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25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其包括硬质驳岸本体,硬质驳岸本体的坡面上从内自外依序铺设有土工格栅、土工布和改良土壤层,所述改良土壤层上铺设有多排相互连接的蜂巢格室,且各蜂巢格室内充有土壤,土壤上播散有混合种子,所述蜂巢格室内还设有给土壤浇水的湿润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硬质驳岸本体上采用蜂窝状的蜂巢格室进行生态化改造,不仅成本低,而且蜂窝状的蜂巢格室之间搭接方便,施工速度快,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抵抗相应的水流侵蚀。另外,湿润管的设计可以直接将水灌溉入土壤中,方便灌溉又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驳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过去的几十年来,针对边坡的防护结构,多采用浆砌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等硬质护坡。这些护岸结构虽然在结构强度上满足了行洪排涝的要求,但是在河流的生态上却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导致河流及河岸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下降等,同时也阻碍了人与自然水体的接触。在当前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亟需针对这些硬质驳岸进行改造。现有的一些改造方法多是将原有的堤坝砸掉,重新建立生态型的驳岸,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彻底改变硬质驳岸的形态,但是其耗费的工程量大,造价也更加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的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包括硬质驳岸本体,所述硬质驳岸本体的坡面上从内自外依序铺设有土工格栅、土工布和改良土壤层,所述改良土壤层上铺设有多排相互连接的蜂巢格室,且各蜂巢格室内充有土壤,土壤上播散有混合种子,所述蜂巢格室内还设有给土壤浇水的湿润管。所述蜂巢格室的外侧交替设有多个搭接凸起和搭接槽,相邻两个蜂巢格室之间通过搭接凸起和搭接槽搭接成一体。每3-5排的蜂巢格室形成一隔离室,相邻两个隔离室之间用锚杆相互隔开。所述蜂巢格室的坡脚处堆放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上栽种灌木或爬藤植物。所述硬质驳岸本体由混凝土成型。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原有硬质驳岸本体上采用蜂窝状的蜂巢格室进行生态化改造,不仅成本低,而且蜂窝状的蜂巢格室之间搭接方便,施工速度快,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抵抗相应的水流侵蚀。另外,湿润管的设计可以直接将水灌溉入土壤中,方便灌溉又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吸收。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蜂巢格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或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包括硬质驳岸本体1,硬质驳岸本体1由混凝土等成型。硬质驳岸本体1的坡面上从内自外依序铺设有土工格栅2、土工布3和改良土壤层4,改良土壤层4上铺设有多排相互连接的蜂巢格室5,且各蜂巢格室5内充有土壤,土壤上播散有混合种子,蜂巢格室5内还设有给土壤浇水的湿润管6。蜂巢格室5的外侧交替设有多个搭接凸起51和搭接槽52,相邻两个蜂巢格室5之间通过搭接凸起51和搭接槽52搭接成一体。每3-5排的蜂巢格室5形成一隔离室,相邻两个隔离室之间用锚杆7相互隔开。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整个坡面的稳定性。蜂巢格室5的坡脚处堆放有种植土层8,种植土层8上栽种灌木或爬藤植物。本技术在原有硬质驳岸本体1上采用蜂窝状的蜂巢格室5进行生态化改造,不仅成本低,而且蜂窝状的蜂巢格室5之间搭接方便,施工速度快,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抵抗相应的水流侵蚀。另外,湿润管6的设计可以直接将水灌溉入土壤中,方便灌溉又能够达到最有效的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包括硬质驳岸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驳岸本体的坡面上从内自外依序铺设有土工格栅、土工布和改良土壤层,所述改良土壤层上铺设有多排相互连接的蜂巢格室,且各蜂巢格室内充有土壤,土壤上播散有混合种子,所述蜂巢格室内还设有给土壤浇水的湿润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包括硬质驳岸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驳岸本体的坡面上从内自外依序铺设有土工格栅、土工布和改良土壤层,所述改良土壤层上铺设有多排相互连接的蜂巢格室,且各蜂巢格室内充有土壤,土壤上播散有混合种子,所述蜂巢格室内还设有给土壤浇水的湿润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格室的外侧交替设有多个搭接凸起和搭接槽,相邻两个蜂巢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懿瑶郑欣姚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