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包括三通管道、螺纹杆、夹持头、气囊、连接环、连接管、固定杆以及中空管道,所述三通管道内端通过轴承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内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下端面装配有夹持头,该设计实现了辅助夹持的功能,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环形侧面相连接,所述连接环内端面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端设置有中空管道,该设计提高了夹持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夹紧效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模夹紧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属于建筑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柱模夹紧装置在对柱模板进行夹紧时,通常是通过螺栓进行锁紧以及使用支撑柱进行支撑固定,操作复杂,现有的柱模夹紧装置通常只具有一次夹紧功能,而且无法进行二次夹紧,夹紧效果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柱模夹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夹紧效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包括夹持管、辅助机构、夹持杆以及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杆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夹持管上,所述夹持管上装配有夹持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三通管道、螺纹杆、夹持头以及气囊,所述三通管道下端设置有夹持杆,所述三通管道内端通过轴承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内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下端面装配有夹持头,所述气囊、夹持头以及螺纹杆均装配在夹持管内部,所述三通管道分别设置在夹持管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环、连接管、固定杆以及中空管道,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环形侧面相连接,所述连接管装配在夹持管上,所述连接环内端面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端设置有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设置在夹持杆内侧。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辅助机构结构相同,两个所述夹持机构结构相同,两个所述夹持机构对称安装在夹持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管内部加工有双向内螺纹,所述夹持管通过双向内螺纹以及螺纹与螺纹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内端通过轴承与压板相连接,所述夹持管内端面等距加工有至少两个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道通过螺纹与固定杆相连接,所述中空管道环形侧面安装有防滑橡胶套。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管环形侧面加工有双向外螺纹,所述夹持管通过双向螺纹以及螺纹与连接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道上端加工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上装配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下端安装有螺纹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柱模夹紧装置,本技术通过添加三通管道、螺纹杆、夹持头以及气囊,该设计实现了辅助夹持的功能,进而提高了夹紧效果,而且也便于与外接夹紧装置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柱模夹紧装置通常只具有一次夹紧功能,而且无法进行二次夹紧,夹紧效果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添加连接环、连接管、固定杆以及中空管道,该设计实现了对不同规格的柱模进行夹紧,提高了夹持效果,操作简单,解决了现有的柱模夹紧装置在对柱模板进行夹紧时,通常是通过螺栓进行锁紧以及使用支撑柱进行支撑固定,操作复杂的问题。因添加双向内螺纹,该设计便于螺纹杆的转动,因添加压板,该设计便于对气囊进行挤压,因添加双向外螺纹,该设计便于连接管的移动,因添加防滑橡胶套,该设计便于握住以及进一步提高了夹持效果,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夹紧效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柱模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柱模夹紧装置中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柱模夹紧装置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持管、2-辅助机构、3-夹持杆、4-夹持机构、21-三通管道、22-螺纹杆、23-夹持头、24-气囊、41-连接环、42-连接管、43-固定杆、44-中空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包括夹持管1、辅助机构2、夹持杆3以及夹持机构4,夹持杆3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辅助机构2,辅助机构2设置在夹持管1上,夹持管1上装配有夹持机构4。辅助机构2包括三通管道21、螺纹杆22、夹持头23以及气囊24,三通管道21下端设置有夹持杆3,三通管道21内端通过轴承与螺纹杆22相连接,螺纹杆22内端设置有气囊24,气囊24下端面装配有夹持头23,气囊24、夹持头23以及螺纹杆22均装配在夹持管1内部,三通管道21分别设置在夹持管1左右两侧,该设计实现了辅助夹持的功能。夹持机构4包括连接环41、连接管42、固定杆43以及中空管道44,连接环41通过轴承与连接管42环形侧面相连接,连接管42装配在夹持管1上,连接环41内端面焊接有固定杆43,固定杆43内端设置有中空管道44,中空管道44设置在夹持杆3内侧,该设计提高了夹持效果。辅助机构2以及夹持机构4均设有两个,两个辅助机构2结构相同,两个夹持机构4结构相同,两个夹持机构4对称安装在夹持管1上,夹持管1内部加工有双向内螺纹,夹持管1通过双向内螺纹以及螺纹与螺纹杆22相连接,螺纹杆22内端通过轴承与压板相连接,夹持管1内端面等距加工有至少两个通孔,中空管道44通过螺纹与固定杆43相连接,中空管道44环形侧面安装有防滑橡胶套,夹持管1环形侧面加工有双向外螺纹,夹持管1通过双向螺纹以及螺纹与连接管42相连接,三通管道21上端加工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上装配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下端安装有螺纹杆22。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使用时,使用人员将本装置套在柱模上,然后使用人员握住中空管道44并进行转动,因为中空管道44通过螺纹与固定杆43相连接,所以中空管道44转动带动固定杆43沿着中空管道44向内移动,进而带动连接环41向内移动,连接环41向内移动带动连接管42向内移动,连接管42向内移动带动夹持管1向内移动,夹持管1向内移动从而与柱模相接触,然后停止转动中空管道44,然后使用人员握住连接管42并进行转动,因为夹持管1通过双向螺纹以及螺纹与连接管42相连接,所以连接管42转动并沿着夹持管1向内移动,连接管42向内移动带动连接环41向内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杆43向内移动,然后带动中空管道44向内移动,进而实现中空管道44与柱模相接触,然后停止转动连接管42,该设计提高了夹持效果。然后使用人员握住夹持杆3并沿着三通管道21进行移动,进而导致夹持杆3与三通管道21相分离,然后使用人员握住锁紧螺栓并进行转动,从而使三通管道21与螺纹杆22之间进行紧固连接,然后使用人员握住三通管道21进行转动,三通管道21转动带动螺纹杆22转动,因为夹持管1通过双向内螺纹以及螺纹与螺纹杆22相连接,所以螺纹杆22转动并沿着夹持管1向内移动,螺纹杆22向内移动进而对气囊24进行挤压,然后气囊24恢复形变带动夹持头23向内移动,夹持头23向内移动从而与柱模相接触,进而实现二次夹持的功能,在螺纹杆22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三通管道21,然后使用人员再次转动锁紧螺栓,从而导致三通管道21与螺纹杆22之间处于松弛状态,然后使用人员再次转动三通管道21,从而将夹持杆3再次放入三通管道21上,然后再次转动锁紧螺栓,实现紧固连接,该设计实现了辅助夹持的功能,提高了夹持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包括夹持管、辅助机构、夹持杆以及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夹持管上,所述夹持管上装配有夹持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三通管道、螺纹杆、夹持头以及气囊,所述三通管道下端设置有夹持杆,所述三通管道内端通过轴承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内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下端面装配有夹持头,所述气囊、夹持头以及螺纹杆均装配在夹持管内部,所述三通管道分别设置在夹持管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环、连接管、固定杆以及中空管道,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环形侧面相连接,所述连接管装配在夹持管上,所述连接环内端面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端设置有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设置在夹持杆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包括夹持管、辅助机构、夹持杆以及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上下两端均连接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夹持管上,所述夹持管上装配有夹持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三通管道、螺纹杆、夹持头以及气囊,所述三通管道下端设置有夹持杆,所述三通管道内端通过轴承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内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下端面装配有夹持头,所述气囊、夹持头以及螺纹杆均装配在夹持管内部,所述三通管道分别设置在夹持管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环、连接管、固定杆以及中空管道,所述连接环通过轴承与连接管环形侧面相连接,所述连接管装配在夹持管上,所述连接环内端面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端设置有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设置在夹持杆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辅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光绪,刘祥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普瑞玛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