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闩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64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闩锁,其具有用于接合第一撞针的碰簧销和用于驱动第二撞针的驱动杆,碰簧销和驱动杆每个都具有与闩锁的关闭状况相对应的关闭位置和与闩锁的中间状况相对应的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所述闩锁未关闭,但第一撞针由碰簧销保持,所述闩锁还包括棘爪和动力致动器,所述棘爪用于将碰簧销以可释放方式保持在其关闭和中间位置中的每一位置,所述动力致动器能将驱动杆从其中间位置驱动到其关闭位置,从而关闭闩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闩锁,特别地但不是排他性地涉及用于诸如轿车(汽车)等的陆地车辆的车辆提升式门(后挡板)或行李箱(车尾行李箱)动力关闭闩锁。
技术介绍
通常提供动力关闭闩锁来克服在关闭汽车的现代化乘客门时所承受的相当大的密封载荷。此增大的密封载荷是由于需要将车厢与外部环境的噪音和温度隔绝开而产生的。以前,手动操作闩锁已经设置有接合相关撞针的碰簧销。所述碰簧销由棘爪保持,而棘爪由诸如外门或提升式门的手柄等的手动释放元件进行操作,以释放撞针从而打开车门或提升式门。一般地,用于乘客门的已知动力关闭闩锁简单地使用动力驱动,以将碰簧销从由车门或提升式门的常规关闭而实现的中间位置(也称为安全位置,在该位置车门未关闭,但同样也不能拉开)直接驱动到完全关闭位置。这样的解决方案具有相对紧凑的优点。然而,该设计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在于将碰簧销驱动到完全关闭位置以及在其后缩回以允许提升式门被打开所需的机构是复杂的。此外,碰簧销和驱动该碰簧销的动力关闭机构的封装要求闩锁可配合到其中的特定范围(或形状)的包络空间。在车门内设置闩锁时,这可能是成问题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或至少减轻部分上述问题的车门闩锁。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闩锁,其具有用于接合第一撞针的碰簧销,和用于驱动第二撞针的驱动杆,每个碰簧销和驱动杆都具有与闩锁的关闭状况相对应的关闭位置和与闩锁的中间状况相对应的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所述闩锁未关闭,但是第一撞针由碰簧销保持,所述闩锁还包括用于将碰簧销以可释放方式保持在其关闭位置和中间位置的每个位置中的棘爪,和能将所述驱动杆从其中间位置驱动到其关闭位置的动力致动器,从而关闭所述闩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如权利要求11所限定的车门闩锁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如权利要求12所限定的控制一个或多个车门闩锁的方法。附图说明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并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闩锁的示意图,图2到图5是图1中的闩锁的示意图,示出了所述闩锁从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到图5所示的关闭状态的转变,图6是图1到图5的闩锁的撞针组件的立体图,图7和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撞针组件的可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到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示出了所述系统从图9所示打开状态到图12所示关闭状态的转变,和图13到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控制系统的示意图,示出了所述系统从图13所示打开状态到图16所示关闭状态的转变。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车门闩锁10具有闩锁底盘,该闩锁底盘以标号12示意性地示出且仅在图1中示出,其上安装有动力关闭组件14和闭锁组件16。第一撞针18设置为用于与动力关闭组件14接合,并且第二撞针20设置为用于与闭锁组件16接合,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车门闩锁10通过闩锁底盘12安装在车体上(为了清楚而未示出)。第一和第二撞针18、20固定到车辆提升式门21(仅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以便当操作者关闭提升式门时,第一和第二撞针18、20分别接合动力关闭组件14和闭锁组件16。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车门闩锁通过闩锁底盘安装到车辆提升式门上而不是车体上,第一和第二撞针以协同工作方式安装到车体上。这里描述了非优选实施方式,以易于对闩锁的操作方式进行描述。动力关闭组件14包括驱动杆22,驱动杆22安装成绕枢轴24转动。驱动杆22具有用于容纳第一撞针18的口部26和用于间歇地接合驱动杆开关30的开关臂28,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驱动杆22具有设置在驱动臂34上的抵接部32(为突起销的形式)和设置在相对于开关臂28位于口部26的另一侧上的撞针齿29。动力关闭组件14还包括电动机36形式的动力致动器,电动机36固定到闩锁底盘12上并驱动小齿轮38。小齿轮38又驱动齿轮40形式的关闭杆,齿轮40安装成绕枢轴41转动并且其限定了用于间歇地接合齿轮开关44的凸缘42,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齿轮40还包括用于带动连接杆48的销46,连接杆48形成齿轮40和驱动杆22之间的驱动连接。连接杆48具有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齿轮销46上的第一端48a和限定有用于容纳驱动杆抵接部32的空转槽50的第二端48b。需要理解的是,驱动杆22不具有相关联的用于将该驱动杆保持在其关闭位置或中间位置的爪。闭锁组件16具有由碰簧销枢轴54以可转动方式固定到闩锁底盘12的碰簧销52(为转动爪的形式),以及安装成相对于闩锁底盘12绕棘爪枢轴58转动的棘爪56。碰簧销52由碰簧销弹簧(为了清楚未示出)偏压而沿从图1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所述棘爪由棘爪弹簧(为了清楚也未示出)偏置而沿从图1观察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碰簧销具有用于容纳碰簧销撞针20的口部60和用于间歇地接合棘爪56的关闭抵接部62以及中间抵接部64,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棘爪设置有棘爪齿66,用于通过中间抵接部64或关闭抵接部62保持碰簧销52。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在闩锁的操作过程中,碰簧销52的角位移将总是匹配驱动杆22的旋转角度,驱动杆开关30可以可选地设置来接合碰簧销52,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总之,图1到5示出了提升式门关闭时所发生的情况的顺序。在图1中,第一和第二撞针18、20分别未接合驱动杆22和碰簧销52,从而闩锁位于打开状态。因此,碰簧销52示出为位于其打开位置,驱动杆22示出为位于其打开位置,并且齿轮40示出为位于其待用位置。如图1所示,因为驱动杆22的开关臂28未接触到驱动开关30以致动该开关,驱动杆开关30未被致动。当驱动杆开关30位于其未致动状态时,该开关是电断开的,即未形成电流可流经的通路。整个说明书中,术语致动和未致动是指齿轮开关44和驱动杆开关30的机械状态,即在驱动杆开关30的情形下,开关臂28与驱动杆开关30接合或未接合的情况。与驱动杆开关30不同,如图1所示的齿轮开关44由凸缘42机械地致动,但是处于电断开状态。在所述电断开状态,电信号不能经该开关而通过,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为了避免疑问,需要理解的是,驱动杆开关30和齿轮开关44以不同的方式操作,即,当驱动杆开关30被机械地致动时,该开关处于电闭合状态,而当齿轮开关44被机械地致动时,其位于电断开状态。相反,当驱动杆开关30处于未机械致动的状态时,该开关是电断开的,而当齿轮开关44处于未机械致动的状态时,该开关位于电闭合状态。总之,如图1所示,驱动杆开关未致动而由此处于电断开状态,而齿轮开关44被致动而由此处于电断开状态。为关闭提升式门,操作者朝着车体推动提升式门,如此而朝着闩锁10移动第一和第二撞针18、20,并使之分别接合驱动杆22和碰簧销52。这将闩锁10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中间状态。需要理解的是,碰簧销52和棘爪56以类似于现有闩锁的方式操作,即,碰簧销通过接合撞针而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棘爪保持碰簧销52以使所述闩锁保持关闭。然而,其中向第二撞针提供动力而关闭闩锁的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如下面的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在动力关闭组件14和闭锁组件16之间没有直接的机械驱动。然而,清楚的是,基于下述原因,在闩锁的操作中,碰簧销52的转动角将与驱动杆22的转动角匹配。第一撞针18和第二撞针20都安装在提升式门上。因而,当驱动杆22驱动第一撞针时,由于第一和第二撞针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闩锁,具有用于接合第一撞针的碰簧销,和用于驱动第二撞针的驱动杆,所述碰簧销和驱动杆每个都具有与闩锁的关闭状况相对应的关闭位置和与闩锁的中间状况相对应的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所述闩锁未关闭,但所述第一撞针由所述 碰簧销保持,所述闩锁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碰簧销以可释放方式保持在其关闭和中间位置中的每个位置的棘爪,和动力致动器,其能将所述驱动杆从其中间位置驱动到其关闭位置,从而关闭所述闩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弗兰克托利
申请(专利权)人: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