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08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闩锁,其包括:一个具有闭合以及打开位置的碰簧销,一个具有啮合位置以及释放位置的掣爪,在啮合位置掣爪把碰簧销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在释放位置掣爪允许碰簧销从闭合位置移动,以及一个能量存储装置;该闩锁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驱动路径以及一个第二驱动路径;第一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能量存储装置耦合至掣爪,使得能量存储装置工作而通过释放能量来协助掣爪从啮合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第二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碰簧销耦合至能量存储装置,使得在碰簧销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碰簧销工作而在能量存储装置内存储所述的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闩锁,具体地说涉及用于例如卡车或轿车之类车辆中的闩锁,特别是涉及用于这些车辆的封闭件(例如乘客门或者驾驶员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等等)中的闩锁。
技术介绍
闩锁是公知的,其中,闩锁机构安装于车门上而闩锁撞针安装于车辆的固定结构上,例如部分的孔洞中,门安置于此孔洞内。闩锁机构包括旋转式爪形件,爪形件可以通过掣爪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当处于闭合位置时,爪形件保持撞针,从而防止门打开。为了打开门,掣爪必须从爪形件脱离,从而释放爪形件使之可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松开撞针,门可以被完全地打开。当处于闭合位置时,掣爪齿啮合爪形件的支座,且当掣爪齿脱离支座时爪形件被松开。为了松开爪形件,掣爪齿滑过爪形件支座,在此滑动中产生了摩擦。车辆制造者必须把车辆所产生的噪音减到最少,特别地,必须把车辆内部的风隙噪声减到最少。为了达到此目的,设计具有更大密封载荷的防风雨密封(即在门关闭时与门的外周接合的密封)。由于增加防风雨密封载荷,从爪形件释放掣爪所需要的力增加了,因为掣爪齿与爪形件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当闩锁被手动地打开时,其要求对门的把手施以更大的手动力。当可以动力地打开闩锁时(即通过操作动力致动器来打开),需要更大功率的致动器以克服增加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其可以用较小的致动力打开。从而,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确定的闩锁。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附图中图1A1至1E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A1至2E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A1至3E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三实施方式,图4A1至4C4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四实施方式,图5A1至5E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五实施方式,图6A1至6D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六实施方式,图7A1至7A4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七实施方式,图8A1至8D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八实施方式,图9A1至9D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九实施方式,图10A1至10C4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十实施方式,图11A1至11C4显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A1至1E,其显示了一种闩锁组件110,包括一个旋转式爪形件112的碰簧销、一个掣爪114、一个螺旋弹簧116形式的能量存储装置、一个制动件118、一个驱动板120、一个连接件122以及一个齿轮126。闩锁组件还包括一个闩锁壳体124,在图1C2中示例性地显示了所述壳体。图1A1、1B1以及1C1显示了一个撞针128,其由闩锁组件可释放地保持。典型地,撞针置于车辆的固定结构上。如图1A1、1D和1E所示,闩锁的爪形件112包括一个孔130,以允许爪形件绕轴线A1枢转安装于一爪形件枢轴销(未示)上,该枢轴销固定于闩锁壳体124上。爪形件包括一个开口132,开口把撞针128可释放地容纳于其中。闭合支座134以及第一安全支座136设于爪形件的外周上。闭合支座134径向最外侧的部分以及第一安全支座136离轴线A1的半径距离都是R1。爪形件外周的一个部分139离轴线A1的半径距离是R2。从图1A1中可以理解,半径R2大于半径R1,一个斜面部分138把部分139联结到另一个部分140,部分140位于半径R1处。掣爪114包括一个中孔142,以把掣爪绕轴线B1旋转安装于掣爪枢轴销(未示)处,掣爪枢轴销再固定于闩锁壳体124。掣爪114包括第一臂143,第一臂143包括掣爪齿144和反绕销145。第二臂146包括释放销147。驱动板枢轴销148具有与闩锁壳体124旋转固定地连接的端部148A。端部148B包括一个径向的狭缝149。枢轴销148大体上是圆柱形的,并确定了轴线D1。螺旋弹簧116包括一个径向内端150和一个径向外端151。螺旋弹簧116包括多匝弹簧。制动件118包括一个用于绕轴线E1在枢轴销(未示)上枢转安装制动件的孔152,枢轴销再固定于闩锁壳体124上。制动件118的端部118A包括一个凸轮支座153以及一个弹簧支座154。制动件118大致是细长的且包括一个边缘155。齿轮126包括一个用于安装该齿轮的孔156,齿轮126绕轴线B1枢转安装于掣爪枢轴销上以相对于闩锁壳体124旋转。齿轮包括齿轮齿157和一个反绕支座158。驱动板120包括一个孔160,以允许把驱动板在靠近端部148A处绕轴线D1枢转安装于枢轴销148上。驱动板120包括齿轮齿161、具有孔162A的释放臂162以及释放臂销163。驱动板大体上是平的,且包括一个凸轮区164,凸轮区164具有距离轴线D1半径为C1的部分164A、距离轴线D1半径为C2的部分164C以及连接部分164A与164C的斜面部分164B。驱动板120还包括一个圆周定向的凸起167,凸起167具有弹簧支座168。连接件122大体上是细长的且包括孔165,以允许连接件122安装在释放臂的销163上。连接件122还包括一个细长的槽166,其安装于掣爪释放销147上。图1A1、1A2、1A3、1A4、1A1’、1A2’、1A3’和1A4’(图“1A”)显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闩锁组件110。从而爪形件112处于闭合位置处,因此撞针128保持于开口132内。通过掣爪齿144和闭合支座134之间的接合,爪形件112不能沿反时针的方向(当从图1A1看时)转动。齿轮齿157啮合齿轮齿161。弹簧116卷紧,即其存储有能量。径向内端150接合于狭缝149内,从而,弹簧116的径向内端150不能转动。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由于弹簧张力而接合制动件118的弹簧支座154。通过弹簧施加在弹簧支座154上的力的作用方向大体上沿制动件118的纵向,具体地,大致通过轴线E1。从而,制动件118没有旋转的趋势,因此,当从图1A2看时,制动件118防止径向外端151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驱动板120的弹簧支座168也与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接合。参考图1A2,其显示了一个弹簧169(示意性地显示)沿图中的反时针方向偏转掣爪114,弹簧169是相对地轻柔的。另一个弹簧170(示意性地显示)也是相对地轻柔的,其作用是沿图1A2的反时针方向偏转驱动板120。从而,弹簧169确保掣爪齿144与闭合支座134之间的完全啮合,而弹簧170确保驱动板凸起167的弹簧支座168接合弹簧116径向外端151的径向内部。进一步考虑图1A2,其显示掣爪释放销147与细长槽166的端部166A间隔开。此外,掣爪114的反绕销145与齿轮126的反绕支座158隔开。闩锁组件110的操作如下参照图1A2,一个可以手动致动的元件M1(示意性地显示)通过孔162A与驱动板120联结。当在车辆的乘客门或者驾驶员门上使用闩锁组件时,那么可手动致动的元件M1典型地将是一个门的内把手或者外把手,两者的任一个通常都可以用来释放闩锁。致动可手动致动元件M1,引起驱动板顺时针转动,其引起斜面部分164B(最清楚地显示于图1A2’中)啮合制动件118的凸轮支座153,从而绕轴线E1顺时针旋转制动件118。这个顺时针的旋转引起弹簧支座154脱离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径向外端151一旦释放,其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闩锁,其包括:一个具有闭合以及打开位置的碰簧销;一个具有啮合位置以及释放位置的掣爪,在啮合位置掣爪把碰簧销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在释放位置掣爪允许碰簧销从闭合位置移动;以及一个能量存储装置;该闩锁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驱动路径以 及一个第二驱动路径,其中,第一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能量存储装置耦合至掣爪,使得能量存储装置工作而通过释放能量来协助掣爪从啮合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第二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碰簧销耦合至能量存储装置,使得在碰簧销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碰簧销工作而在能量存储装置内存储所述的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德尼爱德华费雪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