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旭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798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架(1)和与所述支撑架(1)相配合的框架(2),所述支撑架(1)由至少一个支架单元(3)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架单元(3)由多个规则排列的构件(4)组合而成,所述构件(4)具有多条垂直设立且高度相同的支撑杆件(5),每一支撑杆件(5)上设有一可沿其外表面滑动的滑动套(6),每一支撑杆件(5)至少与一条与其邻近的另一支撑杆件(5)通过一对拉杆(8)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对拉杆(8)中的一个拉杆(81)的一端与所述一支撑杆件(5)的底部相铰接,另一端与邻近的另一根支撑杆件(5)上设置的滑动套(6)铰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体育场、露天剧场等场所常需要使用平台,这些平台通常是由一些金属型材在现场临时搭建而成,各金属型材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该方式即耗时又费力,且此结构非常笨重,给运输、拆装及存放带来很大不便。由中国知识产权局1999年5月26日授权公告的CN 2320722号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可伸缩活动舞台,所述可伸缩活动舞台包由台板、伸缩台架、台裙及台梯四部分组成,所述伸缩台架是平行四边形框体,台板随着伸缩台架的拉伸与收缩自动垂落或拱起,该结构较好地缩小了该舞台的体积,在运输及存放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该结构只能沿单一方向伸缩,给运输及存放仍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两个方向均可伸缩的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架和一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的框架,所述支撑架由至少一个支架单元构成,每一支架单元由多个规则排列的构件组合而成,所述构件具有多条垂直设立的支撑杆件,每一支撑杆件上设有一可沿其外表面滑动的滑动套,每一支撑杆件至少与一条与其邻近的另一支撑杆件通过一对拉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对拉杆中的一个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一支撑杆件的底部相铰接,另一端与邻近的另一根支撑杆件上设置的滑动套铰接在一起。-->本技术还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构件包括四条支撑杆件,相邻两支撑杆件之间通过一对拉杆铰接在一起,相邻构件之间共用两条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在俯视方向构成正方形单元的点阵,所述支撑杆件处于节点位置,各节点间的拉杆在俯视方向呈十字分布。所述构件包括五条支撑杆件,其中一条支撑杆件为中心支撑杆件,该支撑杆件与另四条支撑杆件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另四条支撑杆件分别通过所述一对拉杆与所述中心支撑杆件铰接在一起,相邻构件之间共用两条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在俯视方向构成菱形单元的点阵,所述支撑杆件处于节点位置,各节点间的拉杆在俯视方向呈X状分布。所述每条支撑杆件下端设有一固定套,所述一个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铰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套和滑动套至少分别成形有一对翅片,在所述翅片上成形有共轴线的一对铰接孔,所述拉杆的端部夹持在所述一对翅片之间。所述一对拉杆呈“X”状,其交叉处通过一销轴铰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件为空心柱体,其底部设有一调整螺母,顶部设有一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具有一本体部分,该本体部分成形有一可插入所述支撑杆件的柱体,其上端至少设有一个偏心的插销,该插销与成形在所述框架上的销孔相配合。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所述支撑杆件之间采用了X形拉杆,在俯视方向支撑杆件构成的点阵中所述拉杆的分布使每一根支撑杆形成伞骨架式的结构,足以使所述支撑杆沿X及Y方向贴近或分开,致使所述支撑结构可沿两个方向伸缩,因此大大缩小了其体积,方便了运输及存放,而且其结构非常稳固;所述支撑结构不需任何焊接,因此拆装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一种实施例(五点式)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搭接平台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滑动套6节点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套7节点结构图;图5为调节螺母示意图;图6为联接器立体图;图7为四点式实施例使用状态俯视图;图8为五点式实施例使用状态俯视图;图9为四点式实施例收拢状态俯视图;图10为五点式实施例收拢状态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架1和一与所述支撑架1相配合的框架2,所述支撑架1由多个支架单元3构成,每一支架单元3由多个规则排列的构件4组合而成,所述构件4包括五根(即五点式)垂直设立且高度相同的支撑杆件5,其中一条支撑杆件5为中心支撑杆件51,另四根支撑杆件5中相邻两支撑杆件之间的距离相同,其俯视图呈正方形,所述中心支撑杆件51与另四根支撑杆件5之间的距离相同,即设置在另四根支撑杆5对角线连线的交点处。相邻两构件4之间共用两根支撑杆件5,相邻两支架单元3共用一横排或一竖列支撑杆件5,每一支撑杆件5上设有一沿其外表面滑动的滑动套6,在其下端还设有一固定套7,所述另四根支撑杆件5分别通过一对拉杆8与所述中心支撑杆件5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对拉杆8呈X状,所述一对拉杆中各拉杆的长度相同,其交叉处通过一销轴铰接在一起,所述一对拉杆8中的一个拉杆81的一端与所述一支撑杆件5下端的固定套7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与邻近的另一根支撑杆件5上设置的滑动套6铰接在一起,另一拉杆的铰接方式与一个-->拉杆81的铰接方式相对应,所述固定套7和滑动套6至少分别成形有一对翅片11、12,其对数由与其所在的支撑杆件5连接的拉杆的对数决定,所述翅片11、12上成形有共轴线的一对铰接孔13、14,所述拉杆8的端部夹持在所述一对翅片11、12之间,以销轴18和销19铰接。所述支撑杆件5及拉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杆件5为空心柱体,其底部设有一调整螺母15,顶部设有一联接器16。当地面不完全水平时,可利用所述螺母15进行微调。所述联接器16具有一本体部分17,该本体部分17成形有一可插入所述支撑杆件5的柱体,其上端至少设有一个偏心的插销20,该插销20与成形在所述框架2上的销孔21相配合,使其结构非常稳固。所述插销20可根据需要设成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构件4包括四根支撑杆件5,相邻的两支撑杆件5通过所述的一对拉杆8连接在一起,所述四根支撑杆件5的俯视图呈正方形。其它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使用完毕,可先将框架2以及每根支撑杆件5上的联接器取下,再将所述支撑架1折叠。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架(1)和与所述支撑架(1)相配合的框架(2),所述支撑架(1)由至少一个支架单元(3)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架单元(3)由多个规则排列的构件(4)组合而成,所述构件(4)具有多条垂直设立且高度相同的支撑杆件(5),每一支撑杆件(5)上设有一可沿其外表面滑动的滑动套(6),每一支撑杆件(5)至少与一条与其邻近的另一支撑杆件(5)通过一对拉杆(8)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对拉杆(8)中的一个拉杆(81)的一端与所述一支撑杆件(5)的底部相铰接,另一端与邻近的另一根支撑杆件(5)上设置的滑动套(6)铰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4)包括四条支撑杆件(5),相邻两支撑杆件(5)之间通过一对拉杆(8)铰接在一起,相邻构件(4)之间共用两条支撑杆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件(5)在俯视方向构成正方形单元的点阵,所述支撑杆件(5)处于节点位置,各节点间的拉杆(8)、(81)在俯视方向呈十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可折叠平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4)包括五条支撑杆件(5),其中一条支撑杆件(5)为中心支撑杆件(51),该支撑杆件(51)与另四条支撑杆件(5)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另四条支撑杆件(5)分别通过所述一对拉杆(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张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