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59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技术课题在于不增加提手的臂的尺寸,可将电气安装件的电气配线固定于臂上。包括臂穿过孔,该臂穿过孔穿过形成于基板部的提手的臂,该基板部为设置在提手和门板之间的把手座的基板;一对架板部,该对架板部从该臂穿过孔的边缘部平行地突设;保持部,该保持部成一体地设置于该架板部上,具有按照可使电气配线穿过方式贯通的电气配线紧固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部设置有发送天线等的电气安装件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人们开发了所谓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操作者仅仅携带无线装置接近或离开车辆,便实现车辆的门锁的施锁或开锁。在该智能进入系统中,发送天线设置于向门板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的门把手的提手的内部,该发送天线向车外的操作者所携带的无线装置,发送发送请求的电波(启动信号)。作为这样的智能进入系统用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像JP特开2002-30844号文献公开的那样,操作者持握的对门的开闭进行操作的提手按照在门板上突出的方式设置。该提手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外罩。在基座上设置臂,该臂与固定于门板上的部件卡合,构成提手旋转时的支点。另外,在提手的基部和外罩之间,设置发送天线等的电气安装件,与该电气安装件连接的电气配线通过形成于臂中的孔,在门板的内部抽出,与车辆侧的控制装置连接。此外,在按照与上述JP特开2002-30844号文献的方案基本相同的方式构成的JP特开2004-316164号文献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在连接件安装于电气配线上的状态,在形成提手的基座上,形成可穿过的孔。在设置于基座上的臂上,可接纳电气配线的槽以下述方式设置,即与形成于基座上的孔连通的方式。而且,与设置于提手内部的电气安装件连接的电气配线穿过形成于基座中的孔,被拉出到门板内部中。再有,在形成于臂上的槽内部被引导的电气配线的一部分接纳于臂的槽之后,覆盖槽的导向件安装于臂上,由此,将电气配线保持于臂上。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JP特开2002-30844号文献公开的方案中,由于根据提手的臂的尺寸,确定使电气配线通过的孔的尺寸,故在将多根电气配线与电气安装件连接的场合、以及连接件与电气配线的前端连接的场合,如果不增加臂的尺寸,则难以使电气配线穿过。由此,考虑将臂增大以使电气配线通过的孔增大,但是,如果像这样构成,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尺寸将增加,故不是优选方案。另外,同样在上述JP特开2004-316164号文献公开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结构中,为了接纳多根电气配线,仍必须以较大程度形成槽。还有,由于必须在形成于臂上的槽内设置用于保持电气配线的导向件,故部件数量增加,与JP特开2002-30844号文献的技术相比较,具有成本上升的问题。此外,在上述已有技术的结构中,电气配线被固定的位置形成于下述位置,即相对于设在提手上的臂的前端更靠近门板侧(车外侧)。由此,具有下述的担心,即,电气配线固定的位置和与车辆侧的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增加,因车辆的行驶、发动机的振动等,电气配线的一部分摇晃,与门板的内侧等处接触,由此产生异常声音。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不增加提手的臂的整体尺寸,可将电气安装件的电气配线固定于臂上,另外,通过缩短电气配线的固定位置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抑制电气配线的摇晃,防止异常声音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包括门把手,该门把手由把手基座、提手和外罩构成,该把手基座固定于门板的内侧,在该提手的一端部设置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该把手基座卡合的轴孔的臂,在该提手中形成有接纳电气安装件的凹部,该外罩覆盖该提手的上述凹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有座安装孔,以上述电气安装件连接的电气配线可向外部抽出的方式使该座安装孔开口,该座安装孔形成于上述提手上;把手座,该把手座具有固定于上述提手上的基板部,该基板部设置于上述提手和门板之间,在上述把手座上设置有臂穿过孔,该臂穿过孔形成于上述基板部,穿过上述提手的臂;一对架板部,该对架板部从该臂穿过孔的缘部平行地突设;保持部,该保持部成一体地设置于该架板部上,具有可使上述电气配线穿过方式贯通的电气配线紧固孔。通过像这样构成,可不增加臂的整体尺寸,从提手内部沿臂而布设电气配线,该电气配线与接纳于提手内部的电气安装件连接。另外,由于设置保持部,该保持部使电气配线穿过在提手和门板之间作为缓冲部件而设置的把手座,故可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将电气安装件的电气配线保持在提手的臂上。此外,最好,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在上述把手座的基板部设置覆盖上述提手的座安装孔的一部分的固定部,并且上述把手座的臂穿过孔按照在将上述把手座固定于上述把手基座上的状态,与上述座安装孔的一部分连通的方式形成,上述电气配线从上述臂穿过孔导入上述电气配线紧固孔中。通过像这样构成,即使在按照连接件能够穿过的方式使座安装孔以较大程度开口的情况下,仍可通过把手座将该孔堵塞。还有,由于形成于基座上的臂位于臂穿过孔处,故可使处于实质上开口的状态的范围变窄,即使在将连接件连接于电气配线上的状态的情况下,仍可将电气配线插入保持部中。再有,最好,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在设置于上述把手座上的保持部的侧面上,设置可将上述电气配线导入上述电气配线紧固孔中的切口部。通过像这样构成,电气配线紧固孔与连接件的尺寸无关,形成与电气安装件连接的电气配线可穿过的尺寸,故可确实防止电气配线在保持部的内部摇晃的情况。另外,最好,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设置于上述把手座上的保持部按照以比上述提手的臂的前端更靠近门板的内方侧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架板部的前端部。通过像这样构成,可缩短与电气配线的前端连接的连接件和保持部之间的距离。于是,由于未固定的电气配线的部分也缩短,故可抑制车辆行驶、发动机的振动等造成的电气配线的摇晃,可防止电气配线与门板等处接触,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像上述那样,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由于通过保持部保持与接纳于提手中的电气安装件连接的电气配线,该保持部设置于在提手和门板之间,作为缓冲部件而设置的把手座上,由此,可不增加部件数量,沿臂而布设电气配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上述门把手装置所设置的电气安装件的立体图;图3为上述门把手装置所设置的把手座的立体图;图4为从门把手装置的下方观看将把手座组装于门把手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将把手座组装于门把手上之后的状态的与图4相同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在电气配线保持部上设置切口部的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7为表示由电气配线保持部重合成的另一实施例的门把手装置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8为表示上述门把手装置所具有的把手座的还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图8所示的把手座组装于门把手上之后的状态的门把手装置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1的纵向剖视图。设置于该门把手装置1上的门把手2由提手3、把手基座4和外部安装部件5构成,该提手3沿车辆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较长,该把手基座4用于将该提手3固定于车辆的门板6上,在该外部安装部件5上固定有图中未示出的圆筒锁等。外部安装部件5从门板6的车外侧安装于规定的位置。另外,在该外部安装部件5上形成螺合螺钉18的螺旋夹部5a。另外,在该外部安装部件5的车外侧,安装覆盖外部安装部件5的外部罩体19。门把手2由树脂制的提手3和外罩7构成,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小螺钉成一体固定。此外,在提手3的基本中间部形成凹部3a,在由该凹部3a和外罩7形成的中空部分8,接纳后述的电气安装件9。还有,在提手3的一端,突设有基本呈L形的臂3b,该臂3b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包括门把手,该门把手由把手基座、提手和外罩构成,该把手基座固定于门板的内侧,在该提手的一端部设置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该把手基座卡合的轴孔的臂,在该提手中形成有接纳电气安装件的凹部,该外罩覆盖该提手的凹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有:座安装孔,以上述电气安装件连接的电气配线可向外部抽出的方式使该座安装孔开口,该座安装孔形成于上述提手上;把手座,该把手座具有固定于上述提手上的基板部,该基板部设置于上述提手和门板之间;在上述把手座上设置有臂穿过孔,该臂穿过孔形成于上述基板部,穿过上述提手的臂;一对架板部,该对架板部从该臂穿过孔的缘部平行地突设;保持部,该保持部成一体地设置于该架板部上,具有按照可使上述电气配线穿过方式贯通的电气配线紧固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有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