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20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行星齿轮远离带动所述打磨装置的打磨与移动,同时利用同一动力源带动冷却液的跟随进给,实现了设置的打磨冷却,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

Turbine Shaft and Its Cool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bine shaft and its cooling equipment, including a fuselage, a first cavity arranged in the fuselage and a second cavity. A rotating disc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rotating disc, an inner gear ring is fixed on the circumferential wall of the second cavity, and a third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second cavity. A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rotated between the third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and a first pulley is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n the third cavity, and the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n the second cavity is dynam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fixed in the left end wall of the second cavity;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is far from the belt by adopting planetary gear. By moving the grinding and moving of the grinding device and using the same power source to drive the coolant to follow the feed, the set grinding and cooling is realized, and the various process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affecting each other, thus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机领域,具体是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涡轮机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涡轮轴打磨时夹持不便,且打磨效果一般,而且由于打磨时不能跟随给予冷却液,打磨的高温导致涡轮轴变性,从而影响涡轮轴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盘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一螺纹杆右侧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内齿圈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顶壁内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滑动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落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左侧端壁内,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四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五空腔底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单向活塞,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单向活塞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与之连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顶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七空腔与第八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汲取管,所述汲取管外表面可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绕管轮,所述绕管轮与所述第八空腔后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扭簧,所述喷头与所述汲取管之间连通设置有环绕所述绕管轮的软管。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打磨装置上设置有三角分布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末端转动设置有滚轮,三组所述滚轮外表面设置有打磨带。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上下对称且前后对称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夹持臂,四个所述第九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十字孔,所述十字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十字块,所述十字块末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铰接连接与所述夹持臂末端,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十字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十字块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动杆,所述十字块与所述十字孔右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压簧。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连通外部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上下端壁内设置有开口相对的辊轮腔,所述辊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辊轮,左侧的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辊轮腔后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第一滑动孔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底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一顶压弹簧,所述第七空腔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底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顶压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左右端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底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三顶压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首先,启动上下两个所述第二电机反转,将所述涡轮轴通过所述进料孔推入上下两个所述辊轮之间,此时所述辊轮转动带动所述涡轮轴右移,当所述涡轮轴右移穿过上下两个打磨装置之间后与所述第三滑动杆抵接时,所述十字块右移压缩所述压簧,所述十字块右移带动所述连接杆右移,所述接杆右移顶压所述夹持臂旋转将所述涡轮轴夹紧,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自转的同时绕所述第一齿轮公转,此时所述第二齿轮公转带动所述打磨装置对所述涡轮轴打磨,同时所述第二齿轮自转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带动所述打磨装置移动,与此同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所述滑动块左移,所述滑动块左移带动所述喷头伴随所述打磨装置移动,同时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转动顶压所述第一滑动杆下移,所述第一滑动杆下移带动所述单向活塞挤压空气压缩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下移将所述第七空腔内的冷却液挤入汲取管内通过所述软管从喷头喷出,对打磨处进行冷却,当所述打磨装置移动至最左侧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反转,再次打磨,当所述涡轮轴打磨完成,启动所述第二电机反转,所述涡轮轴推出设备外,完成打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行星齿轮远离带动所述打磨装置的打磨与移动,同时利用同一动力源带动冷却液的跟随进给,实现了设置的打磨冷却,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包括机身100、设置在所述机身100内的第一空腔101以及第二空腔114,所述第一空腔10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102,所述转动盘102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109,所述第二空腔114内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112,所述第二空腔114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136,所述第三空腔136与所述第二空腔114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111,所述第三空腔136内的第一转轴111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119,所述第二空腔111内的第一转轴119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114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159动力连接,所述第三空腔136内的所述第一转轴11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116,所述第一空腔10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打磨装置158,所述打磨装置158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螺纹孔110,所述第一螺纹孔110内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盘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一螺纹杆右侧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内齿圈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顶壁内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滑动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落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左侧端壁内,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四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五空腔底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单向活塞,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单向活塞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与之连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顶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七空腔与第八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汲取管,所述汲取管外表面可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第八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绕管轮,所述绕管轮与所述第八空腔后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扭簧,所述喷头与所述汲取管之间连通设置有环绕所述绕管轮的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涡轮轴及其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转轴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盘右侧端壁内,所述第一螺纹杆右侧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内齿圈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空腔顶壁内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滑动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落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左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左侧端壁内,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四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所述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螺纹杆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螺纹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五空腔底壁内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单向活塞,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单向活塞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内与之连通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顶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七空腔与第八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汲取管,所述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剑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汇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