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084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具有一中心轴,在该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装有一手柄和一旋转板,在手柄与旋转板之间设有一固定板,在旋转板和固定板之间还装有一扭簧。在旋转板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拉线固定装置,在其上分别连接有一根拉线,拉线的另一端与车门上下锁止机构连接。使用时,可操纵手柄通过中心轴使得旋转板转动,进而通过拉线操纵车门的上下锁止机构,实现对其的操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开门汽车的后门操纵机构,用于控制对开门汽车(尤其是中、小型乘用对开门汽车)的后车门的开闭。
技术介绍
目前,中、小型乘用车辆的车门开闭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双门同方向开启式和对开门的方式。采用对开门方式的汽车在打开车门时,前后两个车门分别向两侧开启。因此,它可以提供一个较大的开门空间,而不像双门同方向打开式是提供两个较小的开门空间。现有技术中,国外某些厂家,其对开门汽车的前后两个门采用了不同的开启方式。前门采用的方式与现有的同方向开启式的相同,也是采用门内拉手、拉杆与中控门锁等。后门是采用一种手扣式操纵机构,开门时先开前门,前门打开后,再用手扣动操纵机构上的扣手旋转。扣手绕垂直于地平面的轴旋转,通过转向传动机构带动很复杂的冲压组件转化为绕平行于地平面的轴旋转,旋转到一定角度后,设置在冲压组件上的拉线跟随移动,并打开上下锁止机构,来打开后门。这种机构最大的缺点是所使用的冲压件较多—不包括锁止机构就有四件,且形状都很复杂,扣手(塑料件)同样也很复杂。这样就会增加很多模具费,提高了成本,延长了生产周期。同时,由于整个操纵机构形状复杂,给后门内板的设计和制造都增加了难度。此外,此种机构一般没有设置保险装置,其内置的弹簧一旦断裂,车门很容易自动打开,不受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它能克服上述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达到上述目的,同时其安全系数又较高的所述的操纵机构。为达到上诉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包括一手柄,手柄的一端与中心轴相连;在中心轴的另一端设有一旋转板,在手柄与旋转板之间设有一固定板;在中心轴的旋转板和固定板之间还装有一扭簧;在旋转板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拉线固定装置,在其中分别连接有一根拉线,该拉线的另一端与车门上下锁止机构相连。上述的旋转板和固定板可以采用板金折弯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设置一上述旋转板的固位装置,在该固位装置与固定板之间装有弹性材料;在手柄上还设有一拉手,所述固位装置与拉手之间通过拉线相连。本专利技术仅仅通过一手柄、中心轴和一旋转板,便可操纵来控制车门的上下锁止机构,通过固定板把整个操纵机构与车门固定起来。整个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当旋转板和固定板采用板金折弯件时,则不需要模具费用,成本更低。通过设置一旋转板的固位装置,可对旋转板进行固位。如此,即使设置于旋转板和固定板之间的扭簧发生断裂时,车门也不会自动打开,可提高安全系数。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在安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拉手处于未握紧状态;图2为图1实施例中拉手处于握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安装于车门内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手柄15,拉手14位于手柄15的内部,其靠近中部的一端通过一根连接轴10与手柄15连接为一体。手柄15靠内部的一端通过花键与中心轴4连接。中心轴4的一端设有一块旋转板2,另一端,在靠近手柄15处设有一块固定板6。固定板6和旋转板2的中间部位均设有一通孔,中心轴4贯穿于其中,在中心轴4的下部还设有一档圈8,档圈8可对固定板6起到支承作用。中心轴4与旋转板2为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焊接的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的固定连接方式。中心轴4上还套有一根扭簧5,该扭簧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板6和旋转板2之上。上述的旋转板2和固定板6可以采用板金折弯件,如此与采用冲压件比较,不需要与模具相关的费用,可降低成本。旋转板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拉线固定装置1a和1b,在其上分别连接有一根拉线。如图3所示,该两根拉线27和29的另一端分别与装设在车门上、下两端的车门锁止机构25和30相连。当旋转板2旋转时,通过拉线27和29来操纵车门的上、下锁止机构25和30。固定板6两端用紧固件固定在门内板上。在旋转板2和固定板6的中心轴的通孔的旁边还各有一个较小的通孔,安全插销3通过车门内饰、车门内板,插入到固定板6和旋转板2的通孔内。安全插销3用于对旋转板2进行固位,在其上还放置有弹性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弹性材料是回位弹簧7。安全插销3的一端与拉线11相连。在手柄15上设有一个拉线固定装置13,拉线11的另一端便固定在该固定装置13上。在拉手14的靠近中心轴4的一端设有一压轮9。在手柄15上设有一托轮12,该托轮12位于手柄15上的拉线固定装置13和拉手14端部的压轮9之间。拉线11由固定装置13绕经托轮12、压轮9、和手柄15端部的滚筒上,进入手柄前端的弧型槽内,再与安全插销3连接。固定板6呈“几”字形的形状,其两边较低,中间部分较高。其两边较低的部分各设有一通孔,可用螺栓将其固定于车门内板1和车门内饰板16上,从而把整个操纵机构固定安装在车内。本专利技术的手柄15和拉手14装于车门内板17和内饰板16的内部,而固定板6和旋转板2则装于车门内板17和车门外板18之间。图3展示了本专利技术安装于车门内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对开门汽车的车门20包括前门21和后门26,其中,前门21采用的方式与现有的同方向开启式的相同,采用门内拉手22、拉杆23与中控门锁24。本专利技术的操纵机构28安装于后门26的中部附近,其分别通过两根拉线27和29与上下锁止机构25和30相连接。当需要开门时,如图2和图3所示用手紧握操纵手柄15和拉手14,使之靠拢,再使拉手14绕轴10旋转,使压轮9压下拉线11,拉线11带动安全插销3克服回位弹簧7的阻力,脱离旋转板2。这时一起旋转操纵手柄15和拉手14,克服扭簧5的作用力,如此,便可操纵与拉线固定装置1a和1b相连的拉线等半径、等角度的旋转,旋转至一定角度后,就同时打开了后门上的两个锁止机构,后门就打开了。在旋转过程中,拉线11在手柄15端部的滚筒上滑移,并在其环行槽内相对摆动,因此安全插销3不用旋转。压轮9能使拉线内压而不是外拉,从而可以成倍地收缩拉线的行程,而且拉线沿滚筒滑移,绕操纵手柄的环行槽内相对旋转,就是说它既能收缩又能旋转。当关门或恢复到自然状态时,松开拉手14,在扭簧5的作用下,旋转板2自动复原,同时安全插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插入旋转板2内。本专利技术仅仅采用两件板金折弯件(一个固定板6和一个旋转板2),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件板金折弯件(旋转板2)的两端用来固定上、下锁止机构的拉线,同时用来固定扭簧的一端。另一件(固定板6)更为简单,直接用紧固件固定在车门内板上,同时用来固定扭簧的另一端。整个机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上述实施例体现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已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能对其中的某些部分做出一些变动,这些变动只要是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情况下,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包括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 5)的一端与中心轴(4)相连;在中心轴(4)的另一端设有一旋转板(2),在手柄(15)与旋转板(2)之间设有一固定板(6);在中心轴(4)的旋转板(2)和固定板(6)之间还装有一扭簧(5);在旋转板(2)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拉线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开门汽车后门操纵机构,包括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5)的一端与中心轴(4)相连;在中心轴(4)的另一端设有一旋转板(2),在手柄(15)与旋转板(2)之间设有一固定板(6);在中心轴(4)的旋转板(2)和固定板(6)之间还装有一扭簧(5);在旋转板(2)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拉线固定装置(1a)和(1b),在其中分别连接有一根拉线(27)、(29),该两根拉线(27)、(29)的另一端分别与车门上下锁止机构(25)、(3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长堆张金涛夏承钢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