以从后侧拔出,该构造在抗敲击方面是有缺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上抗敲击、提高防盗性的圆筒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圆筒锁配备通过插入正确的钥匙而将制动栓收纳在内部而旋转的回转体、可将该回转体的旋转传递至回转体后侧的输出部件、且当上述回转体中插入的钥匙不正确时解除上述回转体与上述输出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离合器机构、以及至少能容纳上述回转体的保持架。在上述圆筒锁中,上述保持架后侧的内圆周部设置有止推壁,与上述回转体后部设置的台阶配合。如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保持架后侧设置有与位于上述回转体后部的台阶配合的止推壁,因此,回转体应从保持架前方安装。这样,即使承受来自于回转体前侧的敲击,也不能将回转体从后方拔出而开锁,因而对抗敲击,结构牢固,提高了防盗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圆筒锁中,上述离合器机构包含有拥有设置在上述回转体与上述保持架之间可旋转的上述回转体上装备的上述制动栓伸出缩入用锁槽的套管、收纳在上述保持架止推壁前侧、通过上述套管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滑块、以及在上述保持架止推壁后侧配置、通过前后移动来连接或解除上述回转体和上述输出部件间连接的离合器。通过贯穿上述止推壁设置的操作孔,可以将上述滑块前后方向移动向上述离合器机构传递。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圆筒锁中,上述套管的后端上设置使上述滑块前后移动的凸轮部、上述滑块的后端设置贯通上述操作孔而与上述离合器机构触接的操作凸部即可。如果采用该结构,由于与套管与滑块不是一个部件,即使套管旋转,滑块也不旋转,因此,贯通滑块操作凸部的止推壁的操作孔的尺寸可以减小。所以,止推壁的强度得以维持,提高了防盗性。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圆筒锁,能够防止由于受到敲击而开锁,提高了防盗性。附图说明图1是圆筒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圆筒锁的剖视图。图3是保持架的主视图。图4是离合器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插入不正确钥匙时的状态的圆筒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旋转不正确钥匙时的状态的圆筒锁的剖视图。图中10-圆筒锁,12-回转体,14-钥匙孔,18-制动栓,20-台阶,22-咬合凸部,28-输出部件,34-套管,36-锁槽,38-凸轮部,40-保持架,48-止推壁,50-操作孔,52-滑块,60-操作凸部,62-离合器,64-咬合凹部,65-复位弹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圆筒锁10的剖视图。在图1和图2中,钥匙插入侧的左侧为“前”、右侧为“后”。圆筒锁10上有大致圆柱状的回转体12。回转体1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钥匙孔14。钥匙孔14在回转体12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即轴向)延伸而成。回转体12上形成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并列的、且与上述钥匙孔14垂直相交的制动栓槽16。制动栓槽16中分别收容着板状的制动栓18。制动栓18的端部在钥匙未插入时从回转体12的外圆周表面向两侧突出,而当插入正确的钥匙后缩回回转体12的内部被收容起来。而且,在回转体12的后部,通过稍减小直径而形成有台阶部20,该台阶部20的后方形成有相邻接的咬合凸部22。咬合凸部22由在回转体12的圆周方向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向后方突出的台阶构成,设置在回转体12的两侧。进一步地,回转体12的直径最小的后端部上形成有C形环槽23。上述回转体12的后端部上安装着杆状的输出部件28,该输出部件28被嵌入上述C形环槽23中的C形环26制约而不会脱出。这里,输出部件28安装在回转体12的后端部,并可旋转,因此,回转体12的旋转通过后述的离合器机构向输出部件28传递。在回转体12的前端面上安装着有钥匙插入孔的回转体盖24。而且,回转体12的前端外圆周上安装有前保持架30。前保持架30的前端部覆盖着保持架盖32。回转体12的中间部位的外圆周上外装着圆筒状的套管34。套管34的内圆周面上,相对向地形成有两个沿轴向延伸的锁槽36。从回转体12的外周面出没的制动栓18在这些锁槽36中出入。而且,套管34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在圆周方向给定角度范围内向后方突出的两个凸轮部38,在直径方向上相对设置。回转体12、套管34以及前保持架30的后端部被收容在保持架40内部。前保持架30由两个固定销42固定在保持架40上。另一方面,套管34设置在回转体12和保持架40之间,能够旋转。如图3所示,在保持架40的内周部设置有两个沿轴向延伸的防转用凹部44,在直径方向上对向设置。而且,保持架40后端侧的内圆周部处,形成有保留贯通回转体12后端部的中央孔46而向径向内侧突出设置的止推壁48。该止推壁48与从保持架40前方被插入的回转体12的台阶部20配合。而且,止推壁48上形成有周向均布的三个操作孔50。在保持架40内部,在止推壁48前侧的回转体12周围,收容配置有圆环状滑块52。滑块52借后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压靠在套管34的后端部上。滑块52的外圆周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两个防转用凸部54。这些防转用凸部54与保持架40的防转用凹部44嵌合,使得滑块52在保持架40内不能转动。另一方面,滑块52在保持架40内可以前后移动。而且,滑块5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嵌入套管34的后端部的凸轮部38的凹部56。该凹部56的两侧形成有凸轮用倾斜部58。另一方面,滑块52的后端面上突设有周向均布的三个操作凸部60。这些操作凸部60贯穿保持架40的止推壁48上形成的操作孔50而向后方延伸。而且,操作凸部60并不限定在三个,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在保持架40内的止推壁48后侧的回转体12的周围,配置有大约呈圆环状的离合器62,可前后移动。离合器62的内圆周部形成有嵌入回转体12的咬合凸部22而咬合的咬合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筒锁,其具有:通过插入正确的钥匙而将制动栓收纳在内部并能够旋转的回转体;离合器机构,其将该回转体的旋转传递至回转体后端侧的输出部件,且当上述回转体中插入不正确的钥匙并操作时,解除上述回转体与上述输出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至少收纳上述回转体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架后端侧的内圆周部设置有止推壁,并使设于上述回转体后部的台阶部与该止推壁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桧和田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