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避雷系统,包括升降避雷针、防雷箱、汇流箱以及接地装置,升降避雷针杆体的中部设置有提携装置,提携装置包括提杆、上抱箍、下抱箍、上固定块以及下固定块,上抱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上,上抱箍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上,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固定连接;接闪器通过第二紧固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升降避雷针的顶端,接闪器的下端接出有引下线,引下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接地装置上,防雷箱与汇流箱的接出端分别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地装置通过引出线连接有组装式接地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携带方便、灵活性强、节省安装时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避雷系统
本技术属于防雷保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避雷系统。
技术介绍
便携式避雷系统具有临时性、设备多样性、可移动性,因此适用于指挥所、临时空管站、临时通信设备房等临时性场所。然而,目前的便携式防雷系统中的避雷针携带不方便,虽然用于临时场所的升降式避雷针体积相对较小,但是升降式避雷针多是通过多级钢管组成,避雷针整体的质量较重,常规的携带方式是使用人员操作避雷针杆体进行携带,导致在携带过程中使用人员较为费力,增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现有的便携式避雷系统的接地方式较为单一,灵活性不强,被防护场所的室内和室外防雷单元智能共用一套接地装置,这会导致雷电天气时,接地装置负载的电流过大而对接地装置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本技术具有携带方便、灵活性强、节省安装时间的优点的便携式避雷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避雷系统,包括升降避雷针、防雷箱、汇流箱以及接地装置,所述升降避雷针杆体的中部设置有提携装置,所述提携装置包括提杆、上抱箍、下抱箍、2个上固定块以及2个下固定块,所述上抱箍以及下抱箍对称设置在提杆的两端,上抱箍以及下抱箍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上固定块以及下固定块,上抱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上,上抱箍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上,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固定连接;升降避雷针的顶端可拆卸的固定有接闪器,所述接闪器通过第二紧固装置固定在升降避雷针的顶端,接闪器的下端接出有引下线,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接地装置上,所述防雷箱、汇流箱的接入端分别与工作设备连接,防雷箱与汇流箱的接出端分别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地装置通过引出线连接有组装式接地网。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的数量为2个,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杆上。进一步,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的U型板,所述U型板穿设过有蝶形紧固栓,位于U型板内部的蝶形紧固栓上设置有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左端的蝶形紧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杆以及第二固定杆。进一步,所述蝶形紧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上。优选的,所述第二紧固装置的数量3个,均匀的设置在升降避雷针的上部。进一步,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升降避雷针上部的筒状壳体,所述壳体内穿设过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中部设置有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的环形台,所述环形台一侧的定位销穿设过升降避雷针后插接在接闪器内。进一步,所述升降避雷针上部开设有与定位销对应的通孔,接闪器上与通孔对应处开设有与定位销的端部相适应的插孔。进一步,所述接地装置为1套或2套。进一步,所述防雷箱内设置有电源防雷器、网络信号防雷器以及信号浪涌保护器。进一步,所述接地网包括位于下侧的2根横板以及设置在横板上的多个纵板,所述纵板两端的下侧面设置有接地钉,所述接地钉穿设过横板,引出线的端部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通过螺栓固定在位于横板一端的纵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升降避雷针的中部设置设置提携装置,便于对升降避雷针的携带,在非搬运状态时,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使得上抱箍与下抱箍分别抱紧在升降避雷针杆体上,当需要搬运时,只需打开第一紧固装置,操作提杆便可携带升降避雷针,便于升降避雷针的携带,且不影响避雷针的使用;2、本技术升降避雷针与防雷箱、汇流箱可共用一套接地装置,也可单独使用接地装置,从而有效提高现场组装的灵活性;3、本技术的接闪器通过第二紧固装置固定在避雷针的上部,从而便于接闪器拆装,有效缩短现场组装时间;4、本技术的第一紧固装置与第二紧固装置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与升降避雷针上,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导致第一紧固装置与第二紧固装置的丢失,有效保证零部件的完整性;5、本技术将电源防雷器、网络信号防雷器以及信号浪涌保护器集成在防雷箱内,便于防雷组件的运输以及现场接地连接;6、本技术通过组装式接地网作为接地终端,可以在现场进行组装,便于接地网的运输,避免传统一体接地网运输时占用运输空间;总之,本技术具有携带方便、灵活性强、节省安装时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升降避雷针的后视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提携装置安装在升降避雷针上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接闪器安装示意图。图6为接地网的B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接地网的C部剖面示意图。其中,1、升降避雷针,101、通孔,2、防雷箱,3、汇流箱,4、接地装置,5、提携装置,6、提杆,7、上抱箍,8、下抱箍,9、上固定块,10、下固定块,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第一紧固装置,1301、U型板,1302、蝶形紧固栓,1303、止挡板,14、接闪器,1401、插孔,15、第二紧固装置,1501、壳体,1502、定位销,1503、环形台,16、引下线,17、工作设备,18、引出线,1801、套环,19、接地网,1901、横板,1902、纵板,1903、接地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便携式避雷系统,包括升降避雷针1、防雷箱2、汇流箱3以及接地装置4,所述升降避雷针1杆体的中部设置有提携装置5,所述提携装置5包括提杆6、上抱箍7、下抱箍8、2个上固定块9以及2个下固定块10,所述上抱箍7以及下抱箍8对称设置在提杆6的两端,上抱箍7以及下抱箍8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上固定块9以及下固定块10,上抱箍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8上,上抱箍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8上,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第一固定杆11通过第一紧固装置13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提携装置5紧固的抱箍在升降避雷针1的杆体上;升降避雷针1的顶端可拆卸的固定有接闪器14,所述接闪器14通过第二紧固装置15固定在升降避雷针1的顶端,从而便于现场快速安装接闪器,接闪器14的下端接出有引下线16,所述引下线16的另一端连接在接地装置4上,所述防雷箱2、汇流箱3的接入端分别与工作设备17连接,防雷箱2与汇流箱3的接出端分别与接地装置4相连;接地装置4通过引出线18连接有组装式接地网1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3的数量为2个,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杆11上;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3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1上的U型板1301,所述U型板1301穿设过有蝶形紧固栓1302,位于U型板1301内部的蝶形紧固栓1302上设置有止挡板1303,所述止挡板1303左端的蝶形紧固栓1302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杆11以及第二固定杆12;所述蝶形紧固栓1302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11与第二固定杆12上;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5的数量3个,均匀的设置在升降避雷针1的上部;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5包括通过螺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避雷系统,包括升降避雷针(1)、防雷箱(2)、汇流箱(3)以及接地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避雷针(1)杆体的中部设置有提携装置(5),所述提携装置(5)包括提杆(6)、上抱箍(7)、下抱箍(8)、2个上固定块(9)以及2个下固定块(10),所述上抱箍(7)以及下抱箍(8)对称设置在提杆(6)的两端,上抱箍(7)以及下抱箍(8)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上固定块(9)以及下固定块(10),上抱箍(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8)上,上抱箍(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8)上,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第一固定杆(11)通过第一紧固装置(13)固定连接;升降避雷针(1)的顶端可拆卸的固定有接闪器(14),所述接闪器(14)通过第二紧固装置(15)固定在升降避雷针(1)的顶端,接闪器(14)的下端接出有引下线(16),所述引下线(16)的另一端连接在接地装置(4)上,所述防雷箱(2)与汇流箱(3)的接出端分别与接地装置(4)相连;接地装置(4)通过引出线(18)连接有组装式接地网(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避雷系统,包括升降避雷针(1)、防雷箱(2)、汇流箱(3)以及接地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避雷针(1)杆体的中部设置有提携装置(5),所述提携装置(5)包括提杆(6)、上抱箍(7)、下抱箍(8)、2个上固定块(9)以及2个下固定块(10),所述上抱箍(7)以及下抱箍(8)对称设置在提杆(6)的两端,上抱箍(7)以及下抱箍(8)的两端分别穿设过上固定块(9)以及下固定块(10),上抱箍(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8)上,上抱箍(7)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抱箍(8)上,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第一固定杆(11)通过第一紧固装置(13)固定连接;升降避雷针(1)的顶端可拆卸的固定有接闪器(14),所述接闪器(14)通过第二紧固装置(15)固定在升降避雷针(1)的顶端,接闪器(14)的下端接出有引下线(16),所述引下线(16)的另一端连接在接地装置(4)上,所述防雷箱(2)与汇流箱(3)的接出端分别与接地装置(4)相连;接地装置(4)通过引出线(18)连接有组装式接地网(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3)的数量为2个,对称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杆(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3)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1)上的U型板(1301),所述U型板(1301)穿设过有蝶形紧固栓(1302),位于U型板(1301)内部的蝶形紧固栓(1302)上设置有止挡板(1303),所述止挡板(1303)左端的蝶形紧固栓(1302)依次穿过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利源,杨利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扬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