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竖梁,横梁和竖梁围成折叠空间;头管,通过连接结构与车架可转动地连接;前叉,与头管转动连接,其中,折叠电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头管转动至折叠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叠电动车,通过使头管可相对车架转动,在折叠电动车折叠时,头管能够转动至折叠空间内能够增加折叠电动车折叠空间的利用率,减小折叠电动车折叠后占据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
技术介绍
折叠电动车由于其使用便捷,深受用户青睐,普及率在逐渐提高。现有技术中,箱式折叠电动车多在折叠时将前叉折叠,由于折叠位置的限制,前叉折叠基本上有两种方案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种是短前叉折叠,折叠车在折叠状态下,前轮只能在车架箱体前部收纳,由于车架箱体前部被占,后轮也只能收纳在车架箱体的后部。这就导致折叠车在展开后前后轮之间的轴距过短,骑行姿态不舒展,其舒适性与普通电动车有很大差距,并且骑行时由于重心靠后,出于安全考虑驱动轮不宜设置在后轮。使用前轮驱动又使电动车的爬坡和加速能力变差。第二种是长前叉折叠,长前叉折叠虽然可以将前轮折叠在车架箱体后方,后轮折叠于车架箱体前方,展开后没有短前叉折叠的轴距过短的问题。但由于使用较长前叉,在展开后前叉把折叠车整体抬高许多使骑行者重心位置升高不利于骑行安全。其二过长的前叉与较小直径的前轮比例失调,展开后影响折叠电动车的整体美观。前叉折叠不管使用以上那种方案,其通病是:头管不折叠仍旧占用车架箱体前部较大的空间,导致电动车折叠后体积偏大,折叠效率不高。且不宜使用大直径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折叠电动车,通过头管承载架使前轮组件的折叠位置上升至头管上部,以解决上述所有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车架,车架内形成有折叠空间;头管,通过连接结构与车架可转动地连接;前叉,与头管转动连接,其中,折叠电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头管带动前叉、前轮转动至折叠空间内的折叠位置上。本方案提供的折叠电动车,通过使头管可相对车架转动,在折叠电动车折叠时,头管能够转动至折叠空间内的折叠位置上,能够完全释放折叠电动车箱体前部空间增加折叠电动车折叠空间的利用率,减小折叠电动车折叠后占据的体积。具体来说,横梁和竖梁围成折叠空间。头管承载架转轴设于折叠电动车的前端且与折叠电动车的车架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前叉与头管转动连接,即前叉可沿头管的轴线转动。在当折叠电动车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头管相对于车架转动,前叉随头管一同转动,直至头管转动至折叠空间内的折叠位置上,以使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连接结构包括:头管摆动架,与头管固定连接,头管摆动架通过转轴与车架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头管固定在头管摆动架上,头管摆动架与车架通过转轴连接。通过设置头管摆动架,既便于头管的固定,又便于设置转轴实现头管相对于车架的转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前叉包括:连接段,与头管连接;倾斜段,与连接段固定连接且远离连接段的一端与折叠电动车的前轮连接,由上往下,倾斜段向前倾斜。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倾斜段向前倾斜,在折叠电动车转弯后,能够实现自动扶正,使折叠电动车的操控稳定性更强。同时,倾斜段向前倾斜,在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倾斜段向下倾斜,能够放置前轮与前叉上方的车架产生干涉的可能性,便于增加头管折叠时转动的角度。其中,优选地,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段与连接段上方的横梁平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还包括:车把杆体,与前叉转动连接;把手,把手为两个且与车把杆体转动连接,两个把手的转轴重合;锁扣装置,两个把手共线时锁扣装置能将两个把手固定,其中,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把手与车把杆体贴合,车把杆体转动至与车架上侧的横梁贴合的位置;当折叠电动车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车把杆体转动至与头管共线的位置并与前叉固定,两个把手转动至与车把杆体垂直的位置,随后锁扣装置将两个把手固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当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把手与车把杆体贴合并且车把杆体与车架上侧的横梁贴合,以便于减小折叠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占用的体积。其中,由于两个把手的转轴重合,能够使折叠电动车结构更加紧凑,提高折叠电动车的可靠性,同时便于折叠电动车的设计和制造。当需要将折叠电动车展开时,在头管相对车架转动的同时,车把杆体相对于头管转动,以使车把杆体与头管共线,并且此时车把杆体与前叉固定,以在车把杆体转动时,前叉能够随车把杆体同步转动。两个把手转动至于车把杆体垂直的位置,随后通过锁扣装置将两个把手固定,此时用户即可通过把手操控车把杆体的转向,进而能够操控前叉和前轮的转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车把杆体的上端设有与把手对应的凸起,把手上设有与凸起对应的卡点,把手向上转动时,卡点能够越过凸起并与凸起抵靠,以使把手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当把手向上转动时,卡点随把手一同转动,卡点在转动时越过凸起并与凸起抵靠,此时把手即能够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通过设置卡点和凸起,用户单手操作即可使把手相对于车把杆体转动至于车把杆体近似垂直的位置,随后用户单手即可通过锁扣装置将两个把手固定,用户操作更加便捷。其中,优选地,卡点为弹性卡点或者凸起为弹性凸起,以能够使卡点顺利越过凸起并与凸起抵靠。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还包括:后轮架,与车架可转动地连接,后轮架上设有与后轮连接的后轮连接架,其中,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后轮连接架向下倾斜;当折叠电动车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头管从车架底部向后转动至折叠空间内,随后后轮架从车架底部向折叠空间内转动,以使后轮位于头管下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后轮连接架向下倾斜,以便于折叠电动车展开时将折叠电动车的车体抬高。同时,在折叠电动车折叠时,后轮架向折叠空间内转动后,后轮架在前轮的限制下只能转动有限角度,而后轮架向上倾斜,能够充分利用头管下方的空间,使折叠电动车折叠后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的体积更小,便于折叠电动车折叠后的携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还包括:鞍座支架,与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板,固设于鞍座支架的上侧;鞍座,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板上,其中,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由后轮向前轮方向,支撑板向下倾斜且鞍座与支撑板贴合;当折叠电动车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鞍座支架向前转动并与车架抵靠,同时鞍座转动与支撑板分离并与车架前侧的竖梁抵靠。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当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承板支撑鞍座,用户坐在鞍座上来驾驶折叠电动车;当折叠电动车从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时,鞍座支架向前轮方向转动,并与车架上侧的竖梁抵靠,随后鞍座转动,鞍座在转动过程中与支撑板分离并与车架上侧的竖梁抵靠。本方案中,在折叠电动车折叠时,鞍座支架和车架上侧的横梁抵靠,鞍座和位于车架前侧的竖梁抵靠,以能够减小鞍座支架、支撑板以及鞍座在折叠电动车折叠时占据的体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还包括:脚蹬转轴,脚蹬转轴竖直设置且与车架可转动地连接;脚蹬,设于脚蹬转轴上且与脚蹬转轴垂直;突笋,设于脚蹬转轴上且与脚蹬转轴垂直,其中,折叠电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脚蹬向车架外突出;折叠电动车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时,脚蹬转轴转动,脚蹬与车架贴合并且突笋与后轮架以及鞍座支架抵靠,以限制后轮架向下的转动以及鞍座支架向上的转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所述车架(10)内形成有折叠空间;头管(11),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车架(10)可转动地连接;前叉(12),与所述头管(11)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折叠电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头管(11)转动至所述折叠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所述车架(10)内形成有折叠空间;头管(11),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车架(10)可转动地连接;前叉(12),与所述头管(11)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折叠电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头管(11)转动至所述折叠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头管摆动架(13),与所述头管(11)固定连接,所述头管摆动架(13)通过转轴与所述车架(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12)包括:连接段(121),与所述头管(11)转动连接;倾斜段(122),与所述连接段(121)固定连接且远离所述连接段(121)的一端与所述折叠电动车的前轮(31)连接,由上往下,所述倾斜段(122)向前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把杆体(14),与所述前叉(12)转动连接;把手(15),所述把手(15)为两个且与所述车把杆体(1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把手(15)的转轴重合;锁扣装置(16),两个所述把手(15)共线时所述锁扣装置(16)能将两个所述把手(15)固定,其中,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把手(15)与所述车把杆体(14)贴合,所述车把杆体(14)转动旋入所述车架(10)内部至与所述车架(10)上侧的竖梁(102)贴合的位置;当所述折叠电动车由所述折叠状态变为所述展开状态,所述车把杆体(14)转动至与所述头管(11)共线的位置并与所述前叉(12)固定,两个所述把手(15)转动至与所述车把杆体(14)垂直的位置,随后锁扣装置(16)将两个所述把手(15)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杆体(14)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把手(15)对应的凸起簧片(17),所述把手(15)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簧片(17)对应的卡点(18),所述把手(15)向上转动时,所述卡点(18)能够压下并越过所述凸起簧片(17)并与所述凸起簧片(17)抵靠,以使所述把手(15)保持在转动后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轮架(19),与所述车架(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轮架(19)上设有与后轮(32)连接的后轮连接架(191),其中,所述折叠电动车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后轮连接架(191)向下倾斜;当所述折叠电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江,
申请(专利权)人:尉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