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包括底座和顶罩,底座的前后两侧呈斜坡状,底座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顶罩的截面呈倒U字型并罩于凹槽上,在顶罩内侧的底座上固定有若干下斜滑块,下斜滑块的顶面倾斜,在下斜滑块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上斜滑块;在底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滑轮和右滑轮,左滑轮和右滑轮之间连接呈环状的拉绳,各个上斜滑块均固定连接到拉绳上,右滑轮转动时,上斜滑块沿着下斜滑块的倾斜的顶面滑动以将顶罩顶出底座的凹槽或收纳至凹槽内;通过拉绳拉动斜滑块的方式调节减速带的高度,只需要在路边通过转动转轴的方式,即可实现减速带的升降,从而方便减速带高度的适时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汽车在行驶中既安全又起到缓冲减速目的,提高交通道口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减速带大都为硬性减速,其在机动车压过时,不管机动车速度快慢,其凸出路面高度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通过减速带的司乘人员造成不舒服的感觉,另外,经常过减速带还会给机动车悬挂系统组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并且而在特殊路段,往往需要更低的车速,这时就会在路面上安装多条并列的减速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通过绳传动的方式,实现减速带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不同路段对不同高度的减速带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包括底座和顶罩,底座的前后两侧呈斜坡状,底座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顶罩的截面呈倒U字型并罩于凹槽上,在顶罩内侧的底座上固定有若干下斜滑块,下斜滑块的顶面倾斜,在下斜滑块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上斜滑块;在底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滑轮和右滑轮,左滑轮和右滑轮之间连接呈环状的拉绳,各个上斜滑块均固定连接到拉绳上,右滑轮转动时,上斜滑块沿着下斜滑块的倾斜的顶面滑动以将顶罩顶出底座的凹槽或收纳至凹槽内;在下斜滑块上设置有绳槽,拉绳置于绳槽内并保持平直;右滑轮通过竖向布置的右转轴连接到底座上,右转轴呈棱柱状并穿过右滑轮使右滑轮可沿右转轴的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在右转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卡位件和下卡位件,在底座上设置有对应于上卡位件的上卡位腔,在底座上设置有对应于下卡位件的下卡位腔,上卡位件和下卡位件分别卡于上卡位腔和下卡位腔时,右转轴无法转动,在右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弹簧抵于右转轴下方;竖向移动右转轴并压缩弹簧时,上卡位件与上卡位腔错开,下卡位件与和下卡位腔错开,可使右滑轮转动。进一步:下斜滑块的顶面呈台阶状,相邻台阶之间具有倾斜度为10-15°的斜面;下斜滑块的底面与下斜滑块的顶面配合。进一步:上卡位件和下卡位件的周向呈五边形,上卡位腔和下卡位腔的侧部均呈五边形;上卡位件和下卡位件分别对应卡于上卡位腔和下卡位腔。进一步: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6-10个下斜滑块,各个下斜滑块上方分别布置有上斜滑块;相邻下斜滑块之间的间距为5-10cm;下斜滑块顶面倾斜度为5-10度。进一步:弹簧穿过各个上斜滑块的中部并且每个上斜滑块通过至少两根销轴固定拉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通过拉绳拉动斜滑块的方式调节减速带的高度,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调节速度,只需要在路边通过转动转轴的方式,即可实现减速带的升降,从而方便减速带高度的适时调节;2.由于减速带的转轴可锁定位置的结构设计,使得斜滑块的位置能够不因为转轴的非正常转动而造成位置偏移,从而保证减速带升起时或降下时,位置的锁定性;3.斜滑块相互配合的斜面呈台阶状,使得该减速带具有台阶式的上升位置,从而能够在车辆碾压时,下滑块承受竖向的冲击,进而提高使用本减速带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强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为减速带的侧面透视图;图2为减速带的截面透视图。附图标记:1-顶罩,2-左滑轮,3-底座,4-拉绳,5-上斜滑块,6-下斜滑块,7-绳槽,8-右滑轮,9-下卡位腔,10-上卡位腔,11-上卡位件,12-下卡位件,13-弹簧,14-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包括底座3和顶罩1,底座3的前后两侧呈斜坡状,底座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顶罩1的截面呈倒U字型并罩于凹槽上,在顶罩1内侧的底座3上固定有若干下斜滑块6,下斜滑块6的顶面倾斜,在下斜滑块6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上斜滑块5;在底座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滑轮2和右滑轮8,左滑轮2和右滑轮8之间连接呈环状的拉绳4,各个上斜滑块5均固定连接到拉绳4上,右滑轮8转动时,上斜滑块5沿着下斜滑块6的倾斜的顶面滑动以将顶罩1顶出底座3的凹槽或收纳至凹槽内;在下斜滑块6上设置有绳槽7,拉绳4置于绳槽7内并保持平直;右滑轮8通过竖向布置的右转轴连接到底座3上,右转轴呈棱柱状并穿过右滑轮8使右滑轮8可沿右转轴的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在右转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在底座3上设置有对应于上卡位件11的上卡位腔10,在底座3上设置有对应于下卡位件12的下卡位腔9,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分别卡于上卡位腔10和下卡位腔9时,右转轴无法转动,在右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抵于右转轴下方;竖向移动右转轴并压缩弹簧13时,上卡位件11与上卡位腔10错开,下卡位件12与和下卡位腔9错开,可使右滑轮8转动。下斜滑块6的顶面呈台阶状,相邻台阶之间具有倾斜度为10-15°的斜面;下斜滑块6的底面与下斜滑块6的顶面配合。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的周向呈五边形,上卡位腔10和下卡位腔9的侧部均呈五边形;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分别对应卡于上卡位腔10和下卡位腔9。沿底座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6-10个下斜滑块6,各个下斜滑块6上方分别布置有上斜滑块5;相邻下斜滑块6之间的间距为5-10cm;下斜滑块6顶面倾斜度为5-10度。弹簧13穿过各个上斜滑块5的中部并且每个上斜滑块5通过至少两根销轴14固定拉绳4。使用时,先将右转轴下压,使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分别脱离上卡位腔10和下卡位腔9,然后转动右转轴从而带动右滑轮8,当右滑轮8逆时针滑动时,拉绳4拉动各个上斜滑块5沿下斜滑块6的斜面滑动上升,并顶起顶罩1;当右滑轮8顺时针转动时,拉绳4通过左滑轮2拉动上斜滑块5沿下斜滑块6的斜面滑动下降,从而将顶罩1收纳到凹槽内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和顶罩(1),底座(3)的前后两侧呈斜坡状,底座(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顶罩(1)的截面呈倒U字型并罩于凹槽上,在顶罩(1)内侧的底座(3)上固定有若干下斜滑块(6),下斜滑块(6)的顶面倾斜,在下斜滑块(6)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上斜滑块(5);在底座(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滑轮(2)和右滑轮(8),左滑轮(2)和右滑轮(8)之间连接呈环状的拉绳(4),各个上斜滑块(5)均固定连接到拉绳(4)上,右滑轮(8)转动时,上斜滑块(5)沿着下斜滑块(6)的倾斜的顶面滑动以将顶罩(1)顶出底座(3)的凹槽或收纳至凹槽内;在下斜滑块(6)上设置有绳槽(7),拉绳(4)置于绳槽(7)内并保持平直;右滑轮(8)通过竖向布置的右转轴连接到底座(3)上,右转轴呈棱柱状并穿过右滑轮(8)使右滑轮(8)可沿右转轴的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在右转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在底座(3)上设置有对应于上卡位件(11)的上卡位腔(10),在底座(3)上设置有对应于下卡位件(12)的下卡位腔(9),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分别卡于上卡位腔(10)和下卡位腔(9)时,右转轴无法转动,在右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抵于右转轴下方;竖向移动右转轴并压缩弹簧(13)时,上卡位件(11)与上卡位腔(10)错开,下卡位件(12)与和下卡位腔(9)错开,可使右滑轮(8)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和顶罩(1),底座(3)的前后两侧呈斜坡状,底座(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顶罩(1)的截面呈倒U字型并罩于凹槽上,在顶罩(1)内侧的底座(3)上固定有若干下斜滑块(6),下斜滑块(6)的顶面倾斜,在下斜滑块(6)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上斜滑块(5);在底座(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滑轮(2)和右滑轮(8),左滑轮(2)和右滑轮(8)之间连接呈环状的拉绳(4),各个上斜滑块(5)均固定连接到拉绳(4)上,右滑轮(8)转动时,上斜滑块(5)沿着下斜滑块(6)的倾斜的顶面滑动以将顶罩(1)顶出底座(3)的凹槽或收纳至凹槽内;在下斜滑块(6)上设置有绳槽(7),拉绳(4)置于绳槽(7)内并保持平直;右滑轮(8)通过竖向布置的右转轴连接到底座(3)上,右转轴呈棱柱状并穿过右滑轮(8)使右滑轮(8)可沿右转轴的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在右转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在底座(3)上设置有对应于上卡位件(11)的上卡位腔(10),在底座(3)上设置有对应于下卡位件(12)的下卡位腔(9),上卡位件(11)和下卡位件(12)分别卡于上卡位腔(10)和下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锤,雷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环高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